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還是不謝,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來源: 廢話多多 2018-03-31 05:14:1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05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廢話多多 ] 在 2018-04-01 06:10:0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借樓下老扁同學的話題,說說有關thank you letter的方方麵麵。

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要說thank you letter, 首先要給thank you letter一個定義。

中國文化不僅一諾值千金,一謝最少也值五百金。最常聽到的是:熟人不說謝,朋友不必謝,生死之交不用謝,父母子女謝什麽謝,王中之王的說法是大恩不言謝。

而美國文化是謝字當頭:吃飯的時候別人把鹽遞過來,謝。走在路上別人開個門,謝。開車迷路問一下,謝。父母子女之間每天謝來謝去。別人幫了大忙更是沒完沒了的謝。

原因是經過幾千年的沉積和淘汰,中國文化溝通講意會。而美國文化隻有兩百多年,溝通憑言傳。就好像兩歲的娃看到一塊糖,馬上大叫:媽媽我要吃糖。而大叔大媽們成熟了,看到一塊糖,即是口水漣漣,也會花上幾分鍾說那塊糖如何好吃,或自己已經好幾天沒吃飯了,血糖低到了要暈倒的地步,等著別人請他吃糖。

所以 “thank” 和“謝”在不同的文化中隱意不同。美國文化中的“謝”,大多數的情況下是老北京所謂的“客氣客氣”。“Thank you letter”不過是“客氣信”而已,並非驚天動地的“感謝信”。

定義有了,答案也就有了。在美國,麵談之後,隨手發個郵件,客氣客氣。不過幾秒鍾的事兒,何樂而不為。有的同學要較真兒了,我客氣,他為什麽不客氣?其實從前,聘方和應聘方都是互送客氣信的。隻是現在天氣也熱了,豆子也硬了,世風日下。聘方職位在手,應聘的人多,有不客氣的條件而已。

從實際利益的角度出發,客氣不客氣,取決於職位和麵談的人。如老扁同學所說,對人的職位要寫,對事的職位不必寫。然而,老扁同學忽略了主持麵談的人,這也是樓下山高路遠同學質疑的對人與對事。與人事麵談時,對方不了解技術,對事就變成了對人。極端一點的例子,我們人事部有位早上不說早安不辦事的人。她說完早安後,直盯盯地看著,直到你悟出來你說的“Hi”對她來說跟沒說一樣。遇到這樣的人,不客氣辦不成事兒。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一個職位,兩/三/四人技術水平相當,取舍之間,客氣不客氣就有了份量。

既然是客氣客氣,便是老扁同學說的三句話:1. 感謝這次機會;2. 繼續有興趣這個職位;3. 希望能盡快聽到結果。多了沒用,麵談時沒發揮好,認栽就是了,解釋多半是越描越黑。實在覺得應該解釋,另發郵件,一箭雙雕的結果可能變成弄巧成拙。

所有上述廢話,按美國文化的溝通方式就一句:發個郵件你會死啊?

所有跟帖: 

給班長鼓掌 -lvalv- 給 lvalv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31/2018 postreply 05:32:21

多謝多謝。 -廢話多多- 給 廢話多多 發送悄悄話 廢話多多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31/2018 postreply 05:33:2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