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就是這樣地學書法

來源: 姚順 2023-10-11 03:51:4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750 bytes)

自己就是這樣地學書法

 

喜歡寫小楷。也越來越敢不再謙辭連連“不是書法,就是個寫寫字”了。自己搗鼓這東東裏,著實有不少道道。而且不斷搗鼓,不斷有悟。弄得都不敢睡前寫字了,一寫就興奮,接著睡,睡不著。

 

畫家友人湊過來看,說,這書法,不把字玩死才怪。

 

氣,一點兒都沒有。服氣,滿腹的。

 

夕陽產業,尚有餘暉罩著,怎麽也是陽光。中國書法,沉舟側畔,木腐釘渣。

 

但自己就是好這一口。你說,質地會好到哪兒去。每與畫家友人聊字畫,明明地方感到他在造特斯拉,自己在琢磨怎麽才能更好地推獨輪車。

 

自己好這一口,其實是實體驗證“不讀或少讀中國書,多讀外國書”的教訓。體會有:

 

一,這玩藝兒,不把你往上推成美,卻讓你上癮。有時寫得老婆叫幹點有用的事,就是磨嘰不丟筆。有了點筆法上結字上的小感悟,“小人得誌真可怕”的意思,竊竊一肚子的。這感悟積攢得多,自己也變得鬼起來,說起寫字的卯竅來,竟會看人下菜了。癮所致,這已經算是不錯的了。自己的好,是尚未說“你也想學書法嗎?”之類的話,拖人下水。

 

  ,瞎耽誤功夫。

 

早年,隻要稍有點好玩的,放暑假了,怎麽也不會去打開那本卷巴卷巴在一角落裏的柳字選字帖來臨摹。

 

臨摹,八成並不在專心於學,而在學裝。

 

千百年來,沒人明說,書法之法是什麽的。周邊的大人包括老師,也對寫字神茲巫茲的。什麽“字無百日功”“寫盡三缸水,一點像羲之”之類。這樣的氛圍之下,寫字變成畫字,結字就是裝蒜。

 

而且,沒個盡頭。人都快無邊落木了,仍是一筆也沒寫對過。當下書協主席孫曉雲在她寫的《書法有法》中,就寫過這樣的煩惱。

 

幾十年間蠻可以耍一耍的時光卻給這無用功給耗掉了。一聽到人說童子功,就來氣。“童子無知”,多好,打彈弓,滑滑梯,蹦蹦跳跳;“躬逢盛宴”,小老頭!

 

幾十年的自己,學裝,而且是不得法地裝,氣死人不氣死人?

 

三,書法之法就是筆法,學它,很難不學成學玩心眼的。

 

王羲之不教兒子王獻之筆法。隻在路過時見他寫的我字少一點,就點上。讓孩子他媽告訴兒子:你寫盡了三缸水,就這一點像你爸。這是個什麽爸?這兒子也不責怪,而是悄悄學得了。之後當別人問及“你的字和你爸比,你的看法是?”時答道:比他好。(議:讚這膽子)。可好在哪?怎麽才會的?不予回答,你猜去吧?這就叫有其父必有其子。接著,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

 

眼睛很幹淨的畫家,見過;眼睛一點沒有鬼的書法家,見過嗎?轉筆法,黃賓虹用根紅線粘在筆上讓學生注意,你注意到沒注意到,那是你的事。轉筆之微,別說不告訴你不知道,告訴你也不見得看得出。聽得到林散之的徒弟們稱讚林散之的字,有股仙氣。聽見過他們說看見林老執筆的描述嗎?(猜:很少看到;或,屬於要保密的。)

 

這,多容易變成心眼窩啊!也就是“秘方”。在中國,啥啥,一變成秘方,就玩完了,勾股定理玩完了,漢代真空實驗玩完了,明代的萬戶的火箭玩完了,曆代的中醫玩完了,書法,其實也給玩完了。

 

書法之筆法,古人從沒說清楚過。去讀 秦:李斯《論用筆》 

  漢:蔡邕《九勢》 

  《筆論》 

  漢:衛恒《四體書勢》 

        孫過庭的《書譜》等,以為,不是說不清,而是沒那個水平和能力說得清。中華民族的腦瓜的隻靈光在:“陰陽之氣”“天時地利人和”“信則靈,不信則不靈”“隻要功夫深 鐵杵磨成針”….. 像是說理論道,其實就是鬥心眼。書法不例外,晉以降到孫曉雲寫出《書法有法》,所有書法家全在玩鬥心眼。

 

所以,不能說學書法,就是學壞,但一定學不好。甚至可以成為箴言:書法家者,離遠點!

 

讓自己自悲得還要悲下去的是,除了好這一口,就沒別的好了。每天都寫幾頁,還自珍,放滿了這個抽屜,再放滿另一個。自己也快變成個廢紙簍了。知道“毛病”,無奈“膏肓”。也好一根火柴的事兒。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