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某些人老拿二次洋務運動得來的血汗工廠GDP說事?

來源: Twinlight 2017-12-13 07:07:5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51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Twinlight ] 在 2017-12-13 07:12:4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大清國GDP全球第一?

 

沒錯,4億自然經濟的小農創造的總產值是可觀的,工業國超過這個總量用了一個世紀。不過這卻是毫無意義的總量,能夠貢獻給宏觀力量的卻微乎其微。1500萬人口的英國,財政收入是7000萬英鎊折合約2.7億兩白銀,而同時大清的歲入卻隻有4000萬兩。大清帝國貌似龐大繁盛,但如果倒過來,帝國是支持不起一支艦隊遠渡萬裏去打贏一場戰爭的,而被西方的戰爭規則視為理所應當的賠款,更使朝廷財政難以為繼。

今天的情況依然如此,14億廉價勞動力創造的勞動密集型GDP總產值固然是可觀的。西方技術創新國家搞不出來這麽多的GDP,不過這仍舊是毫無意義的,仍然支撐不起一支艦隊和一支戰略轟炸機編隊遠渡半個地球去打贏一場戰爭的,因為最新的核心器件、核心工藝、核心加工器械都掌握在別人手中。


好像說多了。這樣的神論其實代表著一種思維,一種慣於流於表麵現象的論證思維。這樣的思維方式,在無數國人頭腦裏沉澱得夠深了。
沒有太多的思維強度,缺乏嚴謹的論證、推理,麵麵俱到的考量,基於本現象作出論斷,這是植根於文化中的“不求甚解”麽?無論古今,清流文人評議時政也就是如此,立意不過爾爾。“體製無藥可救”相比於“君王暴虐無道”,沒有半分高明。
再從清末說起吧。國門洞開,懾於西人的堅船利炮,人們認為是器物之敗,於是便有了三十年洋務運動。三十年自強求富,換來甲午慘敗下關之約。於是便認為是製度之敗。然有戊戌六君子之流血,辛亥十八省之舉義,然中國始終泥足深陷無法自拔。於是,“文化之敗”便甚囂塵上了。
其實什麽都不是。
卻少有人關注偌大的中國財政效率如此之低,大清和日本一年歲入所差無幾;少有人關注黃海海戰中聯合艦隊的單位火力投送是北洋水師的2倍;少有人關注財稅、金融、外交、工業這些專業的問題。反思都是那麽簡單:器物之敗,製度之敗,文化之敗。倒過來就是器物萬能,製度萬能,文化萬能。這種思維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俯拾皆是。“若民主了會如何”,“若照搬西方政製會如何”,“若是基督教國家會如何”,毫無進步。
對於基本上算是四書五經浸泡出的傳統文人士大夫之流,邏輯思維可以算是專業之外,更不用說專業的學科知識。所以自然便是“XX之敗”而生的“XX萬能”了。所謂知識分子,對於財稅的調整,內政的整頓,產業的革新,外交的運籌,國防的建設,都一無所知。他們知道的僅僅就是,使用了他們認為“正確”的政治體製便有了一切。就有了日俄戰爭之後中國知識分子感歎“專製的俄國永遠無法戰勝立憲的日本”這樣可笑的想法。而“體製萬能”這種說辭,不僅存在於大眾的頭腦裏,更重要的是被放在中共的教科書裏灌輸了幾十年。連執政黨都不懂得告訴人民,中國成功的原因是中央計劃經濟下高積累建立的工業基礎加上開放後良好的國際環境和合理的產業政策而不是社會主義。
對岸的日本呢。從明治維新開始,學習就既不僅限於器物,也不僅限於製度。既開國會,立憲法,也鑄槍炮,修鐵路。內政外交,產業金融,迅速的走向現代化。無數的政治家,經濟學家,法學家,實業家,工人農民,在他們的位置,為著“現代化”這個目標奮力向前。這,就勝過了所有的“器物黨”,“體製黨”和“文化黨”。
不會從方方麵麵尋找原因和變革的因子,總認為有核心和根本原因存在,認為問題可以輕鬆的一勞永逸的解決。這是一種主流的思維,不知是大腦的懶惰,還是剛剛所說的,傳統文化中的“不求甚解”的因子所致。

大明湖畔容嬤嬤撰文,轉載請著名作者與出處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