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大 18 日通報郭偉涉嫌學曆與學術問題,並指向科研經費管理不當。據公開報道,其年薪一度超過百萬元,如今卻因學曆爭議與調查風波跌落神壇。

若最終調查屬實,那便是典型的‘以假起家,以色收場’:一個靠精心包裝登頂的人,最終在紙醉金迷處露出裂縫。一如曆史長河中無數類似的身影——因色而亂、因奢而敗的故事,史家至少記下過成百上千。

公開資料中,郭偉的履曆幾乎堪稱‘傳奇’:江蘇科技大學首席科學家、材料學院教授與博士生導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A類創新人才、洪堡學者、美國金屬材料學會傑出科學家、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主持國家級項目、發表SCI論文170餘篇、擁有國際專利68項、斬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係列耀眼頭銜仿佛穩固了他在學界的高位。

然而媒體查證後發現,其‘高考狀元’、‘三一集團總工程師’、‘論文數量’等關鍵履曆均疑點重重,與可核實信息矛盾。江蘇科技大學隨後通報已確認存在嚴重學術不端並解除聘任,案件移交公安。若最終調查屬實,則他的仕途便如無數古今人物的老路:以假立身,以奢出漏;前半段靠包裝登頂,後半段因沉溺年輕女子與金錢流向引起異常而露出破綻,最終一朝坍塌。

據多家媒體報導,郭偉是江蘇科技大學 2023 年以 300 萬安家費、140 萬年薪及每年 500 萬科研經費重金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然而進一步查找公開信息發現,他早年實際上是商人,曾任麗水市漢寶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名下有七家公司、三家已被吊銷;

所謂的‘輝煌學術履曆’與可查證事實嚴重不符。北京日報更以《“首席科學家”“博導”竟是隻有高中學曆的騙子,高校怎能如此搞笑?》為題評論,指出郭某造假的手段並不高明,讓人啼笑皆非的是,一身假料的他卻能一路綠燈、成為學校引以為豪的引進對象。‘重頭銜、輕能力;重履曆、輕實力’的土壤,讓騙子輕鬆鑽了空子。
若相關調查最終坐實,他的故事無非重演古今無數人物的老路——以騙局奠基,以奢靡出漏;靠包裝登高,卻因沉溺年輕女人、金錢外流而露出破綻,光鮮外殼一夕坍塌。曆史上因色致敗、因奢暴露、因假行枉的例子多到寫不完,他不過是新添的一筆。

事情暴露是因為郭威並沒有真才實學,才獲得了大量政府資金之後,第一想法就是享受,他利用曾經出國的便利,用學校的對外網絡,不斷在推特上尋找刺激,很多知名中文網紅都被他騷擾過,許諾錢和其他便利,事件的轉折點在一個帶的研究生去找郭偉應該四個月前就報銷的科研經費時,發現敞開的電腦上有著大量不堪入目的聊天記錄,還有給一些網紅的轉賬記錄,給一個叫“胡桃”的居然一個月就轉了3萬人民幣

研究生憤怒無比,就舉報郭偉學曆造假,科研成果不可複製。郭某於 2023 年以‘海外高端人才’身份被江蘇某大學重金引進。他的履曆堪稱完美劇本:1994 年陝省理科狀元、就讀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畢業於日本九州大學、並在德國國家科學院任高級研究員,甚至還在歐洲企業擔任總工程師。可後來查證發現,這整套履曆皆為虛構。憑借這份精心包裝的“黃金簡曆”,郭某不僅順利成為材料學院二級教授、首席科學家、博士生導師,還輕而易舉獲得 140 萬年薪、300 萬安家費、高額科研經費等優厚待遇。
入校後,他繼續用偽造的科研成果堆砌名聲,自稱主持 18 項國際合作、掌握近 3000 萬美元科研經費,還宣稱團隊研發的“超低溫高強韌鈦合金”入選 2024 年行業十大科技進展。2025 年 9 月,他更被推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後被媒體揭開不過是花錢即可購得的非正規頭銜。
若相關調查最終坐實,那麽郭某的故事不過是古今荒誕劇的重演:以假履曆奠基,以虛榮築高台;前半程靠包裝與謊言登峰造極,後半程卻因奢靡、因風月、因欲望失控而露出破綻。一旦金錢流向失序、生活作風出現縫隙,所有偽裝便如紙窗遇風般盡數崩塌。史書與現實中因色致敗、因奢暴露、因假行枉而身敗名裂的例子成百上千,他不過是其中最新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