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的衰落,會讓所有的折騰都成“一枕黃粱”

來源: Mao_8341 2016-12-06 06:20:1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833 bytes)

中國製造業的衰落,會讓所有的折騰都成“一枕黃粱”

2016-09-13 香山居士

        18世紀60年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讓英國成為工業化國家的老大哥,在差不多整個19世紀,英國所向披靡。

        到了19世紀70年代發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社會從蒸汽與紡織時代跨入到電氣與鋼鐵時代,美國、德國和日本強勢崛起。

        進入20世紀中葉,美國借助信息科技革命,進一步強化了其霸主地位。

        以上是過去兩個世紀,人類大致的行走路徑。近兩個多世紀裏,沒有看到中國的身影。中國去哪兒了?

        封建自閉,一枕黃粱。

        進入新世紀,全球產業競爭暗流湧動。中國製造麵臨著新的發展拐點,我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在新一輪發展中麵臨的巨大挑戰:一方麵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另一方麵一些勢頭強勁的發展中國家也積極謀劃布局。

        在工業強國麵前,我們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特別是當德國吹起嘹亮的衝鋒號角——德國的“工業4.0”時,惶恐的我們也快馬加鞭,奏出不甘人後的樂章——2015年5月,《中國製造2025》橫空出世。

        樂章有三節,第一節是2015-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但橫亙在我們麵前的,是一座座難以逾越的大山。

        整個產業資金流“脫實向虛”的問題已是老生常談,但每次想起仍然感到沉重。傳統的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的製造業不必多說,即便是高端製造業,目前還是國家在主導,通過燒錢推動大基建,提出的PPP項目模式響應者甚寡。更可怕的是,民間投資持續下滑,現已負增長。

        現在人們崇尚的不是實體經濟和製造業的發展,而是以房地產和金融市場為代表的虛擬經濟。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投資重點轉移到這些領域,脫實向虛急劇蔓延。這種現象的本質,是整個社會浮躁不安,人們信心散失、缺乏安全感,致使虛擬資本不擇手段追逐暴利。

        目前正在發生的,是脫實向虛後的一地雞毛。

        最近幾年,移動互聯網很火。BAT是目前中國了不起的公司,但本質上隻起到了平台和管道的作用。我從不認為中國有了BAT就是王牌在手,因為它們本身不創造水——如果整個社會沒有了水源,管道長期空置反而會生鏽。因此,盡管BAT提高了社會效率、解放了勞動力,卻沒必要去拔高與神化,對製造企業嗤之以鼻。

        金融領域是亂象叢生,“土豪死於信托、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的段子成為最好的注解。盡管金融是社會經濟運轉的重要部分,但不容否認的是,許多逐利的機構本身沒有創造任何價值,隻是通過投機炒作在玩資本的遊戲,他們創造的價值體現在什麽地方?

        再來看樓市。從去年開始,當房市四小龍騰地而起時,整個房地產充斥著得意者的狂歡與失意者的悲歌。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鬆表示,中國在2015年底的居民房貨收入比已高達0.46,超過日本泡沫時期的水平;每一輪房價的上漲,都伴隨著居民杠杆率的持續上升。中國居民杠杆率從2005年的17.1%猛增到2015年的39.9%,今年更是可能超過43%。

        錢是最聰明的,它會流向利潤豐厚的地方,資本用看似最合  理卻又最無情的方式在攫取著越來越小的蛋糕,威逼著人們不斷地加杠杆。這種感覺很酸爽,後果卻很嚴重。

        實業為本,金融為用。我們要回到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高附加值的製造產業。

        中國最缺的不是資本,而是對技術和創新的敬仰與尊重:一方麵,社會氣質驅使個體脫實向虛——社會越多地高談闊論“互聯網+”的神奇、一夜暴富的金融神話,能夠在試驗室裏埋頭鑽研的人就越來越少。

        另一方麵,中國企業缺乏明晰的研發投入體係,研發經費缺乏持續性;企業與高校產、學、研的結合,目前融合度並不高;企業的技術發明專利更多時候是為了拚數量或炒概念,實際價值寥寥;缺乏合理的實體產業政策規劃,體製問題始終嚴重製約著製造產業的轉型升級。

        雖然現在中國智造已在前進的路上,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依然任重道遠。中國製造企業雖然也有技術上的革新,但缺少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而任何缺乏核心技術的模仿創新,將無法根本扭轉中國在製造業領域的弱勢地位,更別說彎道超車。

        毫不誇張地說,國與國技術上競爭的殘酷絲毫不亞於戰爭。縱觀曆史,任何國家的崛起都是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優勢——不管是當初的英國,還是今天的美國、日本、德國,都是挾高附加值製造業睥睨群雄、傲視天下。製造業實力的強弱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興衰。

        過去的兩個世紀,中國一直在打盹。改革開放30年,中國利用“後發優勢”,采用拿來主義與模仿,外加中國人的勤勞,低成本且快速地創造了經濟奇跡,讓我們沒有被拉下太遠。但是,如今的我們發現無法再複製上述玩法時,必定會無所適從。

        今天,我們又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希望如今的中國,能夠自我革新,拋棄金融和地產泡沫,腳踏實地,以板凳坐得10年冷的態度做“中國製造”。否則,目前看起來熱火朝天的資本遊戲,以及所謂的中國夢,就一定是一枕黃粱。

所有跟帖: 

哪裏有數據說明中國製造業衰落了?就算增速放慢,也不能說是衰落吧? -研究研究- 給 研究研究 發送悄悄話 研究研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1/2016 postreply 12:58:3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