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下江南 (一) 曆史煙雲看金陵

來源: violetlemon 2014-09-21 07:50:0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7258 bytes)
煙花三月下江南
 
心目中的江南三月是唐詩宋詞中的斜風細雨、煙柳畫橋;是明清水墨山水中淡雅遼闊不絕如縷的鄉愁;是文人墨客盡情揮灑的斷橋相會、梁祝悲歌、紅樓煙雨……。
鶯飛草長,梅、李漸次怒放的陽春三月,卸下心頭萬般纏繞,毅然邁向了心儀已久的江南春色中,屏聲靜氣、神閑氣定地細細品味著詩詞歌賦中的夢裏江南……。
 
一、       曆史煙雲看金陵

金陵春夢中的南京,它裹挾著曆史煙雲的六朝古都走來;它演繹著民國首府的波詭雲譎、風雲變幻;南京更是母親在金陵女大、小舅舅在“中央”音院就讀過的城市,那裏曾留下了他們學生時代青春浪漫的無盡回憶。聊起南京,透過曆史的滄桑變化我們讀出了曾經的民國首府在城市建製中的帝都風範。

總統府.江寧織造館
 


       清晨,來到南京總統府大門前,作為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的一代人,腦海裏最先浮出的是“解放軍占領南京”的那幅畫麵。此刻,站在承載著曆史巨變的總統府前,眼前的青灰屋頂上就是解放軍戰士扯下青天白日旗,換上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曆史定格的地方,它代表著王朝的更迭,新生時代的從此崛起。而今,國共兩黨在“一個中國”共識基礎上,開創了互利共贏的新一輪合作,總統府也由以往的政府辦公場所不斷恢複修繕,向民眾揭開了民國首府的重重麵紗……,



    從1840年走來的諸多曆史遺跡,成為了民眾遊覽觀光解讀中國近代史的好去處。順著高大的廊柱、殿堂穿行,整個府邸官宅的建築設計呈現中西合璧風格。從農耕時代起,繁榮富庶的魚米之鄉就擔當起支撐古老帝國大廈經濟命脈的使命,也就有了 生長在“江寧織造”的曹雪芹的紅樓一夢,從兩江總督府到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還有蔣家王朝的衰微出逃,這裏多次成為中國政治、軍事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從國民黨政府辦公樓群穿過,中山堂的院落裏肅靜異常,遙想當年,風雲詭譎、烽煙滾滾,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怎會有片刻的安閑靜寂,中山堂內長夜不熄的燈火映照的是一代偉人日理萬機的身影。步入西廂的院落,眼前豁然開朗,緊蹙的心房驟然鬆弛下來,西花園內花石假山,鳥語花香;亭台樓榭,曲徑通幽,盡顯出中國江南園林的玲瓏典雅,匠心獨具,盈盈一池碧水仿佛一方寶鏡鑲嵌在雕梁畫棟之間,水中泊一石舫,造型精
巧,乾隆南巡時賜扁“不係舟”,太平湖內清風搖蕩,波隨風動,船若徐行,人在畫中,忘卻了牆外曾經的刀光劍影,風雲激蕩。步入展室,從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題詞開始,中國近代史的風雲變幻在這裏隨著圖片、文物一步步展現開來,邊走邊看,不斷地補充著文革時期所學的“斷了代”的曆史課程,接續和完善了我對中國近代史認識上的盲區,收獲頗豐。



出得總統府大門,穿過長江路寬闊大街,發現了一座風格獨特的建築展館,題有《江南織造博物館》,進得展館方知中國的絲綢之路雖起始於我的大唐長安故鄉,但路上那日夜不歇的駝鈴馬幫運送的絲錦彩緞、清花古瓷卻產自於富庶繁榮的江南魚米之鄉。從江南織造獨領了大清帝國皇帝大臣的龍袍臣服禦製專利,見識了江南紡織繅絲技術在中國獨占鼇頭、統領風騷。由此也就演繹出了與江南織造有著不解之緣的紅樓幻影,生長在大觀園萬千氣象、繁華浮世、宦海沉浮中的曹雪芹筆下才有了金陵十二釵們淒婉悲歡、隨波逐流的多舛命運;才有了寶哥哥與林妹妹的令人嗟歎唏噓的曠世悲歌。陶醉在黛玉葬花不絕如縷的淒美柔美的越劇曲調中,順著曲廊時而出得室外,隱身在煙雨蒙蒙、小橋流水的意境中,倚著廊柱,聽聲聲雨打芭蕉;時而又置身在聲、光、電環繞的全屏幕三維空間中,追蹤著曹雪芹匆忙前行的人生步履。在高樓林立的鋼筋水泥建築森林間,竟大隱於市著一方獨具一格的展覽館,我興致斐然地尋找著展館的設計者——吳良鏞三個大字令我頓生景仰之情。吳老先生是繼梁思成、林徽因之後終生致力於中國建築教育學領域,秉承著中西交融,傳承和保護史書一般的中國古建築的教育家、建築大師和畫家。行走在別具一格的展覽館中,領略著吳良鏞建築大師著眼於“人居環境”的思考,享受著老先生“創造良好的,與自然和諧的人居環境,讓人們能詩意般、畫意般地棲居在大地上”的追求和情懷……。

