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烽煙正十年2021-02-11
李先念於1933年7月至1937年3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第30軍政治委員。紅四方麵軍主力改稱西路軍,征戰河西走廊期間,李先念先後擔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和西路軍工作委員會委員(負責軍事指揮),是西路軍重要領導人之一。1983年2月25日,李先念將自己完成的一份題為《關於西路軍曆史上幾個問題的說明》的材料上報中央,當時主要領導人傳閱了這份材料。
李先念在《說明》中首先指出:西路軍從始至終都在軍委的領導之下,重要軍事行動也是根據軍委指示或者經過軍委批準的。所以,西路軍問題的性質和張國燾1935年9月擅自命令紅四方麵軍南下問題的性質截然不同。西路軍根據軍委指示,在河西走廊創建根據地和打通與蘇聯的聯係,不能說成執行張國燾路線。
結合當時的國內國際形勢,李先念從戰略上分析了西路軍失敗的原因。他認為:從西路軍的征戰曆程來考察,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回想起來,放棄執行寧夏戰役計劃之後,倘若西路軍不在河西走廊停留,而是徑直西進,直接插到玉門、安西地區,那麽就可以保存部隊的有生力量。倘若又能得到蘇聯的軍事援助,有足夠的武器彈藥,也有可能成功東返。但是由於國內外形勢的急劇變化,部隊在河西走廊停留了三個多月,從而喪失了有利的戰機。
從國際關係分析,當時蘇聯想聯合蔣介石政府和英、美等國一起反對德國、日本,對於公開援助紅軍心存顧慮。從國內形勢分析,紅軍主力在黃河以東同蔣介石軍隊作戰,西安事變之後有再爆發內戰的可能,需要西路軍在戰略上配合河東主力的行動。因而要求西路軍在河西走廊創建根據地,並數次考慮是否繼續西進或者回師河東。西路軍在當時的情況下,對於直接西進新疆也心存顧慮。指導思想上的這種變化是由形勢的變化決定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行動方針舉棋不定,觸犯了兵家之大忌。
關於西路軍失敗的客觀原因。李先念分析到: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據地,有諸多不利條件。一是這一帶地區狹長,不利於兵力回旋,而且堡寨很多,部隊缺乏重武器難以攻打。二是曆史上形成的矛盾尖銳,馬家軍反動勢力控製很嚴,又缺乏黨的工作基礎,要在短時間內爭取群眾相當困難。三是馬家軍騎兵多,機動性強,部隊沒有和騎兵打仗的經驗。四是經濟落後,難以取得部隊需要的給養。僅僅靠西路軍自身的力量,要在這麽一個長達上千公裏的狹長地帶上,消滅馬家軍主力,建立根據地,向西接通新疆,向東連接河東,是極其艱難的。
從主觀原因上分析,李先念指出:西路軍本身雖然提出過一些可行的意見,但也存在許多弱點。當時張國燾雖然不在部隊裏,但還沒有批判他的錯誤,也就談不上消除他的錯誤影響。西路軍領導層開始對敵人的力量估計不足,對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據地的困難也認識模糊。到達臨(澤)高(台)地區之前,總是在講形勢一片大好,敵人已經基本被擊潰。徐向前不同意這種估計,但是陳昌浩聽不進去,盲目輕敵。兵力不夠集中,部隊分散使用,導致有的戰役沒有打好。這些因素和西路軍的失敗也有關係。
在結論部分,李先念強調了根據實事求是的精神,準確反映西路軍曆史的必要性。他指出:過去中央隻是批判張國燾和批評陳昌浩,不僅沒有追究其他人的責任,而且還充分肯定了西路軍指戰員艱苦奮戰、英勇犧牲的精神,這是非常正確的。可是有些著作、文章、講話、文件,有不當評述,比如張國燾擅自命令西渡黃河和組成西路軍,西路軍是聽從張國燾的錯誤路線西進的,西路軍是張國燾錯誤路線的犧牲品,等等。這些觀點,可能是由於沒有廣泛占有史料等原因造成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我自己四十多年來對有些重要史實也不清楚。
現在很多情況比較清楚了,就應該按照曆史事實改過來,這樣做更有利於團結。西路軍的問題已經是一個曆史問題了,全黨和全國人民都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應該公開爭論。這個材料不發表,如果合適,是否可將此材料存檔,供研究西路軍曆史作參考,以便將來研究這段曆史的時候,盡可能符合曆史事實。總之在這件事件上,也要體現中央一再強調的實事求是的精神。
李先念還表示:我的這些說明,會有某些不周到的地方和遺漏之處,但基本事實是清楚的。對西路軍失敗原因的分析,也不一定準確,作為總結曆史經驗,可以繼續研究。3月12日,李先念又給小平同誌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說明了這份材料的寫作背景。
3月8日,陳雲致信李先念說:“你寫的關於西路軍曆史上幾個問題的說明和所有附件,我都看了兩遍。這些附件都是黨內曆史電報,我讚成把此件存檔。”鄧小平在收到《關於西路軍曆史上幾個問題的說明》和李先念3月12日信件之後,於1983年3月22日做出重要批示:“讚成這個說明,同意全件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