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三兄妹放棄美國生活 定居中國香格裏拉(組圖)
2003年,當來自紐約的馬利克家三兄妹第一次踏上香格裏拉的土地時,他們就被這裏的美深深震撼。但是,這些生活在偏遠山區農民的貧困卻令人揪心——大多數家庭年收入僅在300美元左右,他們忍不住想做點什麽。為此,他們放棄了美國的舒適生活,來到香格裏拉,開啟了咖啡和蜂蜜的甜蜜事業。供圖/香格裏拉農場編輯/劉淑芬
三兄妹的父親馬和勵·馬利克,曾擔任聯合國係統駐華協調代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小時候,三兄妹因為父母的工作地點不斷轉移,停留過數個國家,但是,2003年踏上香格裏拉後,他們決定留在中國
2005年,三兄妹的母親馬利克夫人在香格裏拉創辦了雲南山地遺產基金會,並建立了香格裏拉手工藝品中心。三兄妹那時經常去香格裏拉參觀和服務,很快就熟悉了當地的地理環境和特色農產品,同時也了解到,雲南雖然生物多樣性豐富,卻是中國第二大貧困省,這裏的人均年收入隻有2000元,大家忍不住想做點什麽。
2009年,大姐沙莎和二姐阿裏亞創辦了香格裏拉農場。沙莎畢業於紐約大學和英國中央聖馬丁學院的,為了辦農場,她辭去了奧美公司高級藝術總監的職務。阿裏亞畢業於劍橋大學發展學專業,創辦農場前,她在非洲一個發展項目做與經濟發展有關的工作。姐妹倆分別以自己在設計和經濟領域的特長,開始了香格裏拉農場的工作。
香格裏拉農場是一家社會企業,他們奉行“公平交易”的信條,以每一高質量產品高於市場收購價2-5元的價格從農民那裏收購雲南當地特產——高質量的咖啡豆、蜂蜜等,包裝以後投入市場,收入的20%通過雲南山地遺產基金會回饋給香格裏拉地區的農民,支持當地發展。
在父親的提議下,沙莎和阿裏亞把蜂蜜作為農場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產品。由於技術難度低、對環境影響小,很多國家把養蜂作為提高貧困地區居民收入的方式之一。中國是最大的蜂蜜生產國,但純蜂蜜產量有限,而擁有豐饒土地和優質蜂蜜的香格裏拉蜂農卻因為交通不便,很難將自己的蜂蜜銷入市場。
與香格裏拉農場合作的養蜂人大約有兩三百家,有的是隻有一兩個蜂箱的散戶,有的是有100多個蜂箱的專業養蜂人。之前,這些養蜂人也對外出售蜂蜜,但數量很少,而且出售價格低。
要保證蜂蜜100%有機,必須要有沒有受過汙染的蜜源,還有健康的蜜蜂。與生活在原生態或自然保護區內的農民們合作,最大的好處就是周圍的環境都是無汙染的。而與之相對的,商業養蜂更依賴化學藥劑——包括抗生素、農藥和殺蟲劑來保證其蜂蜜產量的最大化。
產自香格裏拉的蜂蜜,每年取蜜一次,雲南其他地方每年取蜜兩次。控製取蜜次數,一來是為了保證取出的都是自然的成熟蜜,二來也是讓蜜蜂有足夠的休息。
除了幫農戶們銷售蜂蜜,農場還找來養蜂專家給農戶們教授科學養蜂方法。傳統蜂箱適用於野生蜜蜂的采蜜釀蜜,但用於大批量的養殖蜜蜂則很不合適。阿裏亞請來了擁有10多年養蜂經驗同時兼任美國養蜂聯合會代言人的Katie,與農業大學的專家一起傳授養蜂知識和技術給當地農戶。這對當地不識字的蜂農來說非常困難,但他們用心學習。
除了蜂蜜,香格裏拉農場的另一特色產品是雲南產的有機咖啡。在國內市場,進口咖啡一直以來都是主流,但其實雲南是全球五大咖啡豆種植地之一。
香格裏拉農場的咖啡是由合作的咖啡種植農戶在海拔800-1200米的自然保護區種植的,那裏的環境、土壤對咖啡種植來說非常合適,咖啡樹長勢也非常好。
雲南本地咖啡是小粒咖啡,但是香格裏拉農場有許多不同的咖啡,三兄妹從世界各地的咖啡發源地進口咖啡樹,然後在農場種植。
香格裏拉當地的農戶收獲咖啡果。
收獲的咖啡果。
有機種植出來的咖啡,經過手工挑選和水洗加工之後,精心烘焙,生產出四種口味的咖啡。
香格裏拉農場的咖啡產品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因為相比進口咖啡,香格裏拉農場的咖啡價格更公道,但品質和口感絲毫不遜色。
如今,香格裏拉農場的有機蜂蜜和咖啡已經實現了生產銷售的良性運轉,馬利克夫人的手工藝品店也在幫助當地人增加收入的同時,增開了免費圖書館,定期還會有誌願者來這裏,給孩子們教授英文。
馬利克三兄妹與中國已結緣十餘年,這個過程艱辛甜蜜交融。由於山區農民教育情況的限製及環保公益目前在中國的受重視程度的不足,他們的創業之路充滿艱辛,但他們的夢想不會熄滅,因為他們有著對香格裏拉的熱愛,對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的堅持,對始終提供給消費者最安全最天然的食品的承諾。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