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必須改變人的粗魯

來源: 謝盛友 2012-12-17 13:11:0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61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謝盛友 ] 在 2012-12-17 20:40:5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謝盛友:教育必須改變人的粗魯


從國內新來的留學生,滿口“屁民”、“屌絲”這些字眼。我不懂它們的含義,直感這些年輕人非常粗魯,而我自己“落伍”。

直率不是粗魯,教育或教養不能改變人的直率,但是,教育必須改變人的粗魯。

有人把粗魯稱為“不要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寡廉鮮恥、不知羞恥。其實,與“愛麵子”同生共長的“不要臉”,並不是沒有羞恥感,而是不知道什麽是該羞恥的,什麽是不該羞恥的。粗魯同樣也是一種羞恥心,像癌症一樣,慢性病變。

發射台附近的樹木,很快就病變病死。人在特定的被汙染的社會環境中,也很快病變病死,就像汙染了的自然環境容易誘發癌症病變一樣。

如今的社會,粗魯不僅是“不要臉”,而且是“有覺悟”、“混得開”,甚至還能為粗魯者帶來特別“有麵子”的頭銜、榮譽稱號、職權職位。粗魯者變成“爺們兒”,是吃得開、混得好的標記。當祖魯代表“強悍”、代表“有力量”,粗魯就變成當今世俗社會的“主流文化價值”。這樣的主流文化價值就顯得很可怕,因為在一個缺乏社會正義、價值觀紊亂的社會環境中,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自配著人們的行為,文雅、謙卑、友善,似乎直接等同於懦弱無能。這樣的粗魯社會,非常可怕。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首要任務是改變人的這種粗魯。


摘錄洪蘭的一篇文章給大家閱讀:

會做人比腦袋好重要  


作者:洪蘭(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麵試時翹二郎腿,離開時不推回座椅。現在年輕人抱怨進不了研究所、找不到工作,但誰願意和粗俗無禮的人共事?最近去替一個研究所作甄試委員,因為這個領域現在很紅,所以報考的人很多。問了一整天,結束後,所長很過意不去,因為公家給的車馬費隻有兩千元。她就自掏腰包請我們吃飯。

用餐時,大家談起剛甄試過的學生,都頻頻搖頭,因為現在的學生坐 沒坐相。有的坐下來,腿就翹起來了,甚至叉開來成八字形。隻有少數學生腿有併攏,而且隻有極少數的學生離開時,把椅子推回去。

所長很感慨地說,現在知識翻新得這麼快,兩年前的教科書已經沒有 人用,五年前的就廢紙回收。科技日新月異,學生隻要肯學,其實不必管他現在知識有多少,但人品不端,以後會令係所蒙羞。

席間有位教授說,他去某大學演講,回家後,一堆學生寫電子信來要投影片。原來,該課要寫報告。最簡單的方式,當然就是直接跟老師要投影片。有學生還特別註明「請務必回」,讓他哭笑不得。

話匣子一打開,每個人都有類似經驗,最普遍的就是「不具名」。也就是說,向老師請益,卻不告訴老師你是誰。這種信隻好直接退回,因 我們不處理匿名信。所長的先生說,他公司招考員工時,他一時興起 ,走進去看他的人事主任如何篩選新人。隻見主任很客氣跟考生遞名片,那考生轉身看到他,便把手伸出來,大剌剌地問,「那你的呢?」

他吃了一驚,不能相信有人這麼魯莽。他說,在別人的地盤,人生地不熟,不可以擺出高姿態。看到陌生人,一定先探別人的底,不可先假設別人地位低。

他雖然是開玩笑地講,但是意思很明顯:你們大學教了什麼?怎麼教出 這樣不知天高地厚、目空一切的學生來?其實不隻學生,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出了問題。很多人把無禮當作性格,把邋遢當作時尚。其實,不注意衣著,蓬頭垢麵,不修邊幅,不是豪邁,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粗俗也不是率直,是沒有品味。

一些描寫性器官的話,不可在廟堂上講。它不代表草根性,它隻反映出沒教養。前警察大學的教務長黃富源說得好,率直是良好的品質,禮貌是永 遠不變的價值。直來直往、不做作,很好,但是必須有禮貌,不然就是粗魯。冷漠也是一種更大的粗魯。

