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老是最近才聽到的新名詞,指在北美的“千年老博士後”。我剛出國那會兒,國內高校分房時,博士一畢業可以拿單房,一晉升博士後就是兩室一廳。因此,我拿到美國的博士後offer, 屁顛屁顛地出來了,還把老婆孩子都帶出來了,有點光宗耀祖的樣子。
出來方知,北美的博士後和國內的,不是一會事。這是北美的科研機構,大學,也有企業,以培養為名剝削高學曆人士的手段。博士後,顧名思義那就必須有博士學位,大多數地方對學位倒不挑剔,什麽國家的都可以,隻要弄張當地評價證書就可以了。中國的醫學學士學位,在北美被評價為醫學博士學位,所以生物學博士後也是中國學醫人士在北美混生活的常見職業。
本來設定博士後的目的,就是讓有誌於當Faculty的人士,得到足夠的訓練,積累經驗和資本,類似於當正式醫生前的resident。 因此,博士後不屬於正式雇員,隻是trainee, 工資很低,有的單位還沒有福利,當然加班加點也沒有補償了。在美國的博士後,都指望著靠成就通過第一第二優先類別申請綠卡,除了工作努力,還得拍老板馬屁。加拿大的移民容易,有國家的醫療福利,日子稍微好點。
幸運的拿到了綠卡,通常也5年過去了。下麵就得考慮前路了,不進,連退路都沒有。技術員屬於雇員,工資不低福利不少,很多還是工會成員,單位不能隨便開除的。但博士後想退而當技術員,常常會被以overqualified 為名拒絕,再說自己也感覺不好,讀了博士了幹嘛去做隻需要college(大專)學曆就可以幹的工作?但安於做博士後也不容易,通常在一個實驗室當6年以上的博後,老板就要讓你走了。熱門的老板,對博士後要求很高,競爭很激烈,不會要老博後了,所以常常隻能到那些垃圾老板那裏,把你當labor, 累而且心裏苦。“千年老博後”是自嘲,能以博後混20年的都很罕見,就算真能混到退休,也是覺得此生很loser.
那麽說千老就終身烏雲,見不著太陽囉?那倒也不是,千老還是可以見太陽的,但必須向著太陽跑!
在2000年前後,有醫學背景的博後,考board去當醫生是條好出路。美國醫學體係留出很大部分的名額給外國醫學畢業生(IMG,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如果能考過USMLE, 被接受為resident, 最後就成了高薪的美國醫生, 那真是實現美國夢了。但2000年以後,由於大量的英語國家,如印度,英國,加勒比等的新畢業醫學生加入競爭,這條路對於英語不好的老博後,越來越難了。加拿大這方麵沒有美國開放,外國醫學生的機會很少。
當 Faculty!我碰到過一個剛從國內過來的年輕博後, 沒幾年就申請到一個R01, 搖身變老板了。但是,這種事就像lottery 一樣稀罕,這還不光是paper的問題,有politics, 有選題,更靠運氣。
轉到industry去。公司有兩類,一類是start up, 千老如果拉得到錢,也可以自己開,但多數是去打工。這些初創公司多數也是搞學術的人開的,對千老倒不排斥,開的工資也可以,有的還有股權,但問題是不穩定。風險基金不像國家的funding, 都是milestone的, 有時說斷就斷了,沒錢了隻能散夥,那些股權也沒那兒去套現了。另一類是提供成熟的產品或服務的公司,有穩定的進賬的。但通常大公司高級職位都是本公司提拔或同等級公司跳槽,新人公司通常感興趣的是新畢業的phD, 千老的資曆不淺但並無工業的經驗,當新人別人寧可要新畢業生,當老人又嫌你沒經驗,兩頭不靠,所以機會並不多。
我是從千老跳到工業界的,在這兒分享下經驗。我在美國時是綠卡和加拿大技術移民同時申請,結果加拿大的快,就來了加國,身份算是定了。考過USMLE, step1,2都成績不錯,但resident沒戲。學術上也很努力,最高成就是上了篇Nature 的第一作者文章,要換到90年代可以到國內騙個長江學者了,但現在國內都知道,第一作者就是丫打工的,啥也不是,在國外更不算啥了。曾想換成技術員,被太太威脅要離婚,本來嫁給你就圖你個博士的名,現在利沒搞到名氣都給搞丟了!但想想無法千老為終,去考過 B超執照,上過藥物分析的課,這些學校吹的天花亂墜,多是些騙錢的,沒見過幾人通過這些學習找到工作的。
在上B超課時,有次練習時來了個人,我非常認真熱情的對待她,她是來自一家工廠的員工,說她們公司正在招人,問我有沒有興趣。公司是家非常大的跨國企業,屬於CRO, 提供GMP, GLP 檢驗服務。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指已上市的藥品檢驗,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指藥品上市前的動物實驗有關檢驗。目前大多數檢驗方法是化學的,但這家公司偏偏剛成立了生物檢驗部,部門主任是個從學術界轉過來的日本人,麵試時比較對眼,給我個scientist的頭銜。就這樣,我算是從千老轉型到了工業界了。
在這家公司工作了5年,完成了從學術界到工業界的轉變,二者要求還是相當不同的。但在一家公司呆久了,上升空間不大, 人也變得懶了,整天玩物喪誌,一年半載也不看書,而以前在學術界時天天要看書的。突然公司重組,我被laid off 了。這下警醒了,找工作時一天看的書比工作時一年看的都多。我當時給自己定的目標是,這次要麽找不到,找到一定要有所提高,而且把搜索範圍擴大到美國。終於在美國找到了工作,不但工資大有提高,還是個manager 職位。
到了美國後,因為太太的生意在加國,變成兩地分居了,費用很高,家裏怨聲載道。覺得這個年紀了,還得回來。Linkedin 是個好東西,我把簡曆改好了,打開open, 就有獵頭或公司的HR來問價,騎著馬兒找馬,找上門的,是好工作的機會通常比自己找上去的要多。最後我同時得到三個offer, 有兩家還搶上了,最後我選中了一家各方麵都滿意的公司,回到了加拿大。轉變花了一年時間,但工資增加了快一倍,頭銜也提高了。
每個人的道路是不同的。我個人的經驗是,作為一個千老,千萬不能坐著隨波逐流,人生苦短,必須及早行動起來。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任何時候都要努力,並要隨時注意職業風向。雖然現在我感到滿意,但也要意識到這份工作可能做不到60歲後。能在高級職位上待到60歲以上,是不容易的,這和共產黨是一樣的,政治局常委不是有六上七下的潛規則嘛,一般幹部55歲就得下了。因此要自覺提高自己在公司的價值,同時要做好兩手準備,萬一在60歲後下崗了,得能有份養活自己的工作。
千老也能見太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