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責任、道德

來源: 唵啊吽 2012-11-04 19:03:4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562 bytes)

管理學實際上是關於企業內部人的行為的藝術,這門藝術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企業而言,就是知道公司規章製度而遵守的不如喜歡公司而為公司工作的,喜歡公司而為公司工作的不如享受這份工作的。公司如果能夠為職工提供一個充分發揮他們聰明才智的平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使得他們在工作中為“樂之者”,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如今管理學都有這方麵的學術研究和實踐:如公司文化、公司的使命宣言(Mission statement),公司的的利益相關者(Stack Holders),公司前景展望(Vission statment)等等,都旨在給職工的工作賦有人生的意義和社會意義。但是,西方管理學的職業經理道德是為股東負責而非為職工負責,他們有支配職工的權力而無對職工負責的義務,因此上述的研究和實踐在西方往往流於虛偽形式。而中國的國企和鄉鎮企業比起西方企業更容易形成“樂之者”氛圍。當管理層對職工有權力指揮的時候,也有責任讓職工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和發展,這種權責對稱的定律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中證明有效的正義的社會規則。毛澤東提倡的“工人、幹部、技術員三結合”就是這樣一種企業管理原則,放到今天的市場經濟中,管理藝術就是要“勞資和管理三方三結合”。

這種三結合方式不是烏托邦,而且有真實例子。穀歌、華西村等都是這個三結合管理的典範。管理層與職工的關係,就像是樂隊指揮和樂隊演奏手一樣,演奏手聽從指揮,但人格上是平等的。

所謂三結合,就是資本、技術、勞動力三要素組合組合成生產過程中,要素投入各方有平等的人的尊嚴,勞動力是人而不是物,這是關鍵。如引言所說,經濟學是有效配置稀缺資源的科學,行使配置的主體是人,產生效用的目的是為了人的效用。從人出發並歸結為人的福祉的提高,這就是經濟學。如果企業管理中把職工看作物來支配,就在管理過程摧毀了人的尊嚴,就違反了經濟學的基本原則。

西方有句名言:艱苦工作,認真玩耍(work hard, play hard)。這句名言把工作和生活意義截然分開,是西方金錢雇傭關係的理想境界。工作時候,就絕對服從,壓抑個人主觀能動性,要職工不要把個人主觀能動性帶入公司,有主觀能動性隻應該用到八小時工作時間之外。

權力和責任對稱是人類曆史驗證了的幾乎所有文明都承認的普世原則。什麽是權力?權力歸根結底是支配社會資源的權力。股東支配公司財產,管理層運作公司財產,都是權力!支配的資源越多越大,社會責任也越大,正如電影《蜘蛛俠》中蜘蛛俠的叔叔說的,非凡的能力伴隨著非凡的責任。公司管理是社會的生產關係,是社會最重要的關係之一。是社會生產賴於運行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社會賴於運行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決定了行為的道德準則。如果股東可以為了利潤不顧雇員的利益,那麽社會提倡道德就會流於虛偽。因為在最重要最關鍵的社會關係中,行為準則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那麽提倡道德就會成為虛偽的精神鴉片。

道德的提倡,首先是有權有勢實際支配社會資源運轉的官員和老板們以身作則,才可能有真正意義的道德提倡,道德力量才有可能成為社會運行的現實的基礎。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權力、責任、道德
  • 巴塞羅那:古爾公園
  • 管理學原則
  • 希臘愛琴海寇氏島
  • 憶鄧公南巡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