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熙載夜宴圖》隱藏的密碼

來源: 都是國貨 2017-09-18 08:11:0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715 bytes)

《韓熙載夜宴圖》隱藏的密碼

 

畫麵解讀

《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幅長3.335米的手卷,其中繪畫部分涵蓋了總共五個場景,總共畫了46人(其中女21人,男25人)有些人物頻繁出現。如韓熙載在畫中出現五次,有左側、右側和四分之三正麵像。見下圖。

第一段:聽樂

這個場景的人物眾多,計75女總共12人。大家圍坐一起,觀賞左下角歌伎的琵琶演奏。參照畫尾文字部分(佚名行書跋)中的記載,再結合圖像中人物的年齡,衣飾和姿態,大體能夠斷定人物身份。下圖為“聽樂”段和拖尾處的書跋。

右側坐於榻上的兩人分別是青衣長者韓熙載和紅衣青年狀元郎粲,兩人之間擺放一張小桌,臥榻前還有一張放滿杯盤的長桌。長桌上方麵向觀眾 的人物是紫微郎朱銑,相當於宣傳部起草詔書的文官,是南唐著名的書法家。他雙手抱於胸前,行“叉手禮”,一種始於唐代,盛行於宋代的禮儀。他的對麵是教坊 副使李家明,是宮廷中教授樂舞、戲劇的“樂隊指揮”。他經常來韓熙載家中培訓歌伎。畫中他右手持拍板,正在為演奏琵琶的妹妹伴奏。見下圖。

再左側的一組人物中坐在條案邊扭轉身的是太常博士陳致雍,禮部負責典禮的小官,卻是韓府的常客(有人將此人認定為李家明)。他右邊是兩位韓府的歌伎,其中個子小的藍衣少女叫王屋山,韓熙載最為寵愛的女孩。她們身後是兩位青衣少年,韓熙載的弟子,手拿拍板的叫舒雅。見下圖。

首段畫麵最左側,是一位正在演奏的女士,她是李家明的妹妹,韓的寵姬。值得一提的是,李氏持琴的姿勢是“橫持”,而非現代琵琶演奏時的 “豎持”。曲頸琵琶以撥子彈奏,上麵布滿了絢麗的圖案。古琵琶傳世極少,日本奈良正倉院就保存著幾把唐代名琴,據說是唐玄宗,楊貴妃的禮物,見下圖。

本段中的構圖是由人物圍出的一個圓形,大部分的人目光凝聚在左下角的樂者身上,看似正在聽樂,實際上“演奏”僅僅是一個表麵的載體,真 正的內涵是“聲色”。畫家通過人物的不同姿態,來展現男人們對於欲望的渴求程度。他們有的正襟危坐、裝腔掩飾,有的欲言又止、進退兩難,還有的已經是躍躍 欲試、如坐針氈了。見下圖。

蓄養歌伎在當時是主人社會地位和財富的體現。這些未成年少女表麵上能歌善舞,實際上是男權社會的泄欲工具(據畫作後部葉恭綽先生的跋中 記載:圖中眾女子皆“婦人裝”,因為她們的發髻無一雙鬟,而雙鬟是唐宋女子未破瓜之證)。象韓熙載這樣聚眾享樂,令眾歌伎與客人雜處且行為不檢的,在當時 社會中,也算是違反常規的。

首段畫中十分含蓄且不失體麵地點明了“情色”主題:一處是畫作最右側的起首處,繪製出一張床,上麵隱約一床紅被,被裏還似乎裹著人,邊上擺放一把琵琶,暗示人物身份。床尾有一高一低兩付衣架,上麵還搭著紅色衣袍。整體設計就像寫文章“起首點題”一樣。

第二處,在左上角屏風後,一個歌伎探出身,沒有觀看演奏者,而是凝視著眾賓客,好像充滿好奇。

眾人中隻有韓熙載比較鬱鬱寡歡、超然物外,搭在腿上的左手,有些略感無聊狀的鬆弛。

第二段:觀舞

本段總計8人,從上一段的“遠觀近看”,發展到此段的“置身其中”。其投入程度 也各不相同:韓熙載更換便裝,挽起衣袖,奮力擊鼓。身邊兩位青衣學生在隨著舞蹈的節拍而擊掌和演奏拍板。舞者的左邊也有一女在擊掌。著些是參與演奏的。狀 元郎粲和李家明(也許是陳致雍?)則一立一坐,觀賞演出。本段出現一位新人,是僧侶裝扮,應該是韓熙載的密友德明和尚。他持叉手禮,態度拘謹,垂首俯視, 略帶尷尬,好像與這場聲色格格不入。見下圖。

