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多謝前麵各位的建議,經過這兩天學習,我逐漸對數碼相機成像質量有了更多的理解。
成像質量好壞的最根本原因:
第一 。是傳感器的尺寸:有些平視相機的像素號稱比單反還高但是成像質量卻有天壤之別。主要原因是傳感器尺寸。下圖左麵小的代表compact相機傳感器尺寸,右麵大的代表SLR傳感器尺寸。每個小方塊代表一個像素。可以看到如果兩者像素數量一樣的情況下,單反單個像素比平視單個像素的麵積要大得多。這就是成像質量好的原因。
圖1 平視相機與單反相機產感器及像素尺寸對比說明
1)大麵積的像素有大麵積的受光麵,對於微小光量的變化的感應就更敏感,結果就是更低的成像的噪音,就是所謂顆粒粗燥。所以即使在更高的ISO下DSLR能達到compact在低ISO下的噪音水平。
2)大的傳感器有更大的動態範圍,即傳感器能看到的從白到黑的範圍更寬,就是說當光強到一定成度使得小傳感器‘看’到是全白,大傳感器仍能看到更多細節;反之光線弱到一定程度小傳感器看到全黑,大傳感器仍能看到更多細節。
3)大傳感器也有不利一麵,拋開尺寸不說,大傳感器景深要比小的短。列入在f1/4.0compact相機不會產生模糊背景,而同樣條件的單反就會呈現更平滑,creamy的背景。這對遠景不利。
第二是鏡頭,至於鏡頭設計是從屬於傳感器的要求。大尺寸傳感器需要更大口徑的鏡頭,內置光圈大小會影響透光度。後果就影響到噪音及動態範圍。
第三其他因素,很多是非硬件因素影響有限。
關於全幅傳感器與非全幅傳感器:
全幅傳感器是指傳感器尺寸與35 mm (36×24 mm)膠卷一樣大,相對於小的多的是非全幅的APS-C尺寸的膠卷,下圖是係列不同尺寸產感器大小對比。及全幅與非全幅相機的尺寸對比。
圖2 傳感器尺寸對比,及全幅與APS-C機身對比
為了降低成本多數數碼相機都用小點的 APS-C。全幅傳感器與非全幅傳感器尺寸之比叫做截取係數crop factor. 非全幅傳感器crop factor範圍一般1.3-2.0,越大傳感器越小。假設按全幅傳感器設計的鏡頭能安到APS-C上,鏡頭就僅僅中間部分有效,其他部分就被crop掉了。
全幅的好處:
1)視角大,因為與35mm相機有著同樣的視角,所以全幅機的鏡頭焦距與35mm等效。而APS-C比實際要窄,例如24mm 鏡頭在1.5crop factor APS-C相機上視角相當於35mm相機的36mm鏡頭視角隻有62度,而24mm鏡頭在全幅與35mm相機上視角可達84度,可見對廣交非常有利。
2)像素尺寸大,好處前麵提到大像素有更好的低噪音及動態範圍。這就給了我一個提示,在傳感器尺寸一樣的情況下,像素數量越高則尺寸越小這對成像質量不利。圖2中看到尼康,索尼,潘太克斯的APS-C比佳能的尺寸要大一點,從硬件角度看這些相機成像質量會比佳能更好點,除非佳能用了更先進的軟件技術去提高質量。
3)充分利用鏡頭麵積,獲得最佳透光亮,而非全幅鏡頭往往要將就小傳感器的尺寸。
全幅的不利:
1)景深短,前麵提到過
2)視距短,200mm 鏡頭1.5 crop factor相機 與300mm鏡頭全幅有同樣的視角,也就是說能二者看的一樣遠,全幅對望遠鏡是不利的。
3)大尺寸的傳感器,對鏡頭與相機接口要求設計就需要更大空間。
4)機身,鏡頭都很大,
5)價錢貴,一個全幅傳感器造價比一個APS-C貴20倍。
菜鳥的考慮基於以下原因:
1)很多好的作品並非單純靠拚設備,我看了一些本論壇裏風光,靜物攝影,有一些真的叫震撼,並非隻是圖片清晰無比,而是構思。我自以為對攝影的理解還遠遠沒達到那樣深度。
2)我還沒達到對攝影到發高燒的程度,當年買F4與其說是對攝影發燒還不如說是對設備發燒,我也用過海鷗單反,經驗豐富的使用者可以達到F4同樣的效果。
3)給我個CANNON 5D 或NIKON D800,就像把一部名曲讓一個拙劣而且不思進取表演者演奏。
4)就買入門級算啦,CANNON REBEL T3/4i(APS-C)就差不多了,更貴點的APS-C應該不會對照片質量有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