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故事:滄桑古都薩爾瓦多》
薩爾瓦多(Salvador)是巴西東北角的一個濱海城市,巴西的第三大城。1549年 由葡萄牙人建立,是美洲最古老的殖民城市之一。直到二百多年後的1763年,它也一直是巴西的(第一個)首都。
薩爾瓦多是巴伊亞(Bahia)州的首府。在20世紀中葉之前,它實際上一直就被稱為“巴伊亞”。所以在名著《魯賓遜漂流記》中提到的“巴伊亞”,實際就是薩爾瓦多。
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幾百年間,經濟上都是單一種類的周轉循環。從蔗糖經濟期、金礦經濟期、咖啡經濟期、直到橡膠經濟期,都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為解決殖民地勞動力問題,歐洲殖民者在建立殖民統治的同時,便開始了販賣黑奴的行徑。
根據德國人魏格納(Wegener)的“大陸板塊漂移說”,大西洋兩岸的巴西與黑非洲曾有過陸地的連接。薩爾瓦多所對應的非洲那邊,加納、幾內亞、奈及利亞等國正是黑奴販賣的出發地,海上距離相當“近”。1558年,第一批非洲奴隸到達這裏,薩爾瓦多開始成為歐洲殖民者從非洲向美洲販賣黑奴的交易中心。
由於薩爾瓦多位處非洲、巴西、歐洲三角貿易的通道上,是當年葡萄牙在美洲最重要的貿易中心,外加“新世界”的第一個奴隸市場,一時“繁榮昌盛”得很。所以許多歐洲移民也選擇在這裏定居,薩爾瓦多很快成了歐洲、非洲和美洲文明的重要交匯地。差不多與此同時,西方教會和耶穌教士也進入薩爾瓦多,建造了第一批教堂。這是城裏教堂特別多的原因。
薩爾瓦多奇跡般地保留了老城中很多當年的建築。其中有最初十六世紀的教堂與民居,也有文藝複興時期移植到殖民地來的城市建築,還有用來修飾那些原有建築的十七、十八世紀新添的雕塑。它們大多色彩鮮豔明亮、所用灰墁質量很高,所以能沿用至今。成為歐、非、美三洲文化融合的成功典範。
薩爾瓦多連同周邊的教堂多達160多座,是拉美地區教堂最多的城市。哥特式教堂的明快線條與挺拔造型,巴洛克教堂的動感外形與富麗堂皇,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其中將葡萄牙殖民時代的建築風貌和曆史古跡保留得最集中最完整的,是佩洛尼奧(Pelourinho)區。它有歐洲殖民統治時期在拉美修建的最大建築群,不少建築具有葡萄牙古老的建築風格。這個區在1985年被遴選為世界文化遺產。
佩洛尼奧區地方不算大,卻在大約一平方公裏之內囊刮了薩爾瓦多幾乎所有的重要景點,它們是:當地最華麗的“聖弗朗西斯科教堂”;與之毗鄰的“天主教三階教堂”;當年貴族喜歡在這裏的帝國棕櫚樹下漫步的“耶穌廣場”;廣場邊的“耶穌會教堂”;老城中心的“天主教廣場”(“塞廣場”);以巴西第一任總督命名的“德索薩廣場”(“市政廣場”);巴西最出名的人工景觀“拉塞爾達電梯”;已有百年以上曆史、紀念海神的聚集地“莫德洛集市”(“城市集市”);過去黑奴的拍賣場、也是流行天王邁克·傑克遜曾拍錄MV的“阿倫卡爾廣場”(“三角地”);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卡波耶拉“巴西武術館”等。
