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過各位參與研究並分享心得。我基本上同意大家的觀點。人越多,看的就越準,越到位。
作品的優缺點大致都反映出來了。我認為總體上具備不錯的功力。章法雖然屬於展覽體或快餐體,但形式上的美還是可以肯定的。畢竟現代人能跟古人叫板的地方也隻有章法了,尤其是草書章法方麵,進步尤甚。
筆法表現出一定的豐富性,提按,絞轉,中側鋒並用。但絕對不夠精致,在起行收三方麵都不夠果斷,大氣。好多地方有偏鋒,致使線條質感明顯不足。有些地方還出現了鬆垮、遲滯。過渡乏力,不自然。這與作者使用長鋒羊毫筆有一定關係。
結字上仍有大的改善空間,象鸝,黃,自,橫等自家法度多了些。有些字缺乏精神,如晚字。另外,連寫字組過長也不一定好,有時反而會成為另一種刻板。
墨法上求新。善用宿墨,有好也有不好。好者筆墨分色,產生了新的意象。但此作過度使用此技,斑斑點點到處都是,效果上反受其害,細看之下作品有被汙的感覺。事不過三,適度最佳。
我對印法缺少研究。似乎此作作者也不太重視。兩方印章似乎都不得其所,是否可以稍微改進一下?
最後,選用的此幅作品有個特點,就是“要好不好,不好還好”。因此兩方麵的意見都可以傾聽。助人進步,止於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