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起薪大幅下降
北京時間2日彭博稱,在中國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創出紀錄新高之際,他們的起薪水平正大幅度下降。工資形勢對年輕的精英們而言很糟,但對竭力推動經濟向高科技產業及服務業轉型的決策者而言或許大有裨益。
據智聯招聘數據,大學應屆畢業生月薪在今年下降16%至4,014元人民幣(590美元),已經是連續第二年下滑。教育部估計,今年將有795萬大學生畢業,幾乎與瑞士的人口數量一樣多。
隨著人工及其他成本大幅上升,中國在紡織品、家具等低端產業的競爭力正在下降。為抵消經濟受到的負麵影響,政府正推動經濟向飛機、機器人、研發等高科技產業轉型,而一群受過高等教育且薪水不高的畢業生,或許有助於政府在經濟轉型方麵的努力。
高盛高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宋宇稱,這為中國帶來了新的競爭優勢。他舉例提到銀行櫃員都會是高素質人才。他表示,如果打得好,政府可以說是拿了一手好牌。
但這對經濟同樣存在負麵影響:在傳統經濟引擎動力減弱之際,收入下降可能不利於作為新生主力軍的消費者發揮作用。包括政府支出在內的消費對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7.2%,服務業在2016年經濟產出中占比達到創紀錄的51.6%。
全球影響
專業人員薪酬承受下行壓力的影響將向海外蔓延。耶魯大學的Stephen Roach表示,科技推動下的服務業全球化,意味著專業人員可在世界範圍內自由流動,況且,諸如現代金融、會計或谘詢之類的服務已非往日那樣需要當麵提供。
曾是摩根士丹利亞洲非執行董事長的Roach在2014年出版的《Unbalanced:TheCodependency of America and China》一書中寫道,如此一來,專業人員更容易被派到海外,還不習慣激烈競爭的美國腦力勞動者會更加擔心工作不保。
中國畢業生起薪不到美國畢業生的六分之一,在國際人才市場的吸引力要高得多。獵頭公司Korn/Ferry International於上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大學應屆畢業生起薪在今年上漲了3%,達到創紀錄的49,785美元/年,或4,149美元/月。
然而,智聯招聘對93,420名大學畢業生進行的調查顯示,雖然起薪下降了,今年就業形勢也變得更加艱難。
智聯招聘調查發現,即便是找到了工作,許多應屆生做的並非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例如,僅有6.7%的大學畢業生想從事汽車生產之類的製造業工作,而實際上有15.3%的人進入這一行業。9.6%的畢業生表示有意從事媒體、娛樂和體育行業,卻隻有三分之一如願以償。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4月份表示,今年整體就業形勢依然艱難。該部門發言人在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些新興產業和升級產業長期缺乏技術人員,而一些年紀偏大、技術水平較低的人以及剛畢業的大學生很難找到工作。
盡管如此,中國在第一季度創造了334萬個工作崗位,勢將超額完成今年1,100萬個的官方目標。
但對大學畢業生而言,實際薪資與期望值之間的落差正在擴大。智聯招聘調查顯示,女性麵臨的情況更糟,平均月薪比男性低750元人民幣。調查還顯示,35.5%的受訪對象提到回絕工作機會的首要原因是薪酬低於預期。
智聯招聘在報告中寫道,逾四分之三的畢業生薪酬低於預期,他們普遍對今年的求職形勢看法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