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1年春天開始,日偽軍用於“掃蕩”八路軍、新四軍根據地的總兵力已達80餘萬人,甚至超過了正麵戰場的兵力總數,日軍憑借機動優勢和裝備優勢,經常對抗日根據地實施奔襲、偷襲 、乃至於“鐵壁合圍”等作戰方式,使裝備低劣彈藥匱乏的抗日武裝遭到慘重損失。所以別把抗日根據地想像成為很安全的後方,不僅是平原地帶,哪怕是核心山區,也會遭到日軍的掃蕩。
岡村寧次策劃的“五一大掃蕩”過後,冀中地區所有縣城和重要集鎮全部陷於敵手,原冀中抗日根據地被分割成為2000多個小塊區域,日偽軍再以先包圍再“拉網掃蕩”的戰法進行清剿,致各根據地損失非常嚴重。據不完全統計,在此期間冀中八路軍減員10000餘人,抗日民眾被屠殺50000餘人,出現了“村村皆戴孝,家家聞哭聲”的慘景,敵後抗日遊擊戰爭,遠比你我想象的要殘酷的多。
八路軍和地方武裝、遊擊武裝在事實上牽製了大量日軍於華北,當然在同時也承受了空前的犧牲,僅1941年日軍就與八路軍發生戰鬥17198次,平均每天要爆發50次以上的戰鬥!而在這一年裏,不僅各抗日根據地遭到敵人的圍剿和蠶食,我軍民傷亡也十分重大,各類武裝共計犧牲98318人,傷者無算,晉察冀、冀中、山東等抗日根據地均遭日軍進攻和嚴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