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決賽2014第三場:一整節的精確之美,籃球就該是這樣打的,zt, by 張佳瑋

來源: 白娘子 2014-06-11 07:28:2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698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白娘子 ] 在 2014-06-12 05:19:0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總決賽2014第三場:一整節的精確之美,籃球就該是這樣打的  
 

狼群的強大在於每隻狼,每隻狼的強大在於背後的狼群。
——魯迪雅德-吉普林,1907年成為英國第一位,也是史上最年輕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呃,不是我想拽文。這是第三場開始前一小時,阿列克斯-肯尼迪推特上說的:賽前,邁阿密熱給全隊發了這語錄。顯然帕特-萊利和斯波厄斯特拉不甘被人說暴發戶,也想學禪師賽前送書看電影,來點兒精神文明建設。但在比賽前24分鍾,馬刺比較像狼群。
(也可能邁阿密誤會了,以為萊利要他們學森林狼的防守?嗯……)

————————————————

上一場賽後說的:

馬刺贏第一場,熱贏第二場(因為熱太擅長先輸一場然後搶回主場優勢了);馬刺贏第三場(也可能是熱贏第三場;但如果熱真的贏了第三場,最後基本就是熱4比2取勝了),熱第四場。總之吧,第四場往後,大家各自取自己的主場。馬刺4比3熱。

熱今年季後賽主場還沒輸過。馬刺第三場會很艱難。我們不知道會看到什麽。也許馬刺會多一些底線內切。也許波波維奇會試圖少些貝裏內利和斯普利特(他們在邁阿密侵略性十足的主場會很吃力),用上貝恩斯和約瑟夫。也許韋德回到主場會被觀眾的掌聲點燃。也許熱會多讓科爾去防防吉諾比利(效果確實不壞),誰知道?


需要底線內切,是因為前兩場,馬刺有些過於執著“尋找好的投籃機會”,襲筐隻有鄧肯,偶爾夾雜吉諾比利的蛇形上籃。
少些貝裏內利,是因為他防守不夠。少些斯普利特,是因為馬刺需要迪奧多在場上呆著。
第二場熱的勝機,其實可以歸納為:鎖死馬刺角色球員,逼馬刺單挑;勒布朗再掐死帕克,就隻剩吉諾比利一台發動機。波波維奇顯然明白了。
於是:斯普利特和貝裏內利,合計22分鍾。若非格林犯規過多,貝裏內利索性就不會出場了。迪奧首發了。

於是我們看到了:馬刺波瀾壯闊的第一節41分,上半場71分。
——上一次總決賽首節41分?1967年總決賽第一場,張伯倫的費城76人。
——第二節打到一半,馬刺的命中率達到恐怖的90%。直到上半場,馬刺還是75.8%的命中率,總決賽曆史記錄。
——上場九人全部得分。

是這樣的:
開場勒布朗多次去守帕克,於是萊納德抓住機會,持球突破韋德、追身投三分。,甚至還出現了萊納德突破——分球給迪奧——連線斯普利特的進攻出現。馬刺首節的出色,不在三分球5投全中,而在13次罰球11次得手——萊納德和格林都開始突破分球之後,馬刺在場就有四個突分手了。比起先前,馬刺老首發裏,萊納德和格林隻當射手幹看,斯普利特和鄧肯站內線,隻練帕克一個人,相去何止萬裏?
如果說,前兩場馬刺還在依賴狼群的力量,那本場,狼和狼群匯合得很好——至少前一節半是這樣的。
因為馬刺這組波瀾壯闊的高潮,也隻到第二節中段為止。

————————————————

第二節馬刺領先到55比30時,勒布朗歸來,雙方架勢重開。
熱的意思:勒布朗背身碾內線,吸引夾擊後找劉易斯。防守端,對馬刺上線施壓,對帕克則夾擊,這意思很明白:
“你們不會運球的,腿都打折!會運球的,兩個人按死!”
所以第二節後半段,馬刺角色球員冷卻,隻能靠帕克+鄧肯的擋拆過活了。熱一波18比7的高潮後,馬刺隻領銜14分。
這是熱的第一次機會,但是,馬刺看懂了。

那段時間,熱的進攻主打以下思路:
勒布朗高位指揮傳球,雷-阿倫翼側切出,或接球直接突或投,或帶空站位,韋德接雷-阿倫的二傳單挑,如果被包夾再給翼側,找劉易斯的遠投。
——這套路眼熟嗎?把勒布朗的喂球角色換成朗多,韋德的單挑和突分角色換成皮爾斯,劉易斯換成KG,是不是一目了然?
——於是馬刺應變奇速:死跟阿倫,限製他接球,逼韋德和阿倫走底線,然後兩底角夾擊。進攻端,帕克連續利用熱的上線夾擊,繞著圈刷分。
於是,馬刺挺住了熱的第一波反擊。

————————————————

下半場一開始,熱便是第二波反擊襲來。勒布朗高位背身,找韋德的底線後門切,加上波什的三分,46秒內,馬刺被打了6比0,波波維奇立刻暫停。兩分鍾後,格林第4次犯規下去。
馬刺的危機來臨。

