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春運: 隻要能團聚 在哪過年都有年味

來源: 農業磚家 2019-02-20 13:00:4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689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農業磚家 ] 在 2019-02-20 13:01: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鳳凰圖片 2019-02-02


 
 



1-compressed.jpg 
還有兩天就是過年的正日子了,這些天趕著回家的人們腳步越來越緊。1月28起,春運迎來客流高峰。與往年不同的

是,“反向春運”頻頻出現在媒體春運的話題中, 人們不再拘泥於形式,隻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兒過年都有年味。

這種對於節慶團聚的時空選擇,隱約勾勒出社會生活的新圖景,透露著時代趨勢。攝影/馮中豪



2-compressed.jpg 
周先生(右一)今年28歲,老家在山東聊城,今年接姥姥姥爺一起來北京過年。“以前我也都是回老家過年的。這次

因為舅舅去世,想著給老人換個環境,散散心吧。而且春節期間北京人比較少嘛, 這樣可以帶著他們到處轉轉玩玩。

”周先生早早帶著花束在出站口等待。接到家人的周先生第一反應是衝上去給了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



3.jpg 
趙大爺今年72歲,來自石家莊。趙大爺趙大媽一起來北京和孩子一家以及親家一起過年,省去了孩子要兩邊跑的麻煩,

還更熱鬧。老兩口來北京也沒帶什麽禮物行李,“東西背著太沉了,還不如到這裏來買。以前也是孩子們回家過年,

這些年就我們來北京過年多些。石家莊到北京也很近。”老人到車站也不用兒女來接,就說自己打車過去就好了。

兩位老人還有一個孩子在國外。



4-compressed.jpg 
馬先生今年62歲,老兩口從廣東一路趕來,和嫁在北京的女兒一家過年。馬先生的女兒帶著兒子早早就在出站口等

著父母的出現,接到父母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給了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馬先生的女兒說,“去年我們是去廣東過年的,

今年就是父母來北京,正好和夫家的父母一起團聚,畢竟和父母團聚的時間有限,就希望每年過年都能在一起。”



5.jpg 
62歲的史先生老家在河南。兩個女兒在北京工作,一個女兒在鄭州工作。平時史先生和老伴兒就住在北京的女兒家裏

,這次是他特意回河南接了在鄭州的女兒的孩子來北京。“他們的父母工作忙,要過幾天才能來。外孫子外孫女過完年

就留在北京讀私立學校了。”采訪完,史先生扛著大尿素袋子,指揮著兩個孩子肩背手提的帶著所有行李去坐地鐵。



6-compressed.jpg 
62歲的方女士(右一)今年跟老伴兒一塊兒帶著二女兒(右二)和外孫來北京過年。大女兒(左二)一家生活在北

京,二女兒和老兩口生活在信陽。今年是2歲的外孫第二次進京過年,孩子的父親將在2月2號來京一起團聚。“無論是

回老家還是來北京,最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在一起過個團圓年。”方女士說。



7-compressed.jpg 
52歲的夏阿姨(右一)來自河南,女兒在北京開超市走不開,所以她就帶著孫子孫女來北京過年,老伴兒則留在老

家看家。夏阿姨很健談,用家鄉話和我們聊天說,兩個孫兒成績都挺好的,在學校都拿獎狀,但是因為學籍問題他們

不能在北京在父母身邊上學,挺遺憾的。小孩子和老人在一起畢竟不如和父母在一起好啊。



8-compressed.jpg 
今年32歲的端先生(右一),來自商丘。因為太太在超市工作,沒時間回老家,所以接父母來北京過年。父母也是

第一次來北京,坐了7個小時的火車,這次來的除了自己的孩子,還有朋友的孩子也一起。在段先生父親清理行李的

時候,我們看見大大的布包裏有一串紅紅的幹辣椒。



9-compressed.jpg 
在北京開文化創業公司的陳女士(右一),老家在河北滄州,父母70多歲,這次是專程趕著回北京過年。“前幾年我

們也都是在京過年的,老家沒有兄弟姐妹了。因為帶孩子,在老家寬敞,所以前段時間回老家了。我一直是在北京工

作的,社保今年都交14年了。往年過年,我們會帶父母去戒台寺、天壇、奧體公園走走,也去地壇和龍潭湖廟會,

父母覺得在京過年挺好的,很輕鬆。而且這次回京的火車特別空,車上還有空座。老家的親戚們我們一般就是過年

前提前或者過年後走走。去年我們還接了奶奶來北京過年。”



10-compressed.jpg 
62歲的馬大爺來自山東菏澤,今年是第二次和老伴來兒子家過年。從事智能照明行業的兒子來北京已經18年了,

家也就定在了這裏。老兩口因為平時來得次數多了,逐漸也就習慣了這裏的生活。



11-compressed.jpg 
藺女士(中間),來自邯鄲,今年正好本命年。藺女士帶著16歲的小兒子來北京和老公、女兒一家團聚。藺女士

的女兒已經在北京成家定居,老公也在北京工作六七年了,因為兒子學籍的問題,她不得不在兒子讀初中時帶著兒

子回老家。“ 孩子正月17開學,我們正月15就回老家,和孩子他爸大概半年能見一次吧。”對於過年要帶著孩子奔波

往外走,藺女士表示,“也是沒有辦法,離開老家時心裏也有些覺得不是滋味,老家也是大家族,哥哥姐姐好幾個。

好在來之前已經和老人住在一起挺長一段時間了。這次來就帶了些柿餅花椒。還有,不是說北京蘋果貴嗎,就還帶

了些蘋果。”



12-compressed.jpg 
52歲的孫先生來自山東聊城,這次是專門送孫子孫女來北京過年。孫兒們的父母在北京工作的了十多年。孫先生送孫

兒們過來後第二天還要趕回老家過年。“回去和另外的幾個孩子一起過年。雖然回去的票不好買,但是兒子已經買好

了回家的票。過完年,孩子們的爸爸再把他們送回老家。”



13-compressed.jpg 
30歲的李女士帶著7歲的女兒從太原來到北京。李女士的丈夫在北京工作了三年,李女士一直帶著女兒在老家。往年的

春節,丈夫能回老家一家人就在老家團聚,今年丈夫因為工作隻能留在北京,李女士就帶著孩子來北京過年。



14-compressed.jpg 
張先生老家是河南,在廣東工作,太太是廣東人。這次帶著一家人來北京和在北京工作的父親姐姐一起團聚。張先生

說為給小孩上戶口,去年也有回老家過年,但是現在在老家過年沒有以前熱鬧。在廣東過年最有感覺,過年的時候

親戚們會約著一天一起擺大席麵吃飯團聚。來北京的一路,張先生沒覺得火車上的擁擠和往常的春運有什麽變化。

“因為路線很長,一路上上上下下的都很多。也沒帶禮物,這邊什麽都有,不用我們帶了。”



15-compressed.jpg 
來自安徽的宋先生(右二),今年50多了,前前後後在北京工作了5、6年。今年是第一次叫上一家人在北京過年,

帶了些老家的特產饊子還有酒。



16.jpg 
來自陝西安康的劉女士(右一)今年55歲,第一次來北京。因為兒子在北京走不開,所以她與兒媳帶著孫女一起坐了

差不多24小時火車,來北京和兒子團聚過年。“沒有帶年貨,帶著小孩就夠累的了,全是她的東西”兒媳笑著說。



17-compressed.jpg 
在北京已經定居的王女士,大孩子今年去國外生活了,家裏終於有了空餘的房間,所以趁春節,她接了80多歲的

婆婆(右三)和姐姐、侄兒侄女們一起,從石家莊來北京過年。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