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金秋歸家時(十三)- 紹興掠影

本帖於 2014-02-06 22:59:58 時間, 由版主 嘉崚子 編輯

有個成語叫“人傑地靈”。用它來形容紹興再恰當不過,那真是個出名人的地界。從古時候的越王勾踐、美女西施、東漢思想家王充、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父子、唐代詩人賀之章、南宋詩人陸遊、清代畫家任伯年、反清俠女秋瑾,再到現代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周家三兄弟、周恩來、胡蘭成、馬寅初、科學家錢三強、竺可楨等。
 


 


 

紹興離杭州就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咱雖說肚子裏隻裝了半瓶子醋,但也喜歡趨附個風雅什麽的,所以這就來了。
 


 


 

又見桂花樹。
 


 


 

紹興名人故居中最有排場當然是魯迅故居。“魯迅故裏”譯成“Luxun Native Place"? 至少意思能懂了。
 


 


 

魯迅故居被參觀者擠得水泄不通。大部分是集體來的小學生。我想他們沒有幾個人讀過魯迅的作品,大概隻知道魯迅是個留著小胡子的瘦老頭。
 


 


 

魯迅的字跡我喜歡,圓穩內斂。周恩來、胡蘭成的書法也大致同一風格,都是吃紹興水長大的嘛。胡蘭成曾在紹興與杭州讀書,當時魯迅正在紹興與杭州兩地任教。胡蘭成是否直接聆聽過魯迅的教誨不得而知,但魯迅流水賬式的日記裏曾一筆帶過地提及收到胡送來的作品。魯迅居然還有這麽個壞學生,隻管了教書,忘了育人。“教不嚴,師之惰”哈。
 


 


 


 


 

魯迅在故鄉接受初級教育的地方,三味書屋。
 


 


 

走在這樣的街上,想起魯迅作品裏的種種場景,想起孔乙己在鹹亨酒店裏捂著自己的盤子,生怕別人吃了他的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
 


 


 

從這裏去魯迅家的後院“百草園”。
 


 


 


 


 

魯迅家的廚房。大戶人家哈。
 


 


 

“燕燕歸來,唯有池塘自碧。”
 


 


 

到此地來就是要喝紹興黃酒,坐烏篷船。還有到處都在賣魯迅作品裏提到的茴香豆,但太費牙。
 


 


 

烏篷船,好比water taxi。
 


 


 

烏篷船上都印有“水城”二字,不知是否是船公司的名字。無論如何,倒也符合事實。
 


 


 


 


 

北方看不到的江南小景。
 


 


 


 


 

工匠在現場製作牛角梳。
 


 


 

遊覽魯迅故居的學生們在買零食 - “核桃丸子”。那是個啥東東?咱沒吃過。但想起自己小時候跟學校去春遊的情景,路上看到啥風景不重要,書包裏帶了啥吃的比較重要。頭一天就跟我媽說:“媽!明天學校春遊,我要帶兩根香腸!”
 


 


 


 


 


 


 


 


 


 


 

水上的樓台上正在唱戲。
 


 


 

雖然看戲的隻是匆匆過往的行人,演員照樣一絲不苟。
 


 


 

從熱鬧無比的魯迅故居出來,我們去了安靜清幽的沈園。
 


 


 


 


 


 


 

沈園最著名的當數這塊石碑,刻有詩人南宋陸遊和他的紅顏知己唐婉的兩首《釵頭鳳》。
 


 


 

陸遊的詞:“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婉的詞:“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幹,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是否真為唐婉所作?我有所懷疑。
 


 


 

英文譯為我猜一定出自一位老學究的手筆,有點bookish,生硬。但比起在國內各地見到的譯文強了不少,至少語法還能說得過去。
 


 

記得小時候學英文時,有位同學聰明,鬼點子多。課上老師叫他“Jack”。我們那時都在死記硬背英文中“是”的變化:I was, you were, he was, she was......那哥兒們說:“你們一群笨蛋,這還用背?she was you were就是洗襪子有味兒!” 英文老師叫沈莉莉,一次她讓Jack上台用英文造句。這位老兄上台說:My name is Lily, I love Jack. 於是被莉莉老師趕出了教室。從此中國的下一個偉大的翻譯家就被扼殺在搖籃中。多大的國家損失啊,不然翻譯《釵頭鳳》這難活兒就是他的了哈。
 


 


 

我不耐煩導遊站在那石碑前沒完沒了地講陸遊與唐婉的故事(咱這點學問還是有滴,老早知道了這段風流韻事),就走出來四下裏多拍些照片。
 


 


 


 


 


 


 


 


 

沈園一定是“人約黃昏後”的好去處,難怪當年陸公子與唐小姐在此地愛得死去活來。
 


 


 


 


 


 


 

蘭亭,另一個來紹興不可不去的地方。
 


 


 


 


 


 


 


 


 

王羲之被譽為中國書法家的No. 1。但是外行看熱鬧,被稱作“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究竟怎麽就那麽好?俺還真沒看出來。
 


 


 

《蘭亭集序》的真跡已不見蹤影。這是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據稱是最接近原本的複製本“神龍本”。
 


 


 

在蘭亭倒是有康熙臨摹的《蘭亭集序》的石碑。很壯觀,字跡也十分耐看。
 


 


 

石碑的另一麵是乾隆的題詩。比起他爺爺康熙來,乾隆的字缺少一點剛毅,但多了幾分圓融和瀟灑。乾隆這首詩的最後一句“聚訟千秋不易評”,似乎想給這千年的“聚訟”留下自己的意見。結果反而引起人們好奇地去追問這“聚訟”的緣由。在王羲之究竟有沒有寫過《蘭亭集序》的爭辯中,乾隆的詩更是推波助瀾。
 


 


 


 


 

記得小時候小學課本上有王羲之練字的故事,說王羲之每天練習寫字,寫罷就把毛筆在家門前的池塘裏一涮,日久天長就把池塘染黑了。老師對我們說:你們要向王羲之學習,好好用功。那時我就想:謔,王羲之真刻苦啊。很是敬仰。今天呢,祖國純樸的花骨朵兒已經變成混世的老油條,如今不像當年那麽好“騙”了。假如現在告訴我這個故事,且不說我會懷疑這故事是否是後人胡編的,我也會問問:涮毛筆是不是池塘變黑了唯一原因?
 


 


 

就要告別江南的滿眼碧綠了。
 


 

 
 這一集,有點話嘮,抱歉,就此打住。下一次就是最後一集了。
 

又到金秋歸家時(一):北京晴秋
又到金秋歸家時(二):北京園博園
又到金秋歸家時(三):遊地壇,撫今夕
又到金秋歸家時(四):重訪七九八
又到金秋歸家時(五):發現新大陸
又到金秋歸家時(六):永遠的韓美林
又到金秋歸家時(七):大運河、奧運公園
 又到金秋歸家時(八):花卉大觀園
又到金秋歸家時(九):遊西湖
又到金秋歸家時(十):遊杭州
 又到金秋歸家時(十一):千島湖
 又到金秋歸家時(十二):遊東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