說說格林的作用:
他的意義,不隻是上半場6投6中得到13分,還在於他是馬刺純外線防守第一人。雖然全世界都說他像鮑文,但實話實說,格林單防不及鮑文——這不丟人,放眼當世,明的暗的,可以和鮑文比單防的,也隻有托尼-阿倫而已——但格林是個“活動性”人才。
1991年,禪師發明過一個隊內指標,“把球敲出界外、抄球、撥到球(未必斷到)、爭球”,綜合設了個內部考核。這是後來公牛一以貫之的防守思路:活躍+侵略性。格林就強在這點。

格林下場後,韋德肆無忌憚。突破拋射、底線繞過抄球,隨心所欲。反過來,馬刺隻靠迪奧助攻鄧肯、迪奧騙進攻犯規,還能喘口氣。這段時間,馬刺真正的無名英雄是查爾莫斯:連著進攻犯規,讓邁阿密剛硬了一半,又趴下去了。他一下去,科爾抖了威風:一個反籃,馬刺隻以81比74領先了。
那是馬刺本場第二個大危機時刻,於是波波維奇下招:身背4次犯規的格林回來了。

然後:
第四節開始,格林居然神奇的打了次2+1——當然罰球沒進。之後熱的套路更明細了:雷-阿倫的空切逼到馬刺換防,勒布朗趁機禁區要位。但馬刺大概看懂了,不甚怕。馬刺自己這邊,萊納德利用勒布朗跟防格林,自己不斷單挑韋德。甚至格林還玩兒突分,助攻了萊納德底線突破扣籃。這時候,熱的進攻問題已經很大了:除了能夠夾擊鄧肯切球反擊之外,他們沒有陣地戰套路。

於是熱終於進入最後的攻擊,不玩虛活了。韋德突破、勒布朗突破、勒布朗斷球反擊,這是熱最招牌的套路,2011年戰術還稚拙時,就靠這個席卷東部,但雷-阿倫一個上空籃失手,反而被吉諾比利騙到了韋德犯規後,熱最後一次反擊也就此停手了。

——雷-阿倫那個上反籃,酷似2008年總決賽第四場完成24分大逆轉時,搞定武賈西奇的一球。但畢竟六年過去了。

————————————————

熱的三波反擊,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說到最後,問題其實如一:進攻過於簡單了。
他們的第一招,是類凱爾特人式的“勒布朗弧頂主持,雷空切牽製,韋德居中單挑或轉移找射手),但第二節後半段被馬刺看破。第二招依然是雷的大幅度切出,輔以韋德的單挑,但勒布朗遲遲不進入攻擊位,讓球隊沒有一錘定音的效果。最奇怪的是:雖然萊納德不斷淩虐韋德,但勒布朗卻被用來守格林。當然你可以說,這是給勒布朗省體力,也發揮他掃蕩搶斷的優勢——事實也很成功——但這個對位,讓萊納德在第四節輕鬆得分,斷了熱的命脈。
這麽說有點誇張,但是:第二場和第三場的下半場,都足夠證明:熱具有進攻端創造能力的,隻有雷的空切和勒布朗的指揮了——就像馬刺很依賴吉諾比利+迪奧的盤活。
今天,馬刺真正的不同,在於萊納德和格林。

————————————————

格林的作用如上所述:防守端的禿鷲,四處叼肉;進攻端除了放冷箭,今天還帶出了一些持球突分的活兒,甚至還能完成上籃了。這簡直是讓一個跑慣100米直道的,忽然來個110米欄。他在第三節末那次上場,遏製了熱的第二波反擊,不提。
而卡瓦伊-萊納德,是本場的MVP。

係列賽前寫的:
一個關於萊納德的細節問題:
他去年總決賽對位勒布朗,堪稱史上初出茅廬年輕人的典範;但自那以來,他總有些奇怪。你看得出他技術方麵的進步,他的背身、中投和持球單挑偶有施展,讓人詫異“你明明會啊,怎麽不打呢”?實際上,萊納德隻有在防守端、抄球反擊和前場籃板時才殺氣十足;但讓他持球單打時,他總是有點“我不想犯錯誤,寧可自己抓籃板,還是你們來吧”的姿態——這有點像以往的塔什-吉布森。這方麵,保羅-喬治從2013年開始擁有的狂氣,是個好典範。喬治對位勒布朗時的聲勢儼然就是“我不是想牽製他,我就是和勒布朗等級別的球員”。
萊納德還需要一點這樣的侵略性——尤其在他有機會單打時。


當年入行時,選秀報告說他是個不太會外圍技巧的小前鋒,長於籃板。
一年後,他依靠著大手斷球反擊、內切扣籃和防守立足,還學會了定點三分。
去年,他是馬刺外圍首席攻擊手,定點三分+底線襲籃+弱側突破。
本季,沒人會在意,但他傷停之後複出的春天,多了一些花活,比如持球突破,比如撤步中投,比如背身單打。隻是,這個麵癱少年不愛使這些活。
直到今天,打出了季後賽個人生涯紀錄,在這樣一個生死大舞台。

