苦戀 (4)

來源: 白熊from北京 2016-04-06 06:36:5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05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白熊from北京 ] 在 2016-04-14 18:47:2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牢騷

革命先驅孫中山你先生說,華僑是革命之母。為了推翻滿清的統治,孫先生從國外回到國內,一次次失敗,屢敗屢戰。最終推翻帝製,建立民國。

每當祖國有難,海外華人華僑總是義無反顧回到國內獻身,服務。

在抗戰的歲月裏,多少海外的華夏子孫,離開父母,回到父母的家鄉,參加抗戰。即使自己不是出生在這片地土之上,隻要是流著和父母一樣的血脈,就豪不猶豫的為之貢獻。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奧運之火在北美傳遞之時,海外華人以自己的智慧介紹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和平崛起,宣揚北京奧運,其效果不是官方媒體所能達到的,就連所謂的“民運分子”也放下了政治岐見,讓世人,讓國內當局刮目相看。

2016年一月初,人民網報道: 中國發展離不開外籍華人 “無名英雄 ”

http://www.chinanews.com/hr/2016/01-09/7708991.shtml

中國水聲學奠基人楊士莪院士對中新社記者說,“水聲技術是實現中國國家海洋戰略的重要技術保障和重大研究領域,這個領域在中國發展至今,離不開世界範圍內外籍華人的幫助與奉獻。”
 

 

可是,我們這些外籍華人卻遭到如此這般的對待,被無端地取消了我們的中國工齡,這是為什麽?

田野老師回來又幹了10多年,與人合作發表了11篇中外論文,工資卻一分未得,退休待遇更無從談起;白博士傾畢生精力創造的數學模式被置之不理;張懋的發明與創造不能報效家鄉父老;周教授回國帶研究生一直幹到退休也沒有分毫的退休金。 還有培養了那麽多拿金牌的選手,為中國升國旗奏國歌的教練們,以及一個個滿頭白發年逾八旬的老教授們。

孫中山先生還說華僑是革命之母呢。沒想到過了100多年,到了2015年,華僑,海外留學人員居然成了統戰對象?還是重點統戰對象?這是進步了呢,而是倒退了呢?從革命之母,依靠力量,演變成統戰對象,既然是統戰對象,那就是可利用的,是不是也是可不利用的啦?完全是被列入了另冊,我們這是被拋棄了嗎 ?!

2015年,人大華僑委員會法律室主任毛起雄等與加拿大代表團座談時談到,目前全世界有5000萬至 6000萬華人華僑,在國內有3、4000萬名歸僑僑眷,中國政府和人大對海外華人權益及境內歸僑權益的保護一直十分重視和關心。國內正在製定一套華人華僑的社保醫保製度。

加國僑界代表團成員與中國人大官員合影

2015年過去了,2016年來臨了,正在製定一套華人華僑的社保醫保製度在哪呢?難道永遠在正在製定中嗎?製定真的就那麽難嗎?梧宇生教授都86歲,一些老人遺憾地走了,在離開人世之前一直無法領到自己本該享有中國退休金。

2016 3-22 金橋微信 傳來 李昭臨女士與僑辦間的通話記錄:

“  終於打通了孫處長的電話,可惜他不在,接電話是他的下級小何。我問了去年我們詢問的 “2015年國家三大部委接見加拿大僑領團的結果和一年來的進展 ”,回答是,不知道,他不知道去年的接見情況。我又問,你隻要問一下僑辦是誰參加接見了,就很容易得到情況了。
 
在接下來的談話中,李昭臨女士問了海外華人訴求社保的進展,回答仍然是,還是沒有進展,因為這是個政策性的大事,他們決定不了。這個能理解,得由國家領導決定的。問題是,我們找不到國家領導,比如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隻能找你們了,僑辦就是娘家。現在就連娘家的裘援平也見不到。不過,代表孫處長的小何還是耐心地聽完了我們的詢問。隻是仍沒有下文。我告訴他,在美國,任何人寫信給總統奧巴馬,都會收到答複的,我們這麽多人訴求了好幾年了,至今沒有個具體的答複,這是不應該的。”

為什麽遲遲拖著不辦呢?難道是要把這些老人拖到死嗎?

既然海外華僑華人把祖國當母親,那麽真誠地期望母親聆聽我們的呼聲,不要總是遇到危難,不忘呼喚自己的兒女,危難一過就把兒女忘到腦後邊。

 

 

思考

我們經曆過文革,體驗過苦難,眼見過那些地富反壞右黑五類分子受過怎樣的虐待,黑幫和走資派遭過什麽樣的罪。我當過紅衛兵,也當過狗崽子。當年,大串聯我們走遍神州大地,接著上山下鄉兵團插隊,知青了那麽多年。改革開放走出國門,把大串聯擴展到大洋彼岸。這天上地下差距巨大的境遇,人世間天堂裏從心靈,到肉體的體驗,什麽沒有受過?經苦難歲月的曆煉,終釀成今日的甘泉。麵對坎坷人生,我們從不悲觀。

我在揣摩著,想象著到底是哪種身份,哪種人生體驗與我們今天的境遇最貼切,最相似?

我們被遺忘了,被拋棄了,被開除了,被離職了,被剝奪了,都是因為我們老了?我們出國了?是,也不完全是,而是因為…,我在思考…,我在尋找…。

最後,終於在讀到  《 誌願軍戰俘與李慎之》一文,以及一些關於朝戰戰俘的曆史文獻之後,找到了一種身份:戰俘。

原來是把我們當成戰俘了。把出國人員是都視為戰俘一般。

王成的原型---蔣慶泉喊出“向我開炮”

 

中國是怎樣對待戰俘的呢?

朝鮮戰爭停火談判中最大的難題就是戰俘問題。堅持回國的戰俘,在後來的幾十年裏的遭遇,似乎預示著55年以後歸國的留學人員中的一些人的命運。

對電影《英雄兒女》我們這代人耳熟能詳。英雄王成不惜自己的生命保衛陣地,呼喊  “ 向我開炮”。電影中敵人腐爛變泥土,勇士生命化金星。然而,現實是誌願軍炮火因炮彈供應中斷,沒能向王成的高地連續開炮。王成被爆炸的聲浪震暈過去,醒來做了俘虜。王成的原型 --- 蔣慶泉,在戰後的50年中,生活在被俘的陰影下而不是英雄的光環中。

因為被俘,軍功被淹沒,他的“向我開炮”不被承認。回國後的經曆慘淡欺淩。當兒子問道時,隻能含著眼淚說,你爸爸不是英雄,但絕不是狗熊!對著整個社會,蔣慶泉是在說,我們是戰俘,但不是叛徒。終於有一天,他以前的部隊把他迎接了回去,一位誌願軍老首長激動地握著他的手,把自己的抗美援朝紀念章掛在了蔣慶泉的胸前。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