耳目一新的南京首日遊,循著曆史的腳步邁入了現代的南京。

 
雞鳴寺.中山景區.紫金山
 



       翌日清晨,與老友相攜出遊金陵,在風清物明、和風蕩漾中登上了位於雞籠山東麓山阜上的“古雞鳴寺”,是康熙大帝南巡時題匾的古寺,該寺雖地處繁華鬧市,避之於古刹禪院之上,流連於翠色浮空中的玲瓏寶塔和飛簷峭壁下的宏偉佛堂大殿,心中不免會生發出超凡脫俗物我其外的幻覺來,轉至南院的藥師塔,那香火繚繞、誦經聲聲,是否從西晉雞鳴禪院傳來?信步度到了明城牆的老台門上,腳踩著明代斑駁的青磚碎瓦,倚著蜿蜒盤桓的城牆雉堞,鍾靈毓秀的玄武湖盡收眼底。耳畔,古刹梵音嫋嫋,眼前,六朝玄武波光粼粼:“千裏鳥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老先生的詩詞意境盡現眼前……。是朋友的細語提醒,喚回了沉醉中的“畫中人”,讓我記起了還需前行的路程。

車行至鍾山風景區,如入久違的原始森林一般,巍巍鍾山,翠柏環繞,濃蔭綠樹中掩映著兩百多處名勝古跡。記得還是少年時代的我在抄家流散出來的書中讀到“中山陵是中華民國國父,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曾過目難忘。初識中山陵影像來源於母親的老照片,那是半個世紀前就讀於金陵女大的母親在祭堂前遼闊的台階上留下的青蔥倩影,畫麵中空曠寂寥,莊嚴肅穆。眼前,暖陽明普照,和風徐徐,我們隨著人流步入中山陵中軸線牌坊下,仰望雄踞在巍峨碧嶂懷抱中的祭堂、石階、碑亭雖人潮湧動但也遮掩不了陵園的壯麗氣象和莊嚴氣氛。抬頭環顧高大的花崗岩石牌坊,孫中山手書“博愛”兩個金色的大字在明麗的陽光下熠熠生輝,詮釋了一代偉人的博大襟懷。踏著遼闊無比的392級台階,一步步邁向巍然屹立在藍天白雲下的——大祭堂,這座陵園內的主體建築融中西建築風格為一體,三座高大的鏤花紫銅拱門的門額上方刻有:民族、民權、民生。遙想那“華人與狗不得出入”的招牌比比皆是,“東亞病夫”的蔑視肆意橫行的中華民族最黑暗年代,是孫中山先生振臂高呼“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在辛亥革命的血雨腥風中同盟會的義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為拯救積貧積弱的中國慷慨赴死。肅立在孫中山先生漢白玉的塑像前,我感同身受著百年前一個
國家的尊嚴和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堅強意誌。環顧這川流不息崇敬拜謁孫老先生的中華子孫們,您的精神意誌、思想光輝會隨著中華兒女的繁衍生息,代代傳承……


       
       如果說中山陵是一部大氣磅礴的交響曲,緊鄰中山廣場的“音樂台”就是一首輕歌曼舞的小夜曲,在朋友的引領下,談笑間穿過一片娥黃嫩綠、生機盎然的小樹林,眼前豁然開朗,正前方中心點的大舞台被一泓彎月般的蓮花池水烘托著,流水潺潺的晶瑩水簾好似幕布一般靈動飄逸。池前依坡而建能容納
3000餘人的大看台宛若一麵巨幅山水扇麵鋪展開來,悠閑的人們點綴在綠草茵茵的扇麵上,半倚半臥,享受著春日的陽光,伺弄著縈繞啄食的群群白鴿,我沉思著:沒有身後中山陵上的革命先驅們,何來眼前這安詳和平的朗朗乾坤……