左二的舞者應該就是王屋山,她在跳“六麽舞”。一種唐宋時期十分時尚的舞蹈,富於節奏感,又名“綠腰舞”。王屋山的腰帶與畫中其他女子不同,是一條名貴的玉腰帶,畫後葉恭綽的文字中推測是韓熙載特別賞賜的,也因此推斷她是韓最寵的歌伎。見下圖。

第三段:歇息

與前兩段相比,這一段是由動到靜,由緊張到鬆弛。韓熙載套上外袍,與四位侍女同坐臥榻,王屋山(從玉腰帶上判斷)正侍奉他洗手,韓氏用手指輕輕沾水,滿麵愁雲,心不在焉

坐榻之後有一床,圍有紅色金花維帳。床上藍被子內似有人於其中,又一次含蓄地點出“情色”主題。見下圖。

整幅畫卷到此也展開了一半,畫中一竿燈檠(音:晴,即燭台)上的火燭已燃至一半,仿佛從時間和空間上,標誌著夜宴已經過半。

燈檠右方有兩位仕女,其象征功能也是畫到中間的標識。兩人一高一矮,一麵一背,一來一往,一人手托酒杯、持壺,身向右側的宴會方向,另一人握舉著琵琶、管竹,暗示畫作前後的情節。兩人又同時回首相望,側間而過,預示著時間流逝,真是一處點睛之筆。見下圖。

第四段:輕吹

本段起首是韓熙載袒胸露腹坐於禪椅之上,周圍立有三位歌伎。其中一位持扇的歌伎,不論從身高、發飾,還是腰間的玉帶來看,都疑似是寵姬王屋山,隻是更換了身著的長袍。

左邊五位奏樂的歌伎,兩位在吹笛,三位演奏篳篥。篳篥是起源於古代龜茲(現新疆)的管樂器。見下圖。

五位管樂吹奏者被畫家描繪得靈動俊逸,富於韻律。她們在臉部的朝向,樂器的橫豎布製,還有衣裙的色彩搭配上,時而重複,時而變換。就像是西方奏鳴曲結構中音樂主題的呈示、發展和再現一樣,用視覺元素表達出音樂的節奏之美,為古代仕女畫樹立巔峰模範。見下圖。

再左邊是一位用拍板伴奏的男士,可能是“皇家樂隊指揮”李家明(或陳致雍?)。他身邊有一位絡腮胡子的不明身份男賓,正轉身朝向屏風後 的歌伎。他在畫中首次出現,有人猜測他也許就是畫家本人(無證據)。耐人尋味的是:本段中的男士數目銳減,不知是不是暗示更多人投入風月場中?

第五段:送別

本段中共三組人物,布局比較分散。左邊是一位男士與兩位歌伎調情,兩手相持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古代已經是對情色的露骨描述了。中間的韓熙載揮動左手,不知是在送往還是迎來,再左是一對相擁男女,宴罷揮別。見下圖。

全圖五段畫麵,布局從開始的緊湊逐漸過渡到後麵的鬆散,家具越來越少,人物關係卻愈發親密了。

所有跟帖: 

如果不是一人畫全卷,就可以解釋 王屋山 的衣服的稍有不同 。 多謝詳細解釋,比單看畫,多了不少情趣 -Tortoises- 給 Tortoises 發送悄悄話 Tortoise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8/2017 postreply 13:42:29

多謝講解, 這是古代的連環畫吧。 -Bellemom- 給 Bellemom 發送悄悄話 Bellemo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8/2017 postreply 18:36:44

原來有這麽多奧妙,分析得有條有理的。以前美術課本裏不但一字不談,連畫幅也是精心裁出的潔本啊! -Palmbreeze- 給 Palmbreeze 發送悄悄話 Palmbreez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8/2017 postreply 18:47:29

這個情色之說是真的, 還是過度解讀出來的? 很好奇 -ppddll- 給 ppddll 發送悄悄話 ppddll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8/2017 postreply 20:18:24

謝謝介紹。難怪中國的音樂沒有像西方那樣發展壯大,音樂都和聲色犬馬聯係一起了,可歎! -chunjingjing- 給 chunjingji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9/2017 postreply 05:41:5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