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 新北京 2 - 國家大劇院
2014年6月在北京的日子裏, 我們還瀏覽了一些新地方, 其中, 中國國家大劇院是我們比較喜歡的新建築之一. 人們習慣於把國家大劇院稱為大蛋殼, 對它看法不一, 有褒有貶. 我的感覺呢, 還是傾向於接受它的. 我這樣說, 有三個理由. 首先, 中國的統治者虧欠百姓太多了. 幾十年大建樓堂館所, 用盡了民脂民膏, 其中有多少真正是為百姓所用的? 別的不說, 當年各地為老毛建的行宮, 就多到兩手兩腳加起來都數不完.其中有些一直到毛上西天時才不得不停下來, 而以一個耗資無數的紀念堂做了個句號. 如今真是該建一些老百姓們用得上的設施了. 其次, 中國的統治者把文化破壞得太多了, 多年來左一個運動右一個運動, 幾乎每次都是傳統文化和文化人首當其衝, 受盡殘害. 這些運動, 尤以那個文化大革命為甚, 搞得一度隻有八個樣板戲可以作為無產階級文化的代表, 來向老百姓灌輸. 十年動亂對文化造成的破壞, 恐怕幾十年都難以補救. 現在隻建一個大劇院, 是還一點債, 其實還遠遠不夠. 我覺得應該從那些貪官汙吏手中收回來的財產,拿一部分出來, 在全國修建一些不同規模的劇院, 圖書館, 和美術館. 這對恢複傳統文化, 提高人民素質, 是會有潛移默化的效果的. 第三, 從北京的建築風格來看, 天安門廣場極其周圍的地區, 都是中國的傳統建築形式 (當然, 不包括哪個不倫不類的紀念堂), 以陽剛的造型為主, 現在輔以比較陰柔的蛋殼造型, 引入一些西方現代主義的建築風格, 不失為一種互補, 倒也不錯. 而設計師的理念中, 有意無意地隱現了中國古代文化中, 天圓地方的觀念, 也是滿有趣味的. 這與那個大褲衩子邊上戳個柱狀體的設計相比, 兩者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現在我們看到的中國國家大劇院, 是由法國建築師 保羅 安德魯 中標後主持設計的,它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綜合型劇場. 大劇院外部是鋼結構殼體, 呈半橢球形,平麵投影東西方向的長軸長度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軸長度為143.64米,建築高度為46.285米,比人民大會堂低3.32米,基礎最深部分達到 -32.5米,有10層樓那麽高. 國家大劇院的殼體由18000多塊鈦金屬板拚接而成,總麵積超過30000平方米,這18000多塊鈦金屬板中,據說隻有4塊是形狀完全一樣的. 鈦金屬板經過特殊氧化處理,其表麵金屬光澤極具質感,可以15年不變顏色. 蛋殼中部為漸開式玻璃幕牆, 由1200多塊超白玻璃巧妙拚接而成. 橢球殼體外環繞著淺淺的人工湖,麵積有3 萬多平方米,各種通道和入口都設在水麵以下, 觀眾需要從一條80米長的水下通道進入演出大廳. 安德魯曾說: “我想打破中國的傳統,當你要去劇院時,你就是想進入一塊夢想之地”. 他這樣形容這個作品: 巨大的半球仿佛是一顆生命的種子. “中國國家大劇院要表達的,就是內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寧靜籠罩下的內部生機. 一個簡單的‘雞蛋殼’,裏麵孕育著生命. 這就是我的設計靈魂:外殼, 生命, 和開放.”
中國國家大劇院內有四個劇場,最大的是中間的歌劇院, 東側為音樂廳, 西側是戲劇場,而南門西側是小劇場. 四個劇場既完全獨立, 又可以通過空中走廊相互連通. 另外, 在內部還有許多與劇院相配套的設施. 劇院外部的人工湖, 四周是總麵積近4萬平米的綠化帶,綠蔭隔斷了長安街上的喧囂,形成了一片身處市中心的大型文化休閑廣場. 大劇院的設計遵循了將自然園林引入城市的思路,整體與大劇院的主體建築保持協調一致,體現了隱與顯,疏與密之間的適度結合,融入了複層, 群落等景觀設計理念. 文化廣場可供市民自由進入, 徜徉其間,這也為周圍居民創造了繁華都市中的一片寧靜. (這兩段關於大劇院的介紹, 參考了百度.)
