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有命 富貴在天

來源: 唵啊吽 2013-12-18 08:25:3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524 bytes)

早年珠江三角洲賣豬仔到美國金山建鐵路,勞工契約上總有這麽一句話“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隱含著移民的巨大風險和移民發財的願望。珠三角人認定到大洋彼岸是人生一個機遇,即使命喪他鄉也在所不辭。移民就是一場人生賭博。


 


久遠以前的冰川蝕痕把密蘇裏河穀劃成絕壁,石灰岩層狀分明的紋理回憶著古老的地球記憶。200728日,一輛滿載冰箱的大貨櫃車跨過這段石灰岩絕壁的密蘇裏河河穀,沿著堪薩斯市東邊的435號洲際公路北上。上午1105分,在435號公路與35號洲際公路交叉附近,一輛慢速的別克小車忽然換道,切到這輛急駛的貨櫃車前邊,貨櫃車司機措手不及,為了避免壓到別克小車,右拐走上路肩,撞上路邊施工的重型車,貨櫃車翻車著火,車門變形司機無法逃出,大火足足燃燒了一小時,司機命喪黃泉。這個司機名叫安鋼,華裔技術移民。事發後華裔網上鼎沸。其中網民“淩波仙子”在網上留下這樣一段話:


安鋼真是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人。他是一個很有才的人。97-98年間他作為西門子(中國)的代表來過澳洲兩次,英文比在外留學的都溜,UNIX也很熟,他還是在國內一個小地方學的。不簡單。在天津時見到了他的前妻(好象也是比他高的女人)還有兒子。安鋼那時進不去北京的戶口(聽說要十萬),他說北京不要他,他就出國。老實說,我的心隱隱作痛,他有漂亮的妻兒,又有一副好技術,並且能從小城市到北京上海國際知名大公司混,應該是很好了,可以犒賞自己和家人了,沒必要一直這樣比下去,他不明白過猶不及,不明白再追求下去可能會毀掉自己的幸福。為什麽像要跟自己過不去?有點憤世嫉俗,有點自視過高。他去加拿大後,來過一信(見下),我已經知道他鑄成大錯,我一直神使鬼差得保留這封安鋼唯一的信件,它給我帶來的不安一直無法消蝕,沒想到他就這樣沉痛得去了。安鋼,真不值呀!嗚嗚。


 


Is that you? I just got your e-mail in my @excite.com account which I do not check as frequently as with this account of mine @usa.net.


Haven’t heard from you for so long a time eh!


I landed (alone) in Toronto last April, and now striving for rent and bread.


You can imagine how hard life is for me. It’s just unspeakable!


Don’t ask me anything, and I don’t have time to ask you about anything either.


 


Let’s keep in touch. And I’ll get back to you when appropriate.


 


Yours,


 


Gang An


 


Letter:


 48 ROOSEVELT DR.


 RICHMOND HILL, ON


 CANADA L4C6V4


淩波仙子的網上留言,道出了移民決策要慎重的道理,移民要以人生定位為基礎,不可意氣用事,賭氣出走。安鋼是安徽宣城人,1982年畢業於安徽大學英語係,曾先後任職於中原油田、北京的西門子公司,也曾是安裝上海浦東機場電腦係統的技術骨幹,2000年他41歲,這在國內正是人生家庭事業鼎盛時期,精力充沛、意氣風發的年歲,可以說是還年輕,才41歲,沒有幹不成的事。但是,2000年他移民了,立刻從才41歲變成已經41歲了,以他流暢的英語和過硬技術加上及西門子這樣的工作經曆,應該可以找到一份好職位,隻可惜已經41歲。41歲在國內是青壯年職場主力,但41歲還要做開荒牛的第一代移民就太老了。


 