在佩洛尼奧區之外,薩爾瓦多還有幾個重要的景點:城市西南、被譽為世界上最佳海灘之一的“達巴拉崗海灘”;城市北麵、據傳有靈丹妙藥奇跡的“繽紛主教堂”;城市東麵的“薩爾瓦多商廈”等。
達巴拉崗海灘(Porto da Barra Beach)在薩爾瓦多市區西南約5公裏處,它正對的是萬聖灣(Bay of All Saints),而非大西洋。因為薩爾瓦多是一個向南伸展的三角形半島,東臨大西洋,西對萬聖灣。這個萬聖灣本身也非同小可,它是巴西最大,也是世界第二大的海灣。
我從亞馬遜流域的馬瑙斯飛往薩爾瓦多,在降落前看到下麵一長條形海灘,問鄰座本地人:是否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達巴拉崗海灘?由於語言障礙,沒能確定。英國《衛報》曾評之為世界第三海灘。
圖1 從飛機上俯視薩爾瓦多的海岸線。不確定這是否就是達巴拉崗海灘。
圖2 從飛機上俯視薩爾瓦多郊外的一個住宅小區。相當漂亮。
薩爾瓦多機場在城東30公裏處,我乘機場大巴進城。左拐右轉走了一個多小時,感覺城市很大,交通也擠。大巴終點停靠站就在佩洛尼奧區的德索薩廣場邊上。
圖3 從德索薩廣場朝南看的街景。左邊就是機場大巴的終點停靠站。
我的旅館離下車地點有8百米左右,走走就到。旅館主人說一口流利英語,30來歲非常熱情。後來她告訴我,她叫安娜(Anna)來自波蘭,移民巴西已經四年。也是她告訴我,這裏治安雖然不佳,但晚上出門其實也沒那麽可怕,不要外露相機就可以了。
我在薩爾瓦多逗留了兩天兩夜。
圖4 旅館女主人安娜,來自波蘭的移民。帶著二歲半的兒子在此獨自經營家庭小旅館。
圖5 旅館附近小巷裏小店鋪沿街的擺設。這裏到處是“黑”色藝術。
到達那天的午餐,我去了《Lonely Planet》上推薦的當地“最佳自助餐” Retaurant do SENAC。它就在我旅館不遠處。
圖6 《Lonely Planet》上推薦的當地“最佳自助餐” Retaurant do SENAC。
圖7 熱情待客的餐館經理和非洲風格服飾的女服務員。
下午稍事休息後,我便開始了古都的徒步之旅。
圖8 世界文化遺產佩洛尼奧區的景點密集分布在方圓一公裏的老區。
我旅館所在的阿倫卡爾廣場,屬於老城的心髒地帶。我從最北麵、幾條小巷之遙的聖弗朗西斯科教堂(São Francisco Church and Convent)開始,逐步向南。這個教堂是巴西非常重要的殖民遺跡,它由早期修道士於1587年修建,名字來自一位宗教曆史上極受尊敬的羅馬天主教神父聖弗朗西斯-阿西西(Saint Francis of Assisi)。荷蘭入侵期間被毀,1686年重建。
圖9 聖弗朗西斯科教堂和修道院正麵圖。
這個神父的外文名字裏居然有個“of”,顯然與眾不同。想必不是原來的本名,而是宗教化後的“聖名”。
圖10 聖弗朗西斯科教堂和修道院大門上方的巴洛克風格裝飾。
聖弗朗西斯科教堂的布局也“與眾不同”:其他天主教教堂是常規的“一(過)道一殿”,而它是“三道一殿”。專家認為它帶有裏斯本的聖羅克教堂(Church of Saint Roch)的影響。我在參觀時,感覺得到它的庭院很大,也許那方形的另三麵處的回廊過道,就是它“三道”布局的不同凡響之處。
教堂有三個入口和兩個側翼塔。正大門麵對的是一個方形(小)廣場,廣場(地)上聳立著一個巨大的石質十字架,這與通常的天主教堂不同。據說這種布局被稱為“風格主義”(Mannerist)結構。
圖11 後來我在晚上又去外麵轉悠,這是聖弗朗西斯科教堂和廣場的夜景。
