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中國軍事舞台上赫赫有名的軍事領導人,位列開國大將首位。陳不離粟,粟不離陳。他與陳毅作為一對好搭檔,在解放戰爭中創造了光輝業績,堪稱軍事史上的佳話。
然而,近些年,網絡上不斷湧現出“陳毅和粟裕關係不好”“陳毅和粟裕誰功勞大”等熱門話題,眾多軍事、曆史愛好者以此撰寫大量的文章來解析這對“黃金搭檔”,孰對孰錯,讓不明真相的網友一頭霧水。
那麽,真實生活中的陳毅與粟裕關係到底如何,他們是好搭檔還是競爭對手?東海將軍依據網絡上公開報道的資料,加以甄別,今日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不經意的邂逅,經常蘊涵著宿命般的機緣。史料顯示,南昌起義南下失利後,粟裕跟隨朱德、陳毅上了井岡山。其時,20歲的警衛班長粟裕和比他年長6歲的團指導員陳毅相識,從此開始了跨越半個世紀的交往。
井岡山會師之後,陳毅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粟裕任二十八團三連連長。
粟裕擔任連長之後,從實戰出發,琢磨出跑山、嚴格戰術紀律、射擊、刺殺和投彈來提高部隊機動能力和單兵素質的辦法,在隨後的七溪嶺戰鬥、長汀戰鬥中,證明了他的練兵方法行之有效。這時,陳毅不僅及時發現了粟裕身上具有的軍事潛能,還向毛澤東推薦了這位連級軍官,成為粟裕戎馬一生中最初的“伯樂”。 *****
1930年12月,時任紅十二軍六十四師師長的粟裕,在第一次反“圍剿”中,與兄弟部隊協同作戰,活捉了國民黨軍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讓毛澤東詩興大發,寫了“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住了張輝瓚”的著名詩篇。粟裕初露鋒芒,給毛澤東、陳毅留下了深刻印象。
1934年10月,紅軍第一方麵軍主力開始長征,陳毅因腿傷被留在蘇區、贛粵一帶和項英一起堅持鬥爭。粟裕則在閩浙贛堅持遊擊戰爭。數年之間,兩人音訊隔絕。
抗日戰爭爆發後,自1938年11月7日,陳毅與粟裕分別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正、副指揮開始,一直到1943年11月25日,陳毅赴延安參加中共“七大”會議,兩人共經曆了五年上下級合作,聯係從未中斷。在這段時間,兩人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1940年2月7日,農曆除夕,陳毅寫了一副“輕裘緩帶羊叔子,食少事繁諸葛公”的對聯,貼到粟裕的房門框上,以古代名臣羊叔子與諸葛亮做比,熱情而真誠地稱讚粟裕。由此可見,當時的陳毅對粟裕的軍事指揮能力和人品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認可。
綜觀陳毅對粟裕的支持和信任,最能體現的出來就是解放戰爭時期,這也是兩人合作的最佳時期。
1947年3月10日,陳毅對山東《大眾日報》記者發表談話,指出華東野戰軍在宿北、魯南、魯中接連取得空前大勝,“證明了我軍副司令粟裕將軍的戰役指揮一貫保持其常勝記錄,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除了對外讚許粟裕,對內陳毅也是大力支持粟裕。在淮海戰役構想還沒有完全確定之前,粟裕當時是反對毛澤東急急渡江的建議,支持者中就有陳毅。陳毅當時有一句名言叫:“如果不是怕湮沒了你的才華,我就去頂這個雷,反正我是經常反對主席的,扣帽子也不怕啊。”
淮海戰役期間,陳毅利用自己的威信,給粟裕在指揮戰鬥中以最大支持。當時的華東野戰軍下麵名將雲集,像葉飛、陶勇、王必成等,這些勇將對陳毅都服服帖帖,如果戰役指揮中有什麽梗阻,陳毅一個電話追過去就能搞定。
有一個說法至今流傳很廣,說有一次,粟裕在調動部隊的時候,有位縱隊司令員在電話裏和粟裕大聲嚷嚷,陳老總和譚震林正在旁邊下圍棋,聽到聲音接過電話說:怎麽!粟司令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我們研究過的,你們不要講什麽價錢了!對方馬上就不敢大聲嚷嚷了。
據陳毅的兒子陳昊蘇回憶:“父親自己說過很多次,在很多情況下他隻發揮了一個政委的作用,軍事指揮就是粟裕。”
後來,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並,陳當司令,粟當副司令,又在一起。渡江戰役後,陳毅從中野回來了,陳當華東軍區司令,粟當副司令,陳、粟又結合在一起。到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一個調總參謀部,一個調外交部,兩人這才分開。
陳毅去世後,有一次,粟裕對前來探望自己的陳小魯說:當年如果不是你父親把我們帶到井岡山,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在哪兒……說罷掉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