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禪 芋艿.茨菇

 

茨菇屬於平實的粗菜果蔬落腳貨,既上不了酒水台也不出現在大雅之堂!

阿奶屬於平實的勤儉持家老法人,順應不時不吃的老法過日子飲食規矩!

 

茨菇第一種吃法是剛上市的時節,阿奶選擇在飯鑊上焓。

十月的桂花飄香時節,阿奶從不像外婆講究吃大閘蟹,

而是從花園池塘裏拔出些茨菇,折斷了莖葉,

一邊洗幹淨茨菇的淤泥,

一邊說十月的茨菇是時鮮貨,

在飯鑊上焓了吃,可以少淘一把米,

茨菇可以當飯又當菜,整鑊飯噴香!清香撲鼻!

 

外婆笑阿奶是為了節省油鹽醬醋才在飯鑊上焓的!

外婆笑阿奶是為了節省煤氣才在燒柴爿的行灶上燒飯的!

 

我是不喜歡吃蔬菜的,但是當阿奶掀開鑊蓋時,

那股柴爿燒大米和茨菇的特有清香沁入心脾!

讓我領會了素食的清新魅力!

 

外婆並沒有說錯——阿奶是節約人,省省地過著日子。

茨菇的第二種吃法,阿奶還是節省的吃法!

 

夏天阿奶是勿吃紅燒肉的,隻吃些寡淡的蔬果。

到了秋末初冬才會買回一塊肋條肉燒紅燒肉,

阿奶每次也隻吃臭豆腐大小的一半,

一碗肉橫燒豎燒油肉都化成透明晶亮的油了,

冷卻下來的那碗肉表麵結成一層大理石一樣的豬油。

 

阿奶會去池塘裏把剩下的茨菇全拔起來,洗淨後切塊,不舍得刨皮的。

把那碗燒了幾天的紅燒肉用大鐵鑊子小火燜著,加入一大碗茨菇。

鑊子冒白氣後一會兒後,鍋內的茨菇已吸飽了油水,

掀開鑊蓋一股肉香和茨菇的清香相互纏繞撲麵而來,

讓我這個不吃紅燒肉的人也垂涎欲滴!

 

阿奶說茨菇有了肉的味道就是又一碗紅燒肉了,

肉湯搗飯浪費的,還是放點茨菇實惠啊!

 

剛來時這裏沒有芋艿,前二天看到芋艿要賣到十幾刀澳元一公斤!

想想如果阿奶曉得芋艿要賣三十幾塊一斤,

她肯定要說一個月工資隻夠吃二斤芋艿是勿要活了!

哈哈哈!她要嚇壞的。

 

祖先已逝了,我的祖先通過我而延續!

先人的才智、經驗、心性、幸福和痛楚傳遞給我。

存在於我的每個細胞內,包括我的父母也存在於我每個細胞吧!

 

我從來不是個體,我的體內住著一脈相承的血脈至親!

 

愛生活,就愛食物吧!

平頭百姓的最普通食物揭示了平實生活的禪意境界——靜 和!

 

我的快樂理所當然地會分享給祖先,

祖先的禪意境界也時刻讓我的心可以安守靜默,

感受心意相通的美好!

民 依食,為天!

 

想起茨菇就會想起阿奶的勤儉平和的過日子做派。

阿奶會說每一種蔬果都是老天爺的賞賜!

 

墨爾本七月的連綿冬雨,已經下了足足三周!

心緒都黯淡了!

視覺所及之處都是黑、白、灰的高調影像了。

和四腳孩子在清冷的冬雨裏,

止語、靜默、傾聽、正念地每一次呼吸、邁出一步,

禪行在異國黑、白、灰的意境裏,心輕輕地回到了故鄉的仲夏。

內心漸漸清晰浮現出上海老窩裏廂雷陣雨後的粉色翠綠。

 

粉色和翠綠是芋艿和茨菇演繹的!

芋艿的葉子是粉色翠綠的,像一張放大的尤加利樹葉,圓心下是一根長長的莖稈。

仲夏的烈日下,葉子上一層綿密的柔毛是倒伏的,

整張葉子在白熾的陽光下呈現粉色的翠綠,

隨風搖曳的仙氣消褪了心中的暑熱,

象濱田英明的色彩——高對比度的粉色,人間幹淨脫俗的清爽柔情!

 

在上海仲夏的雷陣雨裏的芋艿葉子是有一層水晶冰清純白色的,

那是葉麵上所有純白的絨毛都象一把把小陽傘撐開來了!

小雨滴落在葉麵上都被小陽傘接著形成一個個小珍珠,

小珍珠一個個滑到了葉麵的圓心裏,而成了數個大珍珠,最終成了一個大珍珠。

 

風一吹過,莖稈帶動葉子隨風一晃,白潤的珍珠就滑過無數小陽傘,

滾落到池塘的水麵上瞬間消失了,真是從哪裏來還是回哪裏去!

 

如果是下大的雷陣雨,豆大的雨點顆顆打在葉麵上,

純白色的絨毛瞬間將雨點變成一顆顆渾圓的珍珠,

芋艿葉子也隨著雨點的衝擊力而借勢優雅擺動,

將一顆顆雨點變成的珍珠滑落、彈落、滾落到冒著暑氣的池塘裏。

 

無論天氣的變化,芋艿葉子總是保持著粉色的翠綠,

或許沒有蓮花的驚豔暗香,所以芋艿的葉子更加有脫俗的清麗粉黛感吧!

 

茨菇的葉子是放大的本茨徽標,就是翠綠色的生機勃勃!

茨菇的葉子沒有芋艿葉子的精致絨毛,完美的圓形,嫵媚的粉色,

但是一如既往的翠綠色讓人也覺得真實而可愛!

暑天烈日下是濃墨的翠綠,雨中是濕漉漉的稚嫩的翠綠。

 

在異國他鄉的小徑上輕輕和四腳孩子共行,

不戴耳機,靜聽他嗅著空氣裏的新鮮氣息而開心喘息!

那一刹感受到了生命的蓬勃,

感受時光裏爸爸姆媽、阿奶老爹給我的愛!

 

禪意有很多種,

他們教會我的是靜聽自己的心聲,

他們教會我的是和氣與自己相處。

謝謝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