聖弗朗西斯科教堂的最大特點,是其內部裝飾的華麗。所有表層包括牆、柱、庫(vaults)、天花板等都用鍍金的木雕和油畫覆蓋,據說共使用了約300千克黃 金和80千克白銀。這裏的裝飾,被認為是一個最完整、最輝煌,葡萄牙與巴西風結合、巴洛克式的鍍金藝術精品。
圖12 聖弗朗西斯科教堂的內部所有表層都用鍍金的木雕和油畫覆蓋。
圖13 聖弗朗西斯科教堂的內部裝飾富麗堂皇。
圖14 聖弗朗西斯科教堂的內部裝飾極盡奢華。
與之毗鄰的是天主教三階教堂(Catholic Church of the Ordem Terceira de São Francisco)。所謂三“階”(“Ordem”,即 “Order”),是那位神父聖弗 朗西斯-阿西西創立的除男人信徒(Men's Order)和女人信徒(Women's Order)之外的第三個信徒群(Third Order)所屬的教派。其外形設計的風格雷同,也十分“巴洛克”。說起來巴洛克的葡萄牙原文Barroco,是指一種“不規則的珍珠”,有奇特、古怪、變形之意。這裏的教堂,也確實比較奇特。
圖15 天主教三階教堂也是巴洛克的裝飾風格。
穿過教堂門前的小廣場向前,就來到耶穌廣場(Terreiro de Jesus)。當年貴族們喜歡在這裏的帝國棕櫚樹下漫步,現在依舊保留著陽光明媚、燦爛亮麗的宜人風光。廣場邊是廣場以此命名的耶穌會教堂(Jesuit church of Salvador)。在這裏倘徉或駐足,令人心情愉悅酣暢。
圖16 陽光燦爛的耶穌廣場。過去的貴族喜歡漫步的地方。
圖17 耶穌會教堂.
圖18 從耶穌廣場回望。遠處(偏右)帶兩個尖塔樓的就是聖弗朗西斯科教堂。
從耶穌廣場往左向南拐,就是老城中心的天主教廣場(塞廣場)(Praca da Se),它呈長方形、南北向,與耶穌廣場隻是一個街角之遙。北邊有個噴泉水池,南頭有個黑人雕像。
圖19 塞廣場上的黑人帕爾馬雷斯雕像。
這個黑人非同小可。他名叫帕爾馬雷斯(Zumbi dos Palmares),出生於剛果名門,曾外祖父當過剛果之王。帕爾馬雷斯是當年反抗黑奴製度的先驅和象征,是整個拉丁美洲的黑人領袖人物。青銅像高2米多,人物一手持長矛,一手拿匕首,匕首60公分長。這種匕首是非洲領袖人物權力的象征。銅像落成的2008年,正是他逝世313年的日子。他的壯碩堅毅英俊形象,讓我想起法國老電影《塔曼果》。
在販賣到巴西的黑人中,象帕爾馬雷斯這類原祖地的“貴族”級人物其實並不在少數。在後來我去的“黑金之城”歐魯普雷圖(Ouro Preto),就有一個著名的廢奴主義者Chico Rei的傳奇故事:他從原先的非洲一個國王變為奴隸,最後又從奴隸變回了國王。
圖20 塞廣場上的集市。
在塞廣場最南麵,有一座主教費爾南德斯(Pero Fernandes Sardinha)紀念碑。此人的一生令人唏噓。他曾在法國巴黎接受神學與美術的教育,回葡萄牙後成為國王的牧師。他在大學任過教,也作為牧師去過印度,最後來到巴西,1551年成為巴伊亞-薩爾瓦多第一任主教。但是他與另一教派耶穌教的關係,以及當地印第安人的關係都處不好,更糟的是與巴西第二任總督發生了公開衝突。為此他不得不四年後辭職回葡,以求國王來解決矛盾。結果船在巴西東部River Cururipe河口沉沒,本人連同隨行的人都落入當地“食人族”卡埃特印第安人(Caeté Indians)手中遇害。
圖21 主教費爾南德斯紀念碑。
