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5的不到8000學生中,還包括了大約15%的國際學生。因此T5在美國國內也不過就招生6000人。如果再考慮legacy, 捐款,運動員,去掉這當中15%的名額, 所以供普通人去競爭的名額總數也不過是區區4500人。 相對於20萬的亞裔學生,哪怕T5中60%是亞裔,那麽亞裔的總錄取率不到3000人,所以亞裔能進T5的占亞裔畢業生總數也就是1.5%。至於再細分到華裔,那占比就要小於1%了。 所以,即使在亞裔,華裔群體裏,能考上的也屬於鳳毛麟角。
許多時候,我們到處聽到這個也進了大藤,那個也進了頂校,好像到處稍微學得不錯的孩子都順利地融入了那個小眾集合。但是前麵擺出的數據能清楚的說明,那樣的認知和言論不可能是事實,或者說是被誤導了的。所以,做為家長,我們不應該被那些認知和言論所誤導,而讓自己的孩子失去他們在童年或青少年期間最寶貴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自由而違背本性地去追求T校。
事實上,能靠本能進T校的從小就會展現出他們的特殊性來,無論家長推還是不推。當然,你可能從別人的成功中看到一些特例,孩子是靠了家長的推力而進了T 校,所以你覺得隻要你也這樣就同樣會成功,我覺得那是不對的,因為進T校的絕大多數孩子本質上是特別的,如果想靠包裝混進去,多數時候還是會失敗。
當然我也不認為像另外一些家長認為的那樣,T校有什麽了不起,將來畢業了還不是和我那什麽什麽畢業的做同事。畢竟,屬於小眾集合裏的那一群人的綜合素質是要高於普通人的,再加上有好的起點和助力,將來的發展比普通人來說會有不小的優勢。我們不能因為我們沒能拿到那樣的優勢就去否定別人的優勢。 那些人即使做了你的同事,但若幹年後,多數成就還是會超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