1988年季後賽,公牛vs騎士第五場決勝戰,出了這麽個事。喬丹前四場50分、55分、38分、44分,第五場沒體力了(最後隻得了39分)。結果:第三節還剩27秒,皮彭斷掉哈珀的球上籃,公牛78比77,全場首次領先。從此皮彭開始發威,全場20投10中24分6籃板5助攻3搶斷,最後拚到6次犯規畢業。公牛替補後衛斯派羅說:
“這是我所見過最好的新秀季後賽演出。”
喬丹說:
“我知道我們不是一人球隊了。”
奧卡利後來跟紐約媒體是這麽說的:
“那場比賽前,我們從來不知道,斯科蒂是不是真正在乎,是不是能夠在壓力下爆發出來。但那場比賽,他站出來了。”

對萊納德,亦複如此。在本場之前,他是個完美的角色球員,但馬刺需要的,比角色球員多一點。像迪奧這樣,稍微帶點明星氣,帶點創造力的貨。
就在第二節,當馬刺55比30領先時,場邊的鄧肯很緊張。他是當事人。他比我們任何人都想馬刺贏下這一場。而萊納德把大哥的這個寄托送到家了。第一節和勒布朗對砍分(雖然他主要砍韋德),第四節初連突帶傳硬生生把勝局鎖定了,像個明星的樣子。
如果很多年後,他會成為馬刺的當家,那這一場就是卡瓦伊-萊納德為自己掙到名分的一戰。

————————————————

很多年前,馬刺被呼為機器。2005年馬刺vs活塞時,全世界都覺得比賽不好看。雖然那年西部決賽,馬刺跟太陽刷往返,雖然2006年馬刺vs小牛和2008年馬刺首輪vs太陽(尤其是傳世的第一場)都足夠宏偉,但刻板印象裏,大家都覺得馬刺不好看。因為馬刺打得像機器。
但今天上半場,我們看到了機器是怎樣的。

馬刺的套路並不新潮。拉開空間,高位擋拆,突分,轉移球,無球走位。但上半場為什麽萊納德們可以肆意突破?為什麽格林們總能在底角接到球?稍微看看慢鏡頭:每次萊納德持球突破,格林或帕克一定從底角切出,拉開空間,順便等球。
馬刺的進攻改革,是打2010年開始的。先是小球+提速+全隊三分+高位擋拆,那是學2004-07太陽的;但自那以來,馬刺的速度越來越自如,陣地戰的無球走位、高位二人轉、弱側擋切、強弱側大幅度轉移越來越多了。這裏有些是喬治-卡爾的掘金常用(尤其是強弱側大幅轉移和無限擋拆外切),有些是當年國王的(高低位連線)。說到底真是並無花樣,隻是timing(時間把握),spacing(空間拉開)和sharing(分享球)。高中教練都會說這些。
而到最後,無非是執行力,是機械般的精確到位。

就在西部決賽,我們看見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籃球。雷霆的狂放肆意(威少爺)和精純嫻熟(杜蘭特),是個人藝術的巔峰;而馬刺則精密如機械。但在場麵上,誰會更動人一些呢?
巴黎這段時間正在小皇宮搞個展覽,回顧1900年世博會。當日巴黎造起大皇宮和小皇宮,以及亞曆山大橋,用的是石頭建築+玻璃鋼鐵構架。古典藝術家認為不夠美,但巴黎人自己覺得:機械和技術也可以很美麗。地鐵、玻璃建築、鋼鐵構架、並不遜色於新古典主義式的石頭建築。如今大皇宮外麵依然刻著:科學+技術,自然與美。


 


NBA上一次出現總決賽首節41分,如上所述,是1967年的費城76人。眾所周知,那年張伯倫放棄了七年得分王,常規賽場均24分25籃板8助攻。那年總決賽頭兩場,76人都打出單節41分(第一場首節和第二場末節)。但張伯倫的數據?第一場16分33籃板10助攻;第二場10分38籃板10助攻。說到底,就是分享球。格裏爾後來如何讚美那支費城?“一台上足油的機器”。

如是,馬刺贏了第三場,而且在一節半的時間裏,贏得很美麗,是工業設計般的美麗。你可以很坦然的把這場的錄像帶給任何年齡段的孩子看,然後說:
“籃球可以打得很好看,不埋沒你的天分,同時很有效率。說到底,籃球就該是這麽打的。

所有跟帖: 

NiuB! -Redcheetah- 給 Redcheeta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1/2014 postreply 07:31:42

其實馬刺能cut進去就有戲了,green的5個steal很重要。green和小可愛都是太低調,缺乏霸氣 -jiangwen999- 給 jiangwen999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1/2014 postreply 07:46:02

漲工資的強文呀 -羊排- 給 羊排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1/2014 postreply 07:46:52

寫的非常好 -白娘子- 給 白娘子 發送悄悄話 白娘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1/2014 postreply 07:48:3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