主教雕像毗鄰德索薩廣場(Praca Thome de Souza),以巴西第一任總督湯米·德索薩命名。德索薩是葡萄牙貴族出身,混血的軍人,參加過對非洲的探險。他上任之初,葡萄牙正專注於與印度的香料貿易而無暇顧及巴西,而巴西四周西班牙殖民勢力的威脅卻在日益增加。德索薩身肩重任不負眾望,率領葡萄牙國內一千名殖民者與士兵,其中包括四百名被放逐的輕罪犯人,遠征來到巴西。建首都、倡正義、樹法製、強軍事、平動亂,恢複了葡萄牙國王在殖民地巴西的權威與秩序,可謂功勳卓著。尤其難能的是,他與手下的不同教派以及當地的印第安人都能和睦相處。和上麵提到的那位“倒黴”的主教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圖22 以巴西第一任總督命名的廣場及其塑像。
圖23 德索薩廣場旁的巨型十字架(也屬“風格主義”),正俯視著薩爾瓦多海港。設計成這個樣子,不知有何講究,沒查到詳細資料。
德索薩廣場南邊,是漂亮的市政廳大樓(Câmara Municipa)。它對民眾開放。
圖24 德索薩廣場南邊漂亮的市政廳大樓。
佩洛尼奧區的精華,到德索薩廣場便告一段落。廣場邊靠海的一座大電梯,就是轉折點。
圖25 德索薩廣場上兜售導遊服務的當地人。胸前有營業執照。盡管他知道我不需要導遊,還是給了我很多建議。這樣熱情友好nice的人到處可見。
薩爾瓦多是個山城,座落在一個伸入大西洋的半島上。它與一般山城的不同之處在於,城裏沒有多少起起伏伏、上坡下坡的地形。原因是,城市建在一個斷崖上,一個陡坡將其截然分成了上城與下城,兩個部分各自都算平坦,好比一個“雙層建築”,兩層之間則用垂直升降的電梯連接。電梯高72米,可以在30秒完成單程,現在它本身也成了山城一景。這就是巴西最出名的人工景觀拉塞爾達電梯(Elevador Lacerda)。
圖26 巴西最出名的人工景觀拉塞爾達電梯.
電梯由拉塞爾達兩兄弟建於1869-1873年間。這哥倆,一個是有遠見的企業家,一個是優秀的工程師。原先電梯的名字稍長,1896年正式改用兄弟的姓“拉塞爾達”命名,以示紀念。
拉塞爾達電梯腳下,有一個當地紀念海神盛會的聚集地莫德洛集市(Mercado Modelo)。它在2012年剛慶祝了100周年“誕辰”。現在是個手工藝和紀念品集市,裏麵的小商小攤有二百多個。
圖27 已有百年曆史的莫德洛集市。
我乘拉塞爾達電梯來到下城。薩爾瓦多港口與碼頭就在那一帶。但我來到下城的主要目的,是乘車去市北幾公裏處大名鼎鼎的繽紛主教堂(Igreja de Nosso Senhor do Bonfim)。
圖28 薩爾瓦多下城的港口與碼頭一帶的景象。
圖29 到了下城後我先就近轉悠了幾條街巷。這是一條典型的老舊街巷。
繽紛主教堂以“Fitas”出名。Fitas是一種彩色絲帶(Ribbon),在薩爾瓦多很常見,是出自該教堂的一種紀念品,也是巴依亞州的象征和圖標。當地巴西人相信,一旦將這種絲帶帶在手腕上,表示你就對隨後的幾個月做了“承諾”(commitment),對絲帶上的每三個“結”(Knot),你可以許一個願。等到絲帶脫落之時,願望將會成真。但若你弄斷了絲帶,厄運就會降臨。
圖30 繽紛主教堂外景(過曝無法調回了)。大門前全是絲帶。
繽紛主教堂內的廳堂右邊有一個“奇跡室”,裏麵存放著信徒們留下的、見證奇跡時刻拍下的照片、信件,以及得到神跡治愈的身體某些器官和部位的臘製副本。這樁樁件件的“事實”和“鐵證”,據說都體現著這個教堂的偉大與神奇。