我們從小被教導,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當大家都守規矩,社會自然安定和睦。現在新聞娛樂化,天天大幅報導藝人結婚、外遇、緋聞,讓孩子誤以為這就是人生,行為就該這樣。

又因為這些無營養新聞,嚴重壓縮國際新聞和一些重要民生經濟議題,使學生沒有視野、無法判斷是非。念了很多書,卻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給人家什 麼樣的觀感。當他們抱怨找不到工作時,能怪誰呢?誰願意和粗俗無禮又自大的人共事呢?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切莫等閒視之。有才無德是毒品

最近報上有個大學教授投書說,他從前在香港教過的學生來到紐約,在他家住了 一晚,這學生是香港的怡和洋行送出來進修的,一週費用美金五千元,還不包括機票。

學生跟他說他回香港後,就要跳槽到別家公司去,跳了薪水才會高。果然連環跳後,現在他已是某大企業的總經理了。

這位教授因此下結論說,人要常換工作才能爬得高,他相信怡和洋行老闆一定對這個學生很生氣,但是「年輕人不能為私情而不往前奔馳」。他勸年輕人不要因「感情、忠斬?⒄`自己前途」。他說嚴凱泰先生在接受交大榮譽博士時,勸告學生不要常換工作的話,在今天工商的世界中是太「農村」了。

我看了很驚訝,這不是「農村」的問題,而是「厚道」的問題。一個年輕人如果位 子都沒有坐熱就換工作,會給人好高蜻h,沒有定性的感覺。如果一個人一年換十二個工作,你敢用他嗎?尤其接受了公司的栽培後,馬上跳槽是不厚道的。

沒有公司願意作別人的人才培訓班,將心比心,老師不應該鼓勵學生享受完利益後,拍拍屁股走路。這不叫為「私情」,這叫自私自利、忘恩負義。不論是什麼樣的進科技社會,隻要是人的社會,「忠鍘⒄?薄⒐?健⒄?x」還是核心的價值觀。作生意,招艦檣希?誦災?澇陟丁剛」,人性之貴在於「信」。

群聯電子公司董事長潘健成先生有個「兩個饅頭」的理論,他說:「當你快餓死時,人家給你兩個饅頭,你吃飽了才有力氣去找工作,才活了下來。十年後,你發財了,你說你還他兩個饅頭,外加一個饅頭的利息,用三顆饅頭還掉這個債,像話嗎?」他說恩典不是這樣還的。

好個恩典不是這樣還的。

我們要告訴孩子,珍惜你的工作,感恩給你第一個工作的人。因為當你什麼經驗都 沒有時,他願意僱用你,讓你在職訓練、栽培你,他是你的伯樂,你要感激他。

換工作不是不可以,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而且在同一個工作做久了會沒有挑戰性,但是剛受完訓回來就立刻跳槽,甚至帶舊客戶的名單,帶槍投靠是非常不厚道的。

新僱主隻要想一想,你會因為他的薪水高,背叛原來的老闆來投靠他,難道你以後不會因為別人的薪水更高而背叛他嗎?

司馬光說: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皆才有餘而德不足。除非人類的品德能跟得上文明的腳步,不然文明越進步,人類 越不快樂。我們實在不願意看到年輕人比現在更勢利。

有句話說得好: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毒品的危害多麼可怕,它毀家傷人,作老師的怎麼還可以鼓吹學生做毒品呢?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看看他們如何評說江青
  • 鈍感鈍感力
  • 曆史上曾有那一時刻
  • 尷尬的同學聚會
  • 寄希望於柴玲
  • 所有跟帖: 

    一如既往的好文章!“無德有才是毒品”--一針見血。 -成長- 給 成長 發送悄悄話 成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7/2012 postreply 20:40:35

    很久不見,問候謝老師,其實中國真的需要品德教育,尊重人,知恩圖報,敢擔責任麵對難題. -苗青青- 給 苗青青 發送悄悄話 苗青青 的博客首頁 (264 bytes) () 12/17/2012 postreply 23:48:06

    謝謝文章,現在還教人怎麽做人嗎? -加州花坊- 給 加州花坊 發送悄悄話 加州花坊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9/2012 postreply 07:06:1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