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原創與模仿 - 從葉永青“抄襲”事件說起

來源: 雲易 2019-03-04 06:25: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0274 bytes)

 

1,葉永青“抄襲”事件

葉永青是80年代初川美畢業的高材生,現任四川美院教授,享譽海內外的高產藝術家,可謂當代中國當代美術的棟梁之一。近日一位比利時畫家西爾萬(Christine Silvain)在網上撰文稱葉永青長期模仿他的作品,並拿出他的作品和葉永青的“偽作”做對照。從西爾萬提供的幾張作品來看,葉永青和他的作品之間的相似度的確極高。葉不但用了西爾萬的一些符號,有兩張連構圖都幾乎一樣。由於葉永青的知名度遠遠高於西爾萬,其“偽作”價格也遠遠超出了西爾萬的價格,由此西爾萬大呼自己的藝術遭到剽竊,呼籲各畫廊及拍賣行對葉進行製裁。

此事在美術界已經鬧得沸沸揚揚,界外也流傳開來。一時間葉永青大有從雲端跌落深淵的趨勢。

中國人抄襲剽竊在國際上已經名聲敗壞,多一個藝術家抄襲大概不是新聞。但剛聽到這個消息筆者還是深感失望,畢竟在四川美院讀書時葉永青是我非常欽佩的年輕老師。失望之餘,我開始在網上搜索葉永青的作品。出乎意料的是,細查一番之後我非但沒有失望,反而對葉永青後來的一些作品非常欣賞。我20多年前出國之後對大陸的美術界幾乎毫無接觸,對葉的作品印象定格在90年代初。在網上看了不少他後來的很多不同風格的作品,尤其喜歡一列以鳥為題材的作品。這一些列作品筆墨簡練,視覺效果遊弋於平麵與立體感之間,筆墨中既有八大山人的精煉老辣,又有克裏(瑞士現代抽象畫家)兒戲般的玩味。我不禁感到葉永青真是無愧其名。

再比較葉永青的“偽作”和西爾萬的原作,盡管構圖、符號等等相似,但我卻能基本看出細微的風格差別。我對西爾萬的作品可以說沒有任何感應,覺得其畫中的各元素之間過於分割,而葉永青畫中的各元素之間則是一種有機的合成。加上葉用筆瀟灑自如,畫風更有一種形散意不散的內在韻律。所以我初步認為葉永青抄襲了西爾萬的“形”,但“神”則完全屬於他自己。

西爾萬原作和葉永青“仿作”對比
 

 

2,原創與抄襲以及繪畫藝術語言的實質

也許我上麵對葉和西作品之間的比較難以讓人信服。藝術欣賞本來就是很個人化的事務,所以如果有人不同意我的觀點,我完全接受。我寫此文的目的也非要說服讀者,而意在借這個機會闡述自己對藝術原創性的一些理解。

在搞清一件繪畫作品是抄襲還是原創之前,我以為首先須思考繪畫藝術究竟是一種什麽樣的語言,並且這種語言傳達的是一種什麽樣的精神內涵。

一般人看畫以像與不像為標準。這是非常背離藝術本質的審美方式。要理解繪畫藝術的本質,首先要搞清楚繪畫藝術是什麽。繪畫藝術不是簡單再現自然的照相機,而是一種表達人的主觀世界的語言。如果說組成一般語言的元素為字、詞、句,語法句法等等,組成繪畫語言的元素就是點、線、麵、色彩以及明暗、構圖等等。一般日常語言多傳達人的思想概念,藝術語言則主要傳達人精神世界中的感性內容,比如情緒,意境,等等(雖然藝術也能傳達一定程度的思想概念)。比如一張風景畫所要表達的並非僅僅是風景,而更是畫家對風景的感受。所以麵對同樣的風景,不同的畫家通過對繪畫語言元素的不同處理而畫出不同的意境,給人以不同的享受。一般人欣賞繪畫時的最大的誤區就是隻注意看畫中的具象內容,而忽略了繪畫的真實內涵-意境,或情緒。