圖31 繽紛主教堂內部。右前方有個“奇跡室”。
圖32 虔誠的信徒。盼望奇跡的發生。
走出教堂時,有人冷不防塞給我一條絲帶,還不由分說“粘扣”在了我手腕上,算是好意吧。沒過多久,我感到了不方便和不習慣,但是要取下非常難。最後總算拿下了,所幸迄今還算OK。可謂一個無神論者的“無法無天”吧,哈哈。
離開薩爾瓦多的最後一個晚上,我化了三個鍾頭,去參觀當地最出名的巴西卡波耶拉武術館(Associacao Brasileirade Capoeira Angola)並觀看表演。
圖33 晚上的老城小街巷更加熱鬧。一個年輕人團體在組織什麽活動。
圖34 巴西卡波耶拉武術館其貌不揚。因為這裏的老房子都不大,而且需要保留原貌。
卡波耶拉(Capoeira)是一種融舞蹈、音樂、雜技為一體的武術表演,源自西非,始於16世紀。經非裔巴西後人改造,日漸光大揚名。2014年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種武術的特色與看點在於快速、複雜的移動和腳步,還有力量與速度,以及多種多樣的踢、蹬、轉技術。
圖35 走進巴西卡波耶拉武術館,果然聲名遠揚。
圖36 卡波耶拉武術表演。看點是快速複雜的腳步和移動。
圖37 卡波耶拉武術表演最主要的是一對一的過招搏擊。
圖38 卡波耶拉也融合有音樂。這是一種叫Berimbau的弓狀單弦彈拉節擊樂器,來自非洲改自巴西。
我在武術館表演現場,意外地看到了旅店老板安娜,她帶著兩歲半的兒子全程參加了表演,原來她也是這個武術協會的成員。後來我問她,你們二人對打時,那一招一式都是事先設計好的固定程式,還是即興發揮的?她說,都是根據對手的動作作出的即時反應。武術館訓練和學習的,就是這種實戰下的靈活應對能力。
圖39 我的旅館老板安娜也是武術協會的成員。後麵是她二歲多的兒子。
武術表演結束時,已近夜間10點。我走回三角地的旅店。
沿街的小巷燈光暗淡,牆角處時而能看到默默站立的攜槍製服軍人。對此我已習慣,知道這裏是景點中的景點,是治安的重中之重。慢慢走到旅館門口時,我沒有急著進旅館。第二天一早就要去機場,麵對眼前大名鼎鼎的三角地,我想作最後的告別。
圖40 夜間的老城小巷。不時可以看見帶械的軍人。但我未對他們拍照。
圖41 夜裏乘涼的當地人。下的棋看不懂(不是國際象棋)。
這個三角形狀的開闊坡地,全名叫Largo do Pelourinho,正式名字是何塞·阿 倫卡爾廣場(Praça José de Alencar)。它位處薩爾瓦多城最古老的心髒地帶, 是全城最有來曆、最有故事的地方。
圖42 從上往下看薩爾瓦多城最古老心髒地帶的三角地,是一個帶坡的小廣場。
這裏兩旁的街道和建築色彩亮麗、裝飾講究,完整重現著當年葡萄牙殖民都市的風貌風光。三階教堂和聖弗朗西斯科教堂就在咫尺之遙,不乏巴洛克風格的精致輝煌;地上園石鋪成的小路,現在已被時間磨平磨光;當年身著緞帶麗絲和緊身胸衣及膨大化外裙,滿身掛滿刺繡裝飾的貴族夫人小姐們,曾手持陽傘在這裏款 款而行。這兩天我在這裏倘徉時,不乏對當年時光的想象。
圖43 從下往上看薩爾瓦多城最古老心髒地帶的三角地。它是全城最有來曆、最有故事的地方。
然而600年前,這塊三角形斜坡廣場,也是遠度重洋而來的黑奴的拍賣轉賣之地, 更 “ ” 是不服 管教 、追求自由的黑奴受到受到鞭笞、甚至致死的懲罰之地。同樣的 “ ” 這些精致園石小路,也曾是當年浸透 黑色 鮮血的地方。