我們那天去參觀大劇院, 純屬忙裏偷閑, 臨時起意, 沒預期能看什麽節目的. 乘出租車開到附近時, 司機錯過了一個路口, 就隻好多繞了點兒路. 他原是郊區的農民, 樸實憨厚, 現在不得已繞了路, 顯得很不好意思, 於是在離大劇院還有一段路的時候就停了表, 不願意多收錢. 我們被他感動, 反而執意要多付他一些錢, 人心換人心嘛. 這倒也讓我想起另一個出租車司機的作為, 真是一個鮮明的對照. 那是另一天, 我們要去晉陽飯莊吃飯, 雖然沒多遠, 可是因為累了, 不想在三伏天的大太陽下多走路去趕公共汽車, 就攔了一輛出租. 不成想, 那小子聽說去晉陽, 就成心不打表, 也就起價十塊錢的一點路, 楞跟我要了三十. 懶得跟這貨多講究, 摔給他三十, 走人 - 素質啊, 人心不古啊! 閑話少說, 快到大劇院門口了, 上來兩個女黃牛, 跟我們兜售音樂會的票. 一問時間, 再看看手表, 已經開演半小時了. 我說, 音樂會已經開演了, 這票還有什麽用. 她說, 你至少可以聽半場啊, 還能省一張門票錢. 我聽她這麽一說, 有點兒道理, 就說, 我要兩張, 多少錢? 她說, 隻剩一張了, 40. 我們兩個人, 一張怎麽看? 她說, 一人看半場嘛. 我被她纏了半天, 有點惱火, 卻還是想聽一聽這計劃之外的音樂會. 於是, 幹脆按照 "砍價攔腰砍一刀" 的基本原則, 跟她說, 20, 賣就賣, 不賣, 算! 終於成交了, 到了門口, 又買了一張參觀票, 30, 和領導一起進了大劇院, 這才發現, 我買到的這張黃牛票, 其實是贈票, 那女黃牛做的是無本生意, 我們最終還是被忽悠了!
盡管如此, 這贈票還是有效的, 我們進了大劇院, 就直奔音樂廳而去. 按規矩開演之後是停止入場的, 可是我運氣還不錯, 不知什麽原因, 又可以放幾個遲到的觀眾進去. 於是我和領導商量好, 我先去聽這殘缺的上半場, 她在大劇院裏逛一會兒. 半場休息時, 再換她去聽下半場. 進去在樓上隨便找了個座位, 安靜地聽音樂. 音樂廳裏的上座率, 大概有七成左右. 在非節日非周末的日子, 這就算不錯了. 上半場的表演, 是大提琴協奏曲, 我對那曲目不熟悉, 隻知道是歐洲古典作品. 樂團是中央青年交響樂團 (大概是這個名字吧), 指揮和大提琴家也都不是我所熟悉的, 介紹上說, 都是在國際大賽得過獎的. 雖然對曲目不熟悉, 卻也很動聽, 整體演奏水平也還滿好, 當然, 覺得比起馬友友, 還是稍遜風騷. 觀眾素質也不錯, 演奏進行時聽不到噪音, 兩個樂章之間也沒有鼓掌. 優美的音樂, 在舒緩的慢板和激昂的快板交替中, 走向終結, 觀眾們起立鼓掌, 向年輕的音樂家們致意. 我也按照原計劃, 把領導換進來聽下半場音樂會, 那是一個西方古典交響樂, 我們都不熟悉, 幹脆連曲目都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 這還是一次很好的藝術享受, 值得一去.
領導在聽下半場音樂會, 我就用這段時間在大劇院裏東遊西逛, 欣賞建築藝術, 和陳列的各種藝術作品. 音樂會結束後, 我們隨著人流向外走, 在那長長的地下甬道裏, 又仔細觀看了很多近期創作出來的各類藝術作品, 感覺真不錯. 下麵的照片, 就是我們這次參觀國家大劇院的一部分記錄, 與朋友們分享.
1. 蛋殼外觀全景
2. 大理石地麵, 光可照人.
3. 京劇臉譜, 中國傳統藝術的結晶之一, 具有永久的魅力.
4. 現代派雕塑, 大提琴演奏家. 美則美矣, 翹著蘭花指的右手卻顯出了創作者的外行: 沒有一個大提琴手會是這樣握弓的.
5. 內部裝飾設計, 簡潔大方, 富含藝術氣息.
6. 在大劇院門口, 看到三個英氣勃勃的小夥子, 恰好構成當今中外交流的一個縮影. 不由得想起, 四十年前, 即使在首都北京的路上, 外國人的出現也經常會引起人們圍觀. 真不由得有恍如隔世之感: 這個世界已經是不可逆轉地改變了!
7. 這是蛋殼的東北角.(這話是怎麽說的, 蛋殼兒是圓的, 哪兒有角啊! 北京話有時候是挺別扭的, 經不住琢磨.)
8. 合唱團的小夥子們, 真是全身心地投入!
9. 包公, 與歌女唱對台戲.
10. 藝術家了不得, 楞能用細鋼絲編出個貝多芬來, 有模有樣的, 精氣神十足.
11. 舞姿妙曼!
12. 這是我聽到的那半場音樂會, 大提琴協奏曲.
13. 凝固的旋律
14. 大劇院的南端
15. 貝司手
16. 生, 旦, 淨, 醜, 京劇的四大行當.
