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壇裏玩了近一個月了,觀察到一些有趣的心理現象,今天早上在獅山的一篇文章裏與他交流”herding effect”時,我想或許我可以寫一篇文章。我們都知道大多數人是有從眾心理的,而這種心理在投資上更加多見,因為投資這個activity和人性裏的“攀比、羨慕、嫉妒、貪婪、恐懼、不自信和沒耐心”心理特質緊密相伴!而這些心理特質又都是我們投資失敗主要原因。所以,我們應該怎樣掌控好自己的投資心理呢??
首先,以上心理特質怎樣影響我們的投資方式和策略:
1,“攀比、羨慕、嫉妒,貪婪,沒耐心” —— 有從眾心理的人在股市越走越高時,往往會冒著更高的風險買進。聽來很奇怪,同樣的一隻股票,在便宜時不買,倒是在變得更貴時毫不猶懼地跳進去,為啥呢?因為害怕失去機會。從眾者看到周圍的人都在掙錢,於是他們的“攀比”和“貪婪”的心理特質使得他們產生“羨慕”甚至“嫉妒”的心理,然後失去“耐心”,然後跟風買入。
2,“沒自信”—— 有從眾心理的人往往“不自信”。他們不相信自己的判斷而是在股市漲時依賴他人,股市跌時怪罪他人。他們忘了沒有人是上帝,即使選股高手也不可避免的有失誤。而我們應該跟風的是那些“老師,大俠,股神”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和糾錯能力,而不是他們選擇的個股甚至ETFs。
3,“恐懼”—— 大家應該都同意買一隻股票就是買一個公司,而公司的發展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即使是一個長遠來看優秀的企業也很可能在短期陷入困境。從眾心理的人在好公司好股票陷入困境時,更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在我看來,一個好的投資人是必須有做企業的潛質的,做企業的人是很專情也很長情的,他們也會有恐懼心理,但是他們的恐懼心理隻會迫使他們去思考學習糾錯,而不是在恐懼時把公司賤賣了。
第二,讓我們想想應該怎樣掌控好自己的投資心理:
1,抱著“成事在人 謀事在人“的心態。有了這樣的心理高度,我們就不至於把錢看得過重。而不把錢看得過重,就可以較容易地避免“攀比、羨慕、嫉妒,貪婪,恐懼和沒耐心”的心理特質。
2,理性麵對自己的資金量,收入來源,家庭和孩子的花銷,年齡和身體狀況....然後給自己的家庭做個詳細的理財計劃,將你的cash, equity, real estate, cryptocurrency, bonds, bills & gold上的投資分配合理安排,以此來衡量和決定屬於你自己的投資風險承受力。
3,不斷思考,不斷學習,不斷糾錯。如果你希望投資個股,即使你是跟風了別人的推薦,也一定要強迫自己去研究那家公司。即使你做波段很厲害,短炒很厲害,還是要抱著長持的心態,隻有這樣你才可能在股市大跌時控製好自己的恐懼心理。
4,將眼光放遠,給自己投資的公司5年10年20年…. 一個好企業是不可能在5天10天20天裏有什麽不同的。投資是人生一大事,如果拿它與婚姻和事業相比較,你憑著20天裏對一個人的感覺會與他走進婚姻嗎?你會將自己的職業規劃“放眼”於今後的5-20天嗎?
一點淺見,希望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