2006年,我下班太晚了,清潔工已經推著那很專業的清潔車來打掃衛生了。清潔車大約一米半見方,就是個鐵車架套上一個大垃圾袋,周圍掛滿了各式各樣帶噴嘴的洗潔劑。她是一個東歐新移民來的清潔工。她很得意,說夜深人靜打掃衛生沒有工頭指指點點,心情舒暢。隻要工作做好了,每小時是17元的工資,而且還有養老醫療福利。17元,是17加元,按照每周35小時工作,每天7小時工作,法定假日有薪水,以每月22個工作日計算,她每月工資2618加元,以2006年的6.8匯率計算,相當於人民幣每月工資17800元。而在2006年能拿到這個薪水一半的中國人,已經是高薪階層了。而安大略省2006年的最低時薪是7.75加元,按照8小時工作日每月22天工作計算,月薪也是9275人民幣元,即便是上海深圳這樣的高薪區,博士學位業界專家也難以有如此高工資。美國人口隻占世界人口5%,而消費世界25%的能源,加拿大人均消耗資源排名世界第8。如果我們把全球經濟看成一個整體,那麽歐美日公民是上層階層,亞非拉人民是下層階層。安大略最低時薪的工資也比中國高薪階層的平均工資要高。人往高處走,移民歐美是亞非拉貧困人民提升經濟地位的不二捷徑。但是,以物質衡量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是兩碼事。珠三角鐵路華工契約有“富貴在天”之言。富是經濟地位高,貴是社會地位高。東歐新移民勞工富而不貴,有得無失,原來就不貴,得富即可。如果蔣國兵在加拿大打工為生,其物質享受或許比在中國高,但是,社會地位大不相同,這就是移民的代價,得了富而失了貴。安鋼移民到加拿大用的撿來的舊家具,那是富貴兩失。如果蔣國兵在中國研究所了工作,那他是社會精英層,在加拿大打工,那是社會底層。在研究所工作,他發揮自己的才能,支配許多社會資源。在加拿大打工,就是一個被支配的勞動力資源而已。人生價值何在?個人才智發揮的平台何在?移民要有人生定位,不可意氣用事,不能僅僅由經濟生活水平來衡量。更何況,蔣國兵絕對申請不到這份有工會的清潔工職位,以他的雙博士學位簡曆,他會因為資格過高而被拒絕。這不是他不能幹,實際上,加拿大許多工作他都有能力幹,清潔工、技術員、等他都有能力勝任,但是,這些職場對他是關著門的,一個博士學位就已經是職場就業的資曆過高的壁壘了,兩個博士學位怎麽找工作?移民學非所用很普遍,而找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的工作也不容易,尤其是如蔣國兵和安鋼這樣的年紀大的新移民。


 


林先生是從中國移民到美國的一位藝術家,在國內是教授,到美國很久找不到工作,最後決定街頭賣藝。從教授到街頭藝人,社會地位落差之大,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我在林先生家喝茶的時候,他跟我說起他第一次街道賣藝的經曆:他蹲在路邊,一邊畫,一邊流汗,這是冷汗,是心理劇烈衝突的冷汗,渾身的汗水順著手臂流出袖口,流到手腕,在地上淌出一大灘汗水。他放下身段,克服心理負擔,丟掉國內教授高貴地位,終於闖出一個自己的藝術天地,有藝術經紀人,有了自己的畫展,家中還自己燒藝術陶瓷。他在美國不能算富有,但至少站穩了藝術家的社會地位。移民一定要有心理準備,有時候移民的代價不是金錢,如林先生犧牲了教授的社會地位才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這種一幅畫滿地汗水的犧牲,不是每個人都能付得起的移民代價。林先生算是幸運的,闖出了自己一片天地。我聽過有主治醫師移民做護士,移民做搬運工等等。中國移民出來的人都是能人,都很豁達,大多數不在乎名譽地位,隻求和歐美一般人一樣平平淡淡地生活,但這種生活往往難以達到。我一個朋友,改革開放初到洪都拉斯繼承遺產,做餐館老板,那時候他是我們一幫孩子中最幸運的人之一。30年過去了,他回國和老朋友們再聚一堂,當年留在國內的朋友們都有房有車了,兩相一比,還不如不移民呢。想到自己在國外打拚的艱辛,痛哭流涕。


 