如果說對寫實繪畫我們都不能完全憑畫家對題材描繪的真實與否去衡量作品的高低,抽象藝術就更不可能用這樣的方法衡量其藝術價值了。麵對一張抽象繪畫作品,我們隻能從繪畫語言本身--點、線、麵、形與色等等 – 的角度去衡量或欣賞。這裏我們舉書法的例子就可能很容易理解。書法是抽象的筆畫組合,其中沒有任何具象的內容,但之所以我們仍然能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就是因為點、線、麵這種最基本的視覺語言本身能對我們的視覺產生感應(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傳統藝術中是存在抽象藝術的)。書法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每個字的所有筆劃組合都基本上是既定的。如果把一個字等同於一張畫,這個字的筆劃組合就是一張畫的基本構圖。那麽既然構圖預定了,是否每個人寫出的字就應該是完全一樣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都能一眼看出不同書法家的不同風格。這是因為書法家們在處理這些筆畫上的方式是不同的:筆畫粗細的不一,筆畫的走向或筆畫之間的距離不一,等等。 由此不難看出,雖然王羲之和顏真卿都寫過同樣的字,用同樣的符號,幾乎同樣的構圖,但他們並沒有彼此抄襲,因為二者書寫的方式不一;張三和李四都畫一個蘋果,不等於彼此抄襲,因為二者處理蘋果的方式不一樣。對視覺語言元素的不同運用或處理,導致繪畫作品最終傳達不同的情緒,和觀者之間產生不同的化學感應。這種情緒、化學感應,或者說生命感染力,這才是藝術語言所表達的真正內涵。

在此我在挑戰的一種最常見的,甚至包括很多專業人士都持有的看法,即形式的相似等同於內涵的相似。如果讀者同意我前麵對藝術原創性的定義,則會自然得出結論,形式的相似不等於內涵的相似。由此葉永青的對西爾萬的作品的抄襲是僅限於形式上的,內涵上的原創價值仍然存在。這恰恰是葉的高明之處,因為我看到太多的二、三流畫家在風格上模仿他人,絞盡腦汁轉彎抹角地避免形式上的模仿痕跡,結果最後的作品還是沒有任何獨到的內涵。

其實美術史上抄襲的事實大量存在。不用提當今中國美術界,就是西方美術上也能找出很多例子。排開借鑒、模仿和抄襲這些微妙模糊的概念不說,追根究底,一個畫家賴以立足的應該是屬於他們自己個人的東西。比如畢加索除了那些模仿他人的作品之外,還有大量的完全屬於他自己的作品。同樣,葉永青除了“抄襲”的那幾張以外,我還看到了他大量的從內容到形式完全獨創的作品。所以我個人對葉的原創性是毫不懷疑的。

但畢竟葉永青抄襲了西爾萬的很多東西,對這個事實我認為可用“借用”二字。如果葉永青當初在辦畫展時表明自己“借用”了西爾萬作品的形式,對西爾萬給自己靈感表示感激(Tribute to Silvain),那現在可能根本不會有任何問題。很可惜,也許是因為中國人普遍缺乏版權意識導致他當時沒有這樣做。根據網上資料,葉永青最早“抄襲”西爾萬的畫是在90年代初,可想當時中國人的確還非常缺乏知識產權意識。而後來葉名氣衝天,畫廊拍賣行在明知有抄襲西爾萬的痕跡後仍然繼續拍賣那些畫,大概也是他所無心或無法控製的了。

總之,抄襲的行為是存在,葉沒有對西爾萬作任何表示更是一種道義上的失誤。但我個人認為葉永青作品的藝術原創價值(注:藝術價值,非金錢價值)不變。

3,繪畫藝術中的匠氣與靈氣

葉永青的藝術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是他超越了一般畫家的匠氣。所謂“匠氣”,就是把藝術語言當成再現外在現實的工具被動地描摹現實的作畫風格。這樣的作品沒有對技術和現實的超越,在本質上和任何一種工匠產品毫無二致。所謂靈氣,就是畫家不再受技術和現實的控製,用繪畫語言隨心所欲地表達主觀自我的創作風格。這是繪畫藝術從工匠勞作上升到精神創造的標誌。簡單地說,匠氣是對現實的模仿,靈氣是對現實的超越,而從表達主觀世界。

