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藝術家真相】曹穎:“中西合璧的創作之路,承上啟下的責任感”

來源: 海外華人美術家協會 2017-08-23 19:08:0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2990 bytes)

【揭開藝術家真相】曹穎:“中西合璧的創作之路,承上啟下的責任感” 

 2017-08-17 不想長大的孩子?ArtBank

 

 

ARTBANK訪談國內藝術家

曹穎 Ying Cao

Bron in Hebei in 1974

 

 

 

 

 

 

 

 

 

 

2017年ARTBANK安本采訪曹穎

 

 

 

 

2017年ARTBANK施晶晶采訪曹穎

 

施晶晶問:請問這幅作品的靈感是?

曹穎說:這幅畫叫《四時即景》,應該說它是我第一幅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創作。我是西畫出身,2014年的某天下午看了一本關於民國早期畫在瓷器上的人物畫的書,開始第一次嚐試用中國水墨材料去創作(我媽媽是工筆畫家,其實很小的時候我已經開始臨摹和用水墨塗塗抹抹了),畫完後我很欣喜,因為我很喜歡這幅作品,此後幾年我開始走中西合璧的創作之路,這幅作品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施晶晶問:您在什麽時候認為自己是藝術家的?

 

曹穎說:很小的時候,我童年最主要的遊樂方式就是畫畫,做手工,好多作品至今還保存著或被親友們保存著,我認為藝術的終極指向是為人生而藝術,我很早就希望自己以後能成為藝術家,和藝術相伴一生。

 

 

施晶晶問:您在創作中通常是現有靈感才去開始創作還是在創作時持續不斷的獲得靈感?

曹穎說:我有個習慣,就是畫畫之前先漫無目的地讀書,看得很雜,在我看來這是個發現和內尋的過程。觸發我靈感的或許隻是一個點,接下來我會將它無限延展,連成線,串成係列。一幅畫往往不能將我的感受表達殆盡,我喜歡係列創作,先有感而發然後將感受不斷深化。

 

 

施晶晶問: "藝術是藝術自身創造出來的,而不是藝術家。"所以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會感受身體和心靈的掙紮,您在創作過程中的體會是什麽?

曹穎說:在最初創作的十年的確有這種感覺,但逐漸地當你的藝術語言趨於成熟,你越來越有把握和足夠的自信清楚自己想要什麽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是在締造和享受創作的過程,越來越舒服和喜悅,因為它已融入你的生活,能和你很好的相處,是另一個自己,或者是最好的傾訴夥伴。。

 

施晶晶問:追求美是藝術的一個方向,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追求美的結果變動越來越烏托邦, 變得不真實,現在的藝術更多的是描繪 一種關係無法達到的離散性和無法滿足的欲望。您的作品主題是一個封閉的概念還是不停的有新的冥想。

 

曹穎說:追求美是藝術永恒的主題,美的指向因人而異。恰恰相反,我的作品卻越來越生活化,細節化,我認為美是真實的,它無處不在,就在俗常生活的細節裏,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越來越精微。蘇東坡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或許可以理解為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生活,對人類一切美好情感的珍惜。我們生活在生活裏,生活本身充滿了無窮的魅力。最近我在畫一個叫《日趣》的係列,每天畫一幅,像寫日記一樣,以兒童為主人公,內容細化到早上洗臉,對鏡梳妝,做早操,推開窗戶,看窗外的小鳥唱歌……,我想借助兒童澄澈的視角,通透的生命去審視我們的生活,我認為被我們忽略的美無處不在,是非常真實且具體的,但這需要你有美好的情懷和一顆善於發現的心。

 

 

春常在之三

48X48cm

紙本設色 

2017 

 

施晶晶問:您被收藏的第一幅作品是在什麽時間,當時您想什麽?

付凡傑說:2004年, 我在讀研一的時候,一位從列賓美術學院留學歸來的老師推薦我在北京使館區的一個畫廊做了一個展覽,這是我的第一個油畫個展,當時我主要的時間都在畫課堂習作和寫生,創作加起來還不到二十幅,但那批作品展覽之後幾乎都被收藏了。印象最深的是一幅描繪廟會題材的作品,那幅作品當時我認為還沒有最終完成,但展覽作品太少,就匆匆“上陣”了,後來當畫廊的工作人員告訴我那幅作品被收藏了,我很震驚,也很高興(還有點兒小得意),從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畫畫。

 

 

施晶晶問:您的作品被海內外喜好者和藏家所收藏,這些藏家對您作品的評價是什麽?

