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留學: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近年來出國熱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出國留學,讓他們從高中甚至初中就接受西方教育。這群隻有十來歲的小留學生,本來就自理能力不足,社會經驗缺乏,如今還要獨自去適應異國的學習和生活,沒有了家長的監管和照顧,麵對的困難可想而知。

 望女成鳳的孫女士為自己當初的“獨裁”後悔不已。原本覺得女兒年齡小一點出國留學,能更快適應國外的生活。結果事與願違,女兒出國後非常不適應當地的生活,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孫女士心裏著急,但又鞭長莫及,直叫後悔。

達成共識再留學

 “父母送孩子出國前,應多和孩子溝通,尊重他們的意願。否則,錢花了,孩子還覺得是你逼他去的,萬一學習跟不上,父母真是後悔都來不及。”作為兩個孩子都在美國上學的“過來人”,閻選和記者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閻選在國內經營著一家旅遊行業的谘詢公司,事業做得有聲有色。不過,最讓他自豪的並不是事業上的成功,而是對子女的培養。他的女兒2010 年被耶魯錄取,在美國上高中的兒子今年也拿到麻省理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閻選坦言,在溝通時,父母最難忍受的通常是孩子的反駁,但其實孩子“反駁”往往是真實意見的反映。他認為家長一定要留心聽孩子反駁的內容,而不是處處幫孩子做決定。如果家長沒有跟孩子做好溝通,即使孩子最後去留學,但親子間的溝通大門也會關上,親子關係受到影響。特別是在中學階段,適當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當主角,父母當聽眾。

 教育專家也持這種觀點。

 畢業於劍橋大學的劉麗英,擁有心理學和教育學雙學位,目前在倫敦經營著一家語言學校,專門為小留學生提供語言強化培訓。她認為在出國留學上,父母一定要和孩子進行坦誠深入的溝通。教育是家長給孩子的規劃,同時也關係著孩子自身的前途發展。如果孩子不認同父母為自己做的規劃,無疑會影響留學的效果。

 劉麗英經常會為一些小留學生做心理輔導,受到了很多留學生家長的感謝。但是她認為,小留學生類似的心理建設工作應該更早開始,家長和孩子達成共識以後,再進行留學的實質性操作。

 閻選也坦言,孩子不滿18 歲就送出國留學,必須要慎重,家長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處處幫孩子做決定,認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孩子就必須無條件服從。如果家長沒有跟孩子做好溝通工作,即使孩子最後學有所成,但親子間的溝通也會受到影響。

前期準備很重要

 小小年紀遠赴異鄉求學,家長自然會牽腸掛肚,除了父母與子女要達成共識,還要在未出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那麽,茫然的家長到底該做些什麽準備呢?

 劉麗英認為,家長應先了解孩子將來想過什麽樣的生活,想要什麽樣的人生,想跟哪些人打交道,想做什麽工作,從而幫助家長判斷孩子適合讀哪個專業,以及去哪個國家、哪個

地區更好一些。必要時可以谘詢留學教育方麵的專家和專業機構。

 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閻選的心得是,在決定送孩子出國留學前,要與孩子共同了解以下三點:海外教育製度、海外社會經濟、海外社會職業情況,然後再根據需要,引導孩子學

習與思考,作出判斷與選擇。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有條件的家長,在決定送孩子出國留學前,可以先通過一些其他方式,如親子遊,和孩子一起到國外走走,了解國外的教育體製、學校的環境及當地風土人情等。隻有更多了解海外學校的教學模式、特色,孩子與家長在留學方麵的分歧才會少,共識才會多,有助於作出更合適的選擇。

 此外,在選擇學校方麵,很多家長都有名校情結,閻選就注意到,很多朋友在向他谘詢送孩子出國留學的事情時,最常問的就是“這個學校排名怎麽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知名學校在師資力量、校園環境等方麵可能會更勝一籌,望子成龍的家長有此想法也很容易理解。

 “這其實並不好。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學校時,切忌攀比名氣。我兒子當初就讀的高中,在馬薩諸塞州來說,隻能算是比較不錯,但是我兒子很喜歡。如果當初把他送去格羅頓或者是迪爾菲爾德(馬塞諸塞州最好的兩所高中),孩子未必就能很好地適應名校的氛圍。”閻選坦言。

 另外一個需要家長考慮的問題,就是孩子留學期間的生活環境,選擇陪讀還是找一個寄宿家庭。專家建議初中階段出國留學的孩子,最好父母有一人能夠陪讀,如果不能陪讀,那麽要密切保持和寄宿家庭的溝通聯係,把握孩子的思想狀況和學業情況。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