17. 小紅帽和大灰狼, 攜手同逛大劇院.
18. 先是看見了一條大木船, 走到了這一邊, 才發現這是一個特大號的琵琶.
19. 扯起喉嚨喊. 我猜, 是不是陝西的秦腔?
20. 京劇臉譜, 千變萬化, 色彩強烈, 造型大膽. 現在西方藝術也開始借鑒京劇臉譜了.
21. 大師貝多芬, 大家都認得的!
22. 等待入場的時候, 也是人手一機.
23. 地下長走廊把大門和內部各劇場連接起來, 走廊裏陳列著令人目不暇接的藝術品.
24. 金色和紅色, 是大劇院內部裝修的基本色調.
25. 貴妃醉酒.
26. 那一帶紅牆下麵, 就是大劇院的入口處.
27. 大劇院內景, 這裏空無一人, 隻有我在東張西望.
28. 歌劇院的外牆, 設計新穎, 色彩熱烈.
29. 玻璃鋼雕塑 "白蛇傳", 造型大膽而又奇特.
30. 碰巧了, 邊上剛好走過一白一青兩位美女.
31. 這一組雕塑講的是什麽故事, 我還真猜不出來.
32. 這是一小片蛋殼.
33. 沒買到票, 或者因遲到而暫時不能入場的觀眾, 可以在音樂廳外麵看直播, 這個設計倒是滿人性化的, 我喜歡.
34. 用經過拋光的不鏽鋼材料來做包公的雕塑, 我覺得不是個好的選擇, 還是青銅更好些吧. 你看這拋過光的曲麵, 把周圍一切花花綠綠的東西都收了進去, 再用哈哈鏡的方式反射出來, 讓耿直無畏公正明察的包公非常不堪.
35. 牆上的黑色大理石圓盤, 把玻璃幕牆的影像映射出來, 像一幅黑白太極魚.
36. 現在這裏有三個小紅帽, 和兩個大灰狼.
37. 雕塑 - 樂舞. 行人 - 人手一機!
38. 西藏牧童的短笛
39. 抽象派雕塑, 你覺得它是什麽, 它就是什麽. (我覺得它是個哈哈鏡, 把我好好的形象給扭曲了, 哈哈!)
40. 大理石地麵, 花紋精美, 色調柔和, 光可照人.
41. 半個蛋殼, 與大會堂遙相呼應, 中西互補.
42. 享受舞蹈的女孩, 麵孔非常東方.
43. 話劇 "簡 愛", 由女星袁泉擔綱, 沒機會看了, 不知道效果怎麽樣. (好多年沒看話劇了, 現在這可能已經變成小眾藝術了.)
44. 音樂會散場了, 觀眾們立刻開始打電話. (現在北京流行把包背在前麵, 據說防搶防盜, 如果是 LV 之流, 還兼炫耀一把.)
45. 喜氣洋洋的洋母女
46. "音樂之父 - 巴赫" 他真是留著這樣的發型嗎? 太潮了點兒吧!
47. 大麵積的棕紅色, 與金屬和大理石的冷色, 對比強烈, 卻又很協調.
48. 看看北京的時裝.
49. 這裏的大理石地麵是另一種顏色.
50. 姐妹倆一起來聽音樂會.
51. 蛋殼裏也加入了太極圖的元素.
52. 北京的時裝 - 2
53. 從內部看透明的蛋殼, 另是一種意境.
54. 圓臉猴王
55. 長臂舞女
56. 大劇院的正門是朝北開的, 有水工的題詞.
57. 進城賣蟈蟈的農民
58. 台基廠, 前麵不遠處, 是當年的西哈努克親王府. (白白花了中國老百姓多少錢, 有誰統計過嗎?)
59. 朦朧的她 (照虛了, 仍然顯得青春靚麗,)
60. 累了, 也餓了, 得找個地方腐敗一把. 走著走著看見鬆鶴樓, 成, 就是它了.
61. 餾炒鱔絲, 還挺新鮮.
62. 鬆鶴樓的領座小姐, 這會兒很悠閑.
63. 又點了一道菜, 還是魚, 健康食品嘛. 現在人們都說, 葷的可以吃, 但有一個原則: 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 兩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所以, 豬牛羊兔之類的最好別吃, 那四條腿的桌椅板凳, 當然更不能吃了, 隻能吃魚 - 不過這也比六零年強多了! (看得出來吧, 我餓得連相機都拿不穩了, 趕緊補充正能量, 開吃!)
64. 鬆鶴樓裏看到的卻是梅鶴圖, 名不副實哈 - 填飽肚皮是正經的!
音樂會聽到了多半場, 大劇院逛完了一整圈兒, 海鮮飯又吃了個肚兒圓, 明天去哪兒? 且聽下回分解.
(也歡迎大家前去瀏覽我的博客. 謝謝!)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56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