 

  1. 曹穎的作品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中並不常見,這種天真爛漫具有想象力的風格反而在歐洲比較常見,但也並非歐洲當代藝術流派,如今能看到這樣的作品,尤其是在中國見到,令我感到很驚喜,它們很特別。——芬蘭大使夫人Anna Gustafsson 

  2. 初見曹穎的作品,打動我的是她畫麵中的樸素和一派天然。人物的眼神情緒在預設的空間裏似有若無地交相呼應又互無牽絆,營造出一種耐人尋味的語境與氛圍。回歸樸素是藝術的至高境界,人心向善即將所有複雜的事務處理成簡單,這需要人生漫長的曆練與行走,我想曹穎在她作品裏追求的就是將最初人性的樸素與最後藝術的返璞歸真互為表裏,從而到達藝術的極致。——《從前慢》曹穎當代中國水墨個展策展人一澄

 

 

施晶晶問:天人合一是中國文化的傳統概念。它又是國際市場當代藝術家的地域性文化符號,但是它有多朝代的解讀版本。您是如何理解這四個字的?

 

曹穎說:最近在看清朝人畫的雍正皇帝耕織圖,還有他的漢裝行樂圖,這兩件作品分別完成於儲位鬥爭時期和做親王時期,描繪的是凡夫凡婦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場景和他穿著各種漢服玩兒“角色扮演”遊戲,比如偎爐讀書、對月鳴琴、臨窗觀荷等,除去政治色彩不談,我們可以看到他人性中的本我色彩。所以,天人合一我覺得是要回歸到人的自然本性,返璞歸真,一切從心,真誠地麵對自我,麵對人生和藝術。

 

施晶晶問:西方是由畫家,畫廊,策展人,拍賣行由藝術工會來均衡和保障各方利益。 中國是沒有這種完善的民間體製。作為畫家,您是希望由一個良好的體製來幫助你繼續工作,還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當今的網絡社會推廣?

曹穎說:當然希望有一個良好的體製來幫助和支持藝術家的工作,讓藝術家可以專注而純粹地做好藝術,這樣的藝術品才更有意義和價值。

 

施晶晶問:您認為未來的牆上藝術是否還會存在嗎?是否會被媒體和數碼所替代

曹穎說: 一定會存在,鮮活的心靈和手作之美是無法被任何形式替代的,它是有生命有呼吸的,每個藝術家都是獨一無二的。

 

施晶晶問:政治的目的不是民主,而是成為文明社會,民主隻是一種製度一種手段,你心目中的文明天國是什麽樣的? 

曹穎說:自由,天真,遠功利,歸平等。

 

施晶晶問:聊聊有哪些特殊經曆是必須通過您的作品來表達的?

曹穎說:對藝術家來說,作品是完成自己的人生及與這個世界交談的一個方式,應該說每一段經曆都包含在我的作品中,表麵上看似乎並無緊密關聯,其實都是自己人生的感悟和寫照,直至生命的盡頭。隻不過我不喜歡平鋪直敘今天的生活,將自己一同淹沒在作品的時空裏不分彼此,而是希望與它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能夠客觀而冷靜的審視。希望存在於作品中另一時空維度的人情風物,四時流轉,山河歲月,愛恨情仇在生發於筆端的刹那既能與自我深情對望,又能抽離退卻,在各自獨立的時空裏演繹生命的繁花似錦,在似水流年的時光裏撫今追昔,相互滋養與陪伴,心心相印又互不打擾,這番景象,是歲月的積澱,非歲月不可。

 

施晶晶說:非常感謝!這幾天會有更多朋友會向你谘詢藝術問題!

 

 

曹穎說:這是開心的事情!

 

 

 

 

 

 

  不想長大的孩子們

閱讀原文
閱讀 248
6投訴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