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要給自己設立一個現實可行的目標。很多投資者是沒有目標的,往往是”錢多多“成了目標。這種會導致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進入了“貪婪”的境界。
設立一個可行的目標不難。每一項投資,如退休,買房的首付都可以參照自己目前的生活和收入來設立。我最早為退休投資,給自己設立的退休目標是60歲時有一百萬(包括pension裏麵的錢),大約就是十倍的工資。這個目標後麵調高了一些是因為博士後工作時間比想象的要長,要穩定。
有了目標,就可以計算自己每年的可能投入和達到目標需要的回報率。網上有很多計算器可以幫你計算。這個匯報率的數字很重要,不僅僅是你判斷自己設立的目標的可行性,還為你找投資方式提供了依據。我最初設立的年回報率就是8-9%。
有了上麵這個回報率,就去曆史數據裏找哪種投資能最大可能滿足需要。我開始投資時正是2000年股市崩潰後,一看回頭30年,SP500 index還能滿足,就覺得可行性蠻大,承受的風險可以算作是calculated, 而這種定投也合適我的性格和實際情況(沒有大筆現金一次性投入,沒有足夠的知識去炒,也不願意太操心),唯一需要的是保持工作有收入投入。以這個為指南,就是2008-2009的股市大崩潰,我也堅守信念,沒有退出股市,而是擠出每分錢投入股市。那時我丟了工作,去了一家朋友開的小公司,隻有SIMPLE IRA,工作第一年還不能放。但領導的那份是一定咬著牙,走夜路吹口哨給自己壯膽,堅持下來的。
隨著工作時間越長,工資上漲,能投入的錢其實越來越多。自己設立的每個milestone都提前到達。信心越強,生活越有盼頭,心態和精神麵目也會改善很多。樂觀的人生態度其實也是需要物質因素來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