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幾次提到了聯產承包產生的巨大作用,通篇講話,給人的一個印象就是,他要徹底放開市場,給人民群眾以徹底的‘創新”自由。
其實考察古今中外各大國的崛起,幾乎無一例外的是自上而下 “改革”。“自下而上”的所謂改革,除了製造大規模的動亂,戰亂,或者社會停滯,幾乎就沒有成功的先例。
中國改革的成功,也是自上而下改革成功的範例。上一旦看準了,大麵積鋪開攤開,立竿見影。
一個國家社會的所謂創新,改革,隻需要占人口不到1%的精英來設計,來製定 。占人口99%人群要做的,就是做螺絲釘。如果讓他們來思考改革,創新,社會一定會陷入紊亂,如果不是動亂話。
讓沒有一定教育背景的農民來經營農場是不現實的。讓城市產業工人從頭造汽車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 農民也好,產業工人也罷,甚至大學生,他們不需要,也不應該去重新發明車輪,創新和完善規則 ,他們要做的,就是 不折不扣,100%按照既定規則辦事。
創新是劉誌軍們的任務。 一個劉誌軍就可以扭轉中國鐵路的進程,其他人無非是去執行而已。如果沒有劉誌軍,正如當初沒有太祖 一樣,中國的鐵路係統還要在黑暗中摸索一陣子,如果能夠摸出出口的話。
現在經濟下行嚴重,主要原因是頂層設計者沒有拿出任何可行的方案讓大家去執行 ,或者說沒有劉誌軍們敢報方案讓上頭定奪。絕對不是什麽改革 不改革的問題,與當初所謂的強刺激也沒關係。無論是強刺激或者微刺激,歸根到底都要刺激。中國就是需要16-17萬公裏的高速公路,7-9億噸的鋼鐵,20-30億千瓦的發電裝機容量。。。大數都在那兒擺著,你早晚得完成實現它。強刺激早完成,微刺激晚完成,反正早晚得把這個事幹完。而且早 完成比晚完成好。
國民經濟無非就是投資,消費,出口。一個時期內,國民的消費基本是穩定的,不可能大起大落,也不允許大起大落;出口現在基本是不可控的。剩下就是投資了。微調也好 ,精準投也好,科學投也好,無論如何玩弄術語,如果不投錢,不真金白銀成萬億砸下去,經濟肯定上不去 。所謂轉結構,產業轉移,升級等等,就整個國民經濟而言 ,就是個左右手互換的遊戲 ,靠這個來扭轉經濟下行,傻子都知道基本就是扯蛋。
增長終極目標就是充分就業,防止大起大落。在生產力不可能一短時間突變情況下,那麽除了基建,服務業等長期產業 是指望不上的。
來個地級市,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縣鄉通二級路,村村 組祖通水寧路這麽 個硬指標如何?下邊有了目標和方向,再高速增長個10年 ,是沒有任何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