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L777777的帖子:
通過樓主解讀,讓人更加直觀的感受到控衛的重要性,以及籃球智商的重要性。在電光石火間,優秀球員會考慮很多事情的,之前看過喬丹的一個訪談,提及他的一次絕殺(好像是),期間他的思想之複雜,讓人驚歎!
特地找了一下,貼出來給大家看看,其實籃球也是很需要動腦的:
後來,喬丹在他的自傳中,詳細敘述了“最後一投”的情境和他本人的心理活動——
1998年總決賽第六場的最後一投,一切我都記得清清楚楚,就好像電視畫麵用慢動作在我眼前播放一樣。
我斷下球,抬頭看了看時間,然後帶球到前場。我能看到場上每個人,並且記得他們分別站在什麽位置。史蒂夫·科爾在底角,約翰·斯托克頓則盯著我,假裝要過來協防;丹尼斯(羅德曼)在左邊,禁區底部;斯科蒂(皮蓬)站在右翼。我可以聽到周圍的聲響,但那就像沙沙響的白噪音。在那種時候,我分辨不出每一個聲音分別是什麽,但我可以判斷出場上的每一個機會。
我打算走右路,因為我知道那樣會有出手的機會。每一次當我必須進球的時候,我都會從右路走,除非對方防守犯錯,在我左手邊開了條通道讓我走。當你向右運球時,防守球員要繞過你的身體才能碰到球。1997年總決賽第一場,我命中絕殺球,走的是左路,那是因為布萊恩·拉塞爾當時撲向他的左側,造成他自己失去了平衡。1998年這次,我還是準備讓自己往右邊走,從球場的左側開始啟動。
我並不想變向急停,但想是這麽想,到最後真正出手時,我是靠本能做完了那一係列動作。場上的一切慢慢在變化,對我而言已足夠慢,我能分辨出每一個細節。我察覺到拉塞爾又犯錯了,這一次他再向前撲,我就知道該怎麽做。
我向科爾那邊走,斯托克頓不會再像1997年總決賽第六場那樣丟下科爾不管,所以他隻是假裝撲向我,然後又回頭防科爾。無論發生什麽情況,我這次都沒有傳球的打算。我想,既然我把球斷了下來,這就是由我來決定勝負的機會。就算對方五個人來防我,我也會自己投那球。諷刺的是,我當時走右路急停跳投有些困難,因為我已經有體力透支的趨勢。正常情況下,我習慣有一點後仰,但那個球,我不想後仰,因為此前我每次跳投,球都有些偏短。
想想吧,我當時竟然有足夠的時間來思考這麽多,即便對我而言,這也有些不可思議。不過,當時就是這樣,我沒必要撒謊。
我有意識地把手一直伸著,指向籃筐,因為我前幾次投籃都有些短。看上去好像我擺了個pose,但其實那是完成投籃的基本動作。
真的很驚人,我竟然能在那麽一點時間裏,把比賽拆分成那麽多細節,然後再執行投籃。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11秒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