我們漫步西行在遮天蔽日的鍾山景區的林海間,半個時辰的光景,就駐足在肅穆森嚴,雄偉壯麗的明孝陵巍峨享殿之下。這座經曆了600多年鍾山風雨洗禮的華美建築,以其墓主的顯赫,規模宏大,行製獨特,工藝精細,環境優美而於2003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這巍巍的鍾山之下,讓我們中華民族的先祖列宗們安享著600年的至高無上吧!。
通向大殿的神道,寬闊綿長,從明洪武年間就櫛風沐雨屹立守護的石人石獸們,而今依然威風凜凜,豪氣不減;沿著神道邊走邊看,比肩而立身披盔甲的“文臣武將”、姿態各異的“獬豸大像”個個栩栩如生,形似呼之欲出。感歎著古老的東方帝國:皇帝治國—宏韜大略,百姓齊家—能工巧匠。在孝陵朱漆大門前臨別,立有康熙手書“治隆唐宋”的禦碑亭吸引了我的目光,康熙皇帝一生六次南巡,五次拜謁明孝陵,行跪九叩大禮,對一代聖明之帝朱元璋的尊崇和欽佩,昭示天下,於是這位敬畏先賢,感知曆史的先帝,開創了彪炳史冊的“康乾盛世”。
 
我們驅車趕往紫金山頂的寬闊車道上,童年時,我就被牛郎織女的故事深深迷惑,麵對遼闊蒼穹,縹緲星漢,生發出無數天上人間的奇妙幻想,中學時代,在我深深喜愛的地理老師家中一幀老師夫婦大學時代坐在紫金山天文台山脊上的照片深深刻在我的腦海之中,他們身後綿延的峰巒間星星點點散落著圓弧形的觀測台,頭頂上星光閃爍,浩瀚無垠。而今,我終於來到了童年時就心神向往的紫金山天文台上,這座於1928年成立,堪稱為“中國現代天文學搖籃”,新中國現代天文學分支學科和天文台站都是由此誕生、組建和拓展。我們踏著高竣的紫金山峰間的棧道石階上,穿梭於山巒台站之間,邂逅了做工精美的古代天象儀,遙想那遠古的星月下,是誰凝滯在仰望天穹的儀器前,守望著浩瀚星空,想入非非,那出神入化的眼神定然與秦地璀璨銀河下的小女孩向往的眼眸有著不謀而合的期許。登上天文台的平台上,四周采用民族形式的勾闌立柱,台基與外牆用毛石砌築,樸實厚重,與山石渾然一體。站在平台一隅,我看到了星星點點的渾圓屋頂還有那浩瀚無垠的宇宙天穹,佇立拍照,了卻了心頭夙願,釋然下山而去。
 
燕子磯.南京長江大橋


       紫金山歸來稍事歇息,接到分別多年的老同學邀約,做客長江邊燕子磯她的家中,次日清晨乘坐通往邁皋橋的地鐵,與老同學相會。回首當年,我們曾一同“學工又學農”度過了中學時代,上山下鄉,我們又一同戰天鬥地在秦嶺深山的廣闊天地裏。戀愛結婚我們為了愛情各奔了東西。剛剛邁出站台,老同學就歡呼雀躍地迎了上來,我們忘卻了時空流逝,回到無拘無束的“閨蜜”時代,攜手走到了標有“曉莊路”牌她的家園,悠然間,一個在記憶深處的名字被我的大腦檢索出來——陶行知!在上世紀初葉,貧窮落後的中國,占90%的廣大農村人口被封建愚昧所蒙蔽,目不識丁者比比皆是。以陶行知為首的一批愛國的有識之士,開展了鄉村教育運動及促進平民教育運動,用知識的光輝啟蒙民眾。1926年也是這樣的一個春日,陶行知先生在南京長江邊的小莊創辦了全國第一所——曉莊師範學校,為發展鄉村教育培養一支合格的鄉村師資隊伍。而今,在這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春日裏,我站在車水馬龍的曉莊大街上,四顧茫然,這裏已沒有了您奔走呼號、積勞成疾的荒涼鄉村的蹤影,在您魂靈安葬的曉莊,院校林立、教育發達,冥冥之中似乎看到了您寬慰的笑容……

踏進老同學家門,迎麵壁櫃的相框裏鑲著一張我們倆係著紅領巾的黑白小照,使我悠忽間回到了秦嶺深處“三線建設時期”的青蔥歲月:記得是一個晴好的日子,我們倆從山穀盡頭的棕櫚灣廠區步行十多裏路,踏過了嘉陵江上的木板大橋,來到縣城唯一一家照相館,拍下這張2寸合影。隨著歲月的漂泊遷徙,我的那張早已散失、遺忘,而今早生華發的今天在老同學家不期而遇,濃濃的友情親情在心中蕩漾。卸下行裝,我和老同學到樓下不遠處的農貿市場提籃采買,沾著露珠的新鮮小菜和著南京話的叫賣聲,煞是熱鬧,老同學教我辨認著菊花腦、馬蘭頭……,臨了還捎上一家老攤檔上的鹽水鴨滿載而歸。