1996年,流行天王邁克·傑克遜也來過這裏。一起露麵的還有著名導演斯派克·李(Spike Lee)。他們在這裏拍攝了Music Video《They Don't Care About Us》。由於其中的反猶太歌詞,此歌稱為爭議極大的一首歌。三角廣場卻因這首歌而越發名聲鵲起,為古老的它再添新時代傳奇。
圖44 邁克·傑克遜來過這裏。這裏的人們一直在懷念他。
在三角地的正南麵,有一棟四層的大牌麵高大藍色建築。在老式低矮的民居建築中顯得突出。這就是巴西最負盛名的現代作家豪爾赫·阿馬多(Jorge Amado)的曾經的家。阿馬多的作品曾被譯成49種文字,改編成電影,其中最有名的是1978年的《多納·弗洛爾和她的兩個丈夫》(Dona Flor and Her Two Husbands)。他的作品反映的是巴西混血一代的形象,充滿宗教與社會的和諧與樂觀精神,給一個有著深刻的種族、社會、經濟差異的國家帶來快樂和希望。
圖45 作家阿馬多曾經的住宅(藍色)。是三角地一棟醒目的建築。我的旅館就在圖的左邊。
這位心底善良的思想者兼作家,他的幾十年工作與努力沒有白費。曆經幾百年的滄桑磨難,現今的薩爾瓦多和巴西社會已經走上了種族融和人民團結的大道。這裏的人們友好善良,熱情開放,令人難忘。
在薩爾瓦多去繽紛主教堂時,我就遇上了這樣一位熱心陽光的年輕人。我並不清楚該乘哪趟車,碰巧問到他時,他會點英文。為了幫我,他和我一起上車,並提前與我一起下車,一路陪我直到看見教堂他才離開。在車上時,她讓座給一位老人,自己站在我麵前閑聊。這時他身後一位年輕姑娘拉了拉他衣襟,幾句話一說,他把自己的背包給了那女孩。後來我問那是他什麽人?他說:互相不認識。那怎麽把包給了她?他說:她就是想幫我拿著。
圖46 為我熱情帶路一幫到底的當地陽光好青年,是名法律係學生。
這件小事,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現今巴西社會民習民風的平和與融合。過去的滄桑苦難和種族撕裂已經成為曆史,巴西不再是一個種族對立、社會分裂的國家。
(行萬裏路-寫萬言文-好天下事)
薩爾瓦多景點與本人評分(1-5 星)
聖弗朗西斯科教堂(São Francisco Church and Convent)5
天主教三階教堂(Catholic Church of the Ordem Terceira de São Francisco)4
耶穌廣場(Terreiro de Jesus)5
耶穌會教堂(Jesuit church of Salvador) 5
賽廣場/天主教廣場(Praca da Se)5
德索薩廣場/市政廣場(Praca Thome de Souza)4
市政廳 Câmara Municipa 4
拉塞爾達電梯(Elevador Lacerda)5
莫德洛集市(Mercado Modelo)4
三角地(Largo do Pelourinho)/阿倫卡爾廣場(Praça José de Alencar)5
巴西武術館(Associacao Brasileirade Capoeira Angola)5
繽紛主教堂(Igreja NS do Bonfim)5
薩爾瓦多商廈(Salvador Shopping Mall)4 (沒去,憑介紹)
達巴拉崗海灘(Porto da Barra Beach)5 (沒去,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