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不行了!60%區域倒閉企業比新增的多
人們似乎普遍認為,現在的美國經濟遭到太多的破壞,發生了太多的震蕩。然而最新經濟數據卻與這個結論相左。美國經濟事實上因太少的“創造力”而備受煎熬,並非太多的破壞,這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令人驚訝的是,美國人現在比以往更不思進取——創業激情消失、搬到另一個地區或者跳槽。一切都表明,美國經濟和創造就業機會的引擎正迅速放慢運轉。
資料圖1:新公司數量、工作搬遷、跳槽數據圖
美國的經濟引擎已經失去了動力
試想一下,盡管全球經濟發了大規模的改變,但是在過去四十年裏美國企業倒閉率卻相當穩定。相反,創業率暴跌,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該指標已經減少了一半,其中也包括大蕭條期間嚴重下滑。從小型夫妻店到高科技企業,新企業的增量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少。
這是為何?新企業是創造性破壞中創造性的那部分。它們幫助經濟不斷保持再生狀態,能夠取代奄奄一息的行業,促進現存企業競爭,創造出新的高薪酬就業機會。當它們消失時,創造性破壞的循環失去了平衡。這是美國現狀麵臨的核心經濟問題。
資料圖2:新創業公司占比率長期下降
簡言之,美國喪失了過去一個世紀幫助美國維持繁榮狀態的經濟活力。不管大家如何看,活力正從美國這張地圖上消退。其結果是,社會不平等現象將越發嚴重,勞動者的工資將更少,市場競爭將越來越少。
經濟大蕭條標誌著新企業創造的曆史性轉折點。
由於大蕭條的突然發生,經濟受到震蕩,經濟的創造循環業因此失衡。這是曆史上第一次美國經曆了新企業創造量暴跌的局麵——企業倒閉速度甚至快於新企業誕生的速度。
下圖顯示了每年美國經濟中企業誕生量和倒閉量的差的變化情況
資料圖3:每年新誕生企業和倒閉企業的數量差
在一段時間內,新生企業的數量陷入停滯。在2010年至2014年這段恢複期內,經濟僅新增了逾10萬家企業。而在1983年至1987年恢複期,美國經濟規模要比現在的小得多,但是當時美國經濟新增了近50萬個新企業。
資料圖4:不同時期內,全球增長的新企業數量
消退的活力是區域不平等的驅動力
不僅僅新企業的誕生率和數量在下跌。創業優勢現在主要集中在十幾個在全國經濟減速發展期間仍成功保持經濟恢複力的大都市。而從工業為主的中西部到南部農村地區再到東北部城市中心區的美國數個區域,創業量都處於曆史低位。從2010年至2014年,五大都市——紐約、邁阿密、洛杉磯、休斯頓和達拉斯的創業量相當於美國其他地區創業量的總和。
在四個最近的擴張期內,都市地區是創業的主力地區。
資料圖5:三個時間段內,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公司分布圖
活力消退時代構成了老企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普通公司都比以往任何時候的公司更老,有74%的勞動人口是這些老企業中的一個的員工,而該老企業麵臨越來越少的的競爭,因為創業量不斷減少。
資料圖6:1992與2014年,至少成立16年的公司占比,以及老員工占比
1997年至2012年,三分之二的美國產業出現市場集中化加劇的現象,美國近一半的行業存在著四大公司占據至少25%的市場份額的情況。與此同時企業利潤達到了尤其高的水平,這也是因為產業變得越來越由數個大企業主導。
資料圖7:66%的企業在1997-2012年集中性盈利
經濟集中性攀升意味著美國勞動人口的機會更少。
在就業市場人們感受到了經濟活力消退的影響。新企業是勞動力需求的重要源頭,也是未來就業的主要生成器。
資料圖8:僅2014年新公司創造崗位近100萬個
事實上,美國幾乎所有淨新增工作本應來自新企業。在大多數時候,老企業解雇的員工數量要高於雇傭的數量。
資料圖9:1992年-2014年不同年份的公司平均崗位創造數量
由於勞動力麵臨的就業選擇越來越少,工資水平越來越低,勞動力參與率也受到重創。現在要逆轉這些趨勢已經太遲,但是現在必須有所行動。毫無疑問,美國經濟正處於複雜而富有挑戰性的時期,迫切需要其決策者做出新的回應。然而,阻力也很強勁。決策者們必須做好采取多方麵措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