投資移民也一樣,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移民生活。1984年,中英簽訂了香港回歸的協議,移民加拿大的香港人就又如開閘的洪水,其中許多是投資移民。雖說香港那時候官方語言是英語,雖說香港和加拿大都是英聯邦,香港人和加拿大人都是英王臣民,但移民依然是很艱難的轉折。80年代和90年代大約38萬香港人移民加拿大,其中投資移民的香港人很多投資失敗,和蔣國兵一樣,蔣國兵中國成功的人生不自動能成為加拿大成功的人生,香港成功的商人不自動能成為加拿大成功的商人。有些港人投資加拿大失敗了,又回到香港做生意,以至得到太空人的雅號,家在加拿大,卻三天兩頭飛到香港做生意。據加拿大2006年統計,大約有50%的香港移民在十年之內回香港定居。按照這個估計,2007年香港有15萬移民加拿大後回港的居民。有研究顯示,香港移民中,大學文憑以上的人才回港的多,沒有大學文憑的移民定居加拿大的多。我們比較一下一個清潔工和蔣國兵,就很容易理解這種現象。如果是做生意,港人當然是在香港做生意比在加拿大做生意更駕輕就熟。如果是打工,在加拿大打工比在香港打工生活會更好。


 


26歲到40歲這個年齡段的香港移民中,返港居留的比定居加拿大的多。這個年齡段是最具活力的年齡段,行動迅速,靈活應變,哪裏適合到哪裏去,小於25歲的沒有足夠財力移民來移民去,大於40歲沒有足夠精力移民來移民去。移民加拿大又回港的,單身的比已婚的多。移民新環境,有個家要安定很多。回港加拿大移民中,回港移民的高學曆中間,拿加拿大文憑的比拿香港文憑的多。加拿大教育水平高,回港更容易找到合適工作。


 


 


西方對於抑鬱症有許多研究,其中搬家和換工作都是引發抑鬱症的重要因素。而移民環境變化是比搬家和換工作大得多的人生轉變。把在中國建立起來的生活和工作習慣扔掉,到國外重新起家再建立生活和工作習慣,這是兩個最大的代價。年齡越大,這個去社會化和再社會化代價就越高。國內已經積累的工作經驗到了加拿大將大為縮水,許多招工的不承認中國的工作經驗。這意味這你一生培養的生活經驗全扔掉,隻把有些財產換成貨幣帶到移民目的國,然後重新培養新的生活經驗和工作經驗,人生重新開始。這個重新開始首當其衝的就是文化衝擊,第一代移民要把祖籍國習得的社會行為習慣去除掉,再學習移民目的國的社會行為規則,這叫脫胎換骨重新做人,這個脫胎換骨過程對於對於年紀大的新移民尤為困難。你的同事兒童看的是《芝麻街》、《超人》和《忍者龜》,而你學的是《朱德的扁擔》和《列寧理發》,你的同事中學打棒球打冰球,而你中學打乒乓球。同事說個笑話,你不知道有什麽好笑。如果移民目的國的笑話笑不出來,求職麵試這麽能察覺話語中的暗示和影射?你在祖籍國工作資曆積累的福利沒有了,到移民目的國重新積累工作資曆計算的福利。這些都是巨大的代價。


 


對於商人來說,最大的資本積累實際上是商場人脈。商業人際網絡不是一天可以建立起來的,而是要長期磨合才能建立信任。如果把祖籍國的人脈網絡丟掉到移民目的國重新建立商業網絡,其代價之大,難以估量。許多香港移民把家留在加拿大,獨自回港經商,成為太空人牛郎織女。而從永久居留權到公民身份有在加拿大居住時間規定,每年居住加拿大時間不夠,過幾年就會喪失永久居留權,就無法入籍。所以,那時候有個新鮮名詞,叫做“坐移民牢”,即要回去香港經商,又要待在加拿大,難以分身,劃地為牢。


 

所有跟帖: 

看過一個故事 -freewilly- 給 freewilly 發送悄悄話 (418 bytes) () 12/18/2013 postreply 08:44:11

另一個故事 -tzbcwbc- 給 tzbcwbc 發送悄悄話 tzbcwbc 的博客首頁 (579 bytes) () 12/18/2013 postreply 09:07:3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