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孫過庭《書譜》簡介

來源: 林間湖水 2017-07-17 12:05:3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77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林間湖水 ] 在 2017-07-17 12:08:2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孫過庭草書真跡書法長卷《書譜卷》墨跡本,縱26.5厘米,橫900.8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高清晰放大草書字帖圖片57張。

《書譜》真跡,流傳有緒,原藏宋內府,鈐有“宣和”、“政和”。宋徽宗題簽。後歸孫承澤,又歸安岐,後歸清內府,舊藏故宮博物院,現藏台灣,俗稱真跡本《書譜》。有影印本出版。《書譜》是中國書學史上一篇劃時代的書法論著,提出他著名的書法觀:“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為書法美學理論奠定了基礎。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是與他在書法理論上的成就相統一的。

孫過庭(活動於七世紀後期),一說名虔禮,字過庭,河南陳留人,一說名過庭,字虔禮,浙江富陽人。根據本卷自題,為吳郡人,名過庭。出身寒微,遲至不惑之年始出任率府錄事參軍之職,以性高潔遭讒議而去官。之後,遂專注於書法研究。本卷卷首題:“書譜卷上。吳郡孫過庭撰”,卷尾題:“垂拱三年寫記”。內容主要為書學體驗、書譜撰寫要旨及學習書法的一些基本原則。一般認為本(上)卷為“序”,宋元明時分為兩卷,入嚴嵩之手時,裝為一卷。下卷為“譜”,作者生前未能完成。 
孫過庭專習王羲之草書,筆法精熟,唐代無人能與他相比。本卷紙墨精好,神彩煥發,不僅是一篇文辭優美的書學理論,也是草書藝術的理想典範。卷中融合質樸與妍美書風,運筆中鋒側鋒並用,筆鋒或藏或露,忽起忽倒,隨時都在變化,令人目不暇給。筆勢縱橫灑脫,達到心手相忘之境。

孫過庭書法用筆的特點,唐呂總說他“丹崖絕壑”可謂一語道出精髓,他的書法筆勢堅勁,能夠兼融飄逸與沉著婀娜與剛健的不同藝術特點,做到質、妍的統一。孫氏的用筆特點是:點畫之內給人以豐滿圓轉,輕重映帶,變化無窮的直觀印象。正如他自己所雲:“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

所有跟帖: 

多發好帖為盼。 -伯樂山翁- 給 伯樂山翁 發送悄悄話 伯樂山翁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7/2017 postreply 13:25:01

這篇內容好,謝謝。 -ppddll- 給 ppddll 發送悄悄話 ppddll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8/2017 postreply 02:22:0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