飯畢,我們步行十多分鍾就看到了滾滾東逝的長江邊,天空亂雲翻滾,腳下波瀾壯闊,江水向目力所及的天邊奔騰而去,驚濤拍岸;你從遠古而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巨浪淘盡多少英雄事,幕府青山依舊在,多少過往的人和事都在我和老同學的笑談中隨風而逝。順著江岸大堤西望,燕子磯魏然屹立在蒼茫的江天水色中,宛若臨水飛燕,我們順著亭台樓閣間曲曲折折的石階,徐徐登臨燕子磯頭,臨風而立,舉目遠眺,江天一色,大小貨輪繁忙穿梭在飛架南北的斜拉大橋下,遠處,雲霧飄渺的江麵上有一座似曾相識的橋影引起我的注意,朋友說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南京長江大橋”。1968年大橋建成之際,童年時的我,被大人們從睡夢中拉起,跑到大街上載歌載舞,熱烈慶祝的一幕躍然而出,我們遂即決定驅車前往,告別了萬丈峭壁下如吼的怒濤,側身而去的瞬間,在燕子磯頭最為險要處立有一木牌上書“死不得”下書一行小字“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你與其為個人的事投江而死,何不從事鄉村教育,為中國三萬萬四千萬農民努力而死好呢?”這是在曉莊師範時陶行知先生立牌警示,轉道歇息亭,又立一木牌:“想一想一行小字:人生為一大事來,應當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強,有國當救,有民當愛,豈可輕死這振聾發聵的對生命的呼喚從半個世紀前傳來,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您的博愛、豪氣和膽識仍然回蕩在滾滾長江的燕子磯頭,環顧四望,和著長雲舒卷鬆濤翻滾抒發著對您的敬佩之意。



車行至“南京長江大橋”,水泥鋼筋築成的大橋,不失莊重雄偉,恢弘壯觀。記憶中從影視畫麵中看到的大橋,今天,我站在了你的腳下!順著遊覽觀光通道,登上橋麵,橋上車來人往,交通繁忙,近50年來你一橋飛架南北,使得長江天塹變通途,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發揮巨大作用,老同學的師傅曾經是修橋突擊班班長,一流的電焊技術,勞動模範,南京城內曾經建設過大橋的工人師傅們都享用著一生的榮耀和驕傲。南京市麵上正流傳著一艘萬噸級貨船撞上橋墩,大橋巍然不動、毫發無損的傳說。至今,南京長江大橋仍然是南京人的驕傲,一代中國人心中的豐碑。沿著寬闊大橋的行人通道,我們向橋墩上的工農兵塑像走去,江麵上八麵來風,老同學大聲歎喟:“大橋、大橋,想當年,我就是奔著你義無反顧地來到了南京!”。我們攜手站在其他地方難以尋覓的工農兵塑像和三麵紅旗雕塑前留下我們永久的紀念。順江而下的油輪發出悠長而又淒厲的鳴叫,令人心生悵惘,夕陽西下,站在長江邊上我和老同學揮手依依惜別。“君住長江頭,我住黃河尾,高鐵飛機一日還,天涯若比鄰”。

所有跟帖: 

寫我家鄉的,頂一下。 -如斯- 給 如斯 發送悄悄話 如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1/2014 postreply 12:16:53

Good article -ZhigengFAn- 給 ZhigengFAn 發送悄悄話 ZhigengFAn 的博客首頁 (30 bytes) () 09/21/2014 postreply 16:55:38

我家鄉,頂! -MissWater- 給 MissWater 發送悄悄話 MissWate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1/2014 postreply 22:47:50

希望在南京生活過的人 都能想起自己的經曆和情感 -violetlemon- 給 violetlemo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2/2014 postreply 10:26:41

大江東去,濤聲依舊,紅塵滾滾,邁步重頭 -violetlemon- 給 violetlemo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2/2014 postreply 10:31:40

頂!好文章好故事。南京是我的故鄉,也是我最愛的城市。 -隨意1- 給 隨意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2/2014 postreply 08:55:33

南京人. 還沒有去過明城牆的老台門, 下次一定去.....謝謝好文章. -Jinbosunny- 給 Jinbosun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2/2014 postreply 09:44:20

感謝你喜歡這篇文章 -violetlemon- 給 violetlemo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2/2014 postreply 10:25:48

寫得蠻好的,阿是啊? -LengXiao- 給 LengXiao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05/2014 postreply 13:07:17

一 方 水 土 養 一 方 人。不 知 道 為 什 麽,在 海 外 的 南 京 人 身 上 都 有濃 烈 的 思鄉 之 情,以 -金陵故人60- 給 金陵故人60 發送悄悄話 金陵故人6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30/2014 postreply 13:27:32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