西方古典寫實畫家中大多數都不過是匠氣“大師”。他們一般或以再現自然為目的,或以給文學故事作插圖為宗旨,作品幾乎沒有傳達任何畫家的主觀世界。有了照相機之後西方畫家們感到這種對現實的單一模仿毫無出路,於是開始尋求主觀印象,表達內在個性,後來的抽象派甚至要徹底撕碎可見的具象世界,目的就是要突破這個工匠勞作的性質。中國古代繪畫講究意境,一開始就拒絕對自然的被動模仿,所以中國傳統藝術中不乏靈氣十足的畫家和作品。現代中國開放後很多寫實畫家反而開始走西方匠氣這條老路。

匠氣和靈氣的區別,除了這個本質內涵的區別以外,還在於作畫的過程。匠氣的繪畫製作過程是被動的,工匠似的,期間畫家不需要有任何靈感的指引;靈氣的創作過程則是畫家靈魂釋放的過程,所以每一條線、每一塊色甚至每一筆,都完全受畫家的靈感驅動。不用說西方古典繪畫大多都是匠氣的典型,就是很多現代繪畫中也有不少匠氣作品。個人認為美國的羅克韋爾和懷斯的某些作品均屬匠氣之作,因為這些作品給人感覺就是在用繪畫講文學故事,類似中世紀的宗教故事插圖。這種繪畫的過程一般就是先預設一種場麵,然後擺好模特兒,之後就一筆筆的工匠一樣的描摹,作畫的過程和修建房屋的建築過程毫無二致。羅中立的《父親》更是匠氣之作的典型。

這樣的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其傳達的內涵均可以被其它藝術媒介替代,比如攝影。由此我認為它們不算是純粹的繪畫藝術作品。

羅克韋爾作品
懷斯作品

回過頭看葉永青的作品,點線麵色彩起落有致,筆觸揮灑自如,顯然是豐富的靈感結晶。葉的早期繪畫深受西方抽象藝術的影響,後期畫國畫之後更融合了中國古典藝術的精華,再加上他本身自帶的文學詩人氣質,可謂集中西繪畫藝術的精髓的文人畫家。

 

葉永青作品
葉永青作品
葉永青作品
葉永青作品

 

4,藝術的商業化與人的異化

現代人很多都把藝術看得神秘又神聖,高不可攀的樣子,其實藝術和人類其他任何一種精神勞作一樣,無非是一種生命的內在需要。人有喜樂,自然有表達的欲望,看到美,有再現的欲望,“情動於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表達出來成為作品,和他人分享,彼此收益,所以珍惜。就這麽簡單。藝術本應該是離生命最近的東西,藝術家也沒有任何理由高人一等,但隨著人類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很多人離藝術越來越遠,更由於藝術的商業化的炒作,以及很多其它更複雜的曆史及政治原因,藝術在當代社會已是麵目全非,藝術家在中國更成為一個特權階層。中國當今藝術屆精偽混雜,太多的人打著藝術旗號糊弄外行,獲取暴利。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異化現象,而這個異化現象在當今中國走到極端,其程度遠遠超過了西方社會,也超過人類史上任何一個時期。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把這個腐敗墮落的社會現象嚴格地和個人的藝術才能及道德品質區分開。賣上天價的作品並不一定就好,這應該成為家喻戶曉的常識;抄襲的行為是不道德的,這也應該是常識。然而在思考葉永青的個例時我們不能不看到,人是文化動物,在中國這個抄襲非但不受懲罰反而被鼓勵的文化環境中,不受影響也是很難的。所以在譴責文化風氣和抄襲行為的同時,我理解葉永青的失誤。

如果葉永青事件導致了大多數人認識到當代中國藝術界的的腐敗與墮落,那應該是一件非常具有積極意義的事件。中國美術界打著藝術的旗號賺夠了虛名和財富,養肥了一大堆不學無術之人,實在應該坍塌。隻是這個引爆坍塌的導火線,卻是一個在我眼裏極富於創造力的真正的藝術家。

世界就如此荒誕。

--------------------------------------------------------

03/03/2019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圖看不到 -Bellemom- 給 Bellemom 發送悄悄話 Bellemo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4/2019 postreply 11:59:0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