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齊:《黃浦江》 —— 第4章 三寸金蓮(2)

Watercolor Materials.jpg

 

微信公眾號同步連載:

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action=getalbum&__biz=MzIyNjc3NjMyMA==&scene=24&album_id=2823761453479641092&count=3#wechat_redirect

 

第4章 三寸金蓮(2)

?
 

劉家的家道,當年本不如蔣家。但劉老太爺棄文從商後,做地產和建築生意,非常成功,後來居上,產業如今已大於蔣家。

長毛作亂那幾年,很多江南的生意人都受到牽累,唯獨上海租界的房地產生意卻更加忙碌了。長毛從西南起兵持續東進,士紳人家為躲避兵亂,爭相往東南遷移,安徽浙江的有錢人很多逃入上海租界。

大量移民令租界房源緊張,於是由英國外商起頭,上海地區的地產商開始建造省地又實惠的連棟石庫門房子,劉家也跟進了這個潮流。

長毛平定後,黃河流域發生大旱,又連續了好幾年,江北夏秋無收,赤地千裏,大批貧苦流浪的民眾向江南遷移。這些貧窮的移民沒有錢買或者造像樣的房子,卻也不樂意遷往貧瘠的浦東,而是購買便宜的建築材料,自己出人工造一些簡易棚屋,劉家又因此賺了一筆。

劉老太爺的獨子劉安國據說愛錢不愛書,已經失去書卷家風,是個不折不扣的生意人了。安國的三個兒子中,隻有尚未婚配的幼子建文還算是個讀書人。因此劉家雖然有錢,對蔣家還是傾慕有加。蔣老太爺過世後,劉老太爺談古論今,隻有世侄賓賢能夠應對。故而賓賢年紀雖然小兩歲,在安國麵前,似乎略有半個長輩的麵子。

 

兩家人在客廳坐定,對著園子裏的雪景,喝著溫熱的紹興黃酒,講些客氣問候的閑話。

本來兩家經常走動,宴請不過家常便飯。可是這一次賓賢請劉家人,卻另有深意。

原來兩家老太爺本有互結秦晉的念頭,隻是兩家都隻生兒子,蔣老太爺作古以後,時間一長,這念頭漸漸被淡忘了。

賓賢眼見建文是劉家孫輩中最有文才,料想會有出息的,便想將玉嫻許配給他。

玉嫻和建文是自小一起玩耍的朋友,憑蔣家在上海的清名,以玉嫻的美貌修養,哪家男兒不動心?而玉嫻呢,是最聽爹爹話的。所以賓賢對此事成竹在胸。

 

席間賓賢問起劉老太爺,安國說父親略有微恙,並無大礙,賓賢便舉盞遙祝劉老太爺安康,安國與三個兒子連忙站起舉盞回禮。

這時建文建議:“難得元宵佳節,大家同飲此杯如何?”

建功的媳婦蕙蘭站起來響應道:“弟弟說的是,當年兩家老太爺同赴京城應考,又一同棄文從商,情誼悠長,哪裏分過彼此?我們今日人人同飲,像一家人一樣。”

安國聽了,也附和小輩們的意見。

賓賢轉頭看看妻子和女兒,心中略有猶豫,但終於抵不住劉家人的熱情,對蔣太太和玉嫻說:“那就喝一小口吧,難得佳節。”

蔣太太和玉嫻推辭不過咪了兩口,連玉書也起勁地喝了幾口。

 

借著彌漫開來的酒力,兩家人話都多起來。建文問起兩家老太爺的舊誼,問當年為何要以讀書為業,又為何要棄文從商。

賓賢笑問安國:“你們還沒有告訴過小輩們山東道上遇劫的故事嗎?”

“當然告訴過,他們都知道祖父為何棄文從商的故事。”安國說。

建文忙解釋道:“我的問題其實是,為什麽要等到被搶劫了才想起棄文從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講法,也許隻是讀書人自抬身份,古來能兼濟天下的,靠讀書為進階,實在沒有幾個,或許還不如赳赳武夫多,孔子自己也沒有做到。管仲說士農工商四民,其實並沒有高低排序之分。”

“大哉問,大哉問,”賓賢對建文的博學深思非常賞識,自己也忍不住發揮起來,“自西周以下,曆代重視土地農產由來已久,以為商業隻是幫助流通,並不直接有產出。曆朝都有抑商傾向。但經商出身而能史上留名者,依然不乏其人,比如呂不韋甚至幾乎權傾朝野。”

“士農工商裏的士,未必隻是指讀書人吧。”建功插了一句。

“是啊是啊,”賓賢繼續說,“士原本包括文武之士,專指文人應是自從隋朝開科取士,讀書成為謀得名望地位和收入的重要途徑,從此以讀書謀取仕途,成為公認的正道。讀書做官其實是人雲亦雲的選擇,並沒有多少人會像建文你這樣窮究其理,忘了讀書之外,另有安身立命的途徑。”

“蔣家叔叔說得非常對,也許古時謀生的辦法也不多,讀書可以用死背的辦法給人以虛幻的有學問有才能的印象。其實真的靠讀書成功的人,如曾文正公,其書上學不到的謀劃機變之術絕不亞於成功商人。”建文說。

“好見識啊,好見識!”賓賢興奮地輕輕拍了拍桌子,心裏真喜歡建文。

建文一發不可收拾:“仕途與商途之間的取舍,其實是時勢所迫,天下無道,即使得了功名做了官,也是前途渺茫,我想這是老太爺們棄仕途的根本原因。而入商,則是南方比北方觀念開放,加上有租界的影響而造成了經商的機會。將來天下如果清明太平,仕途與商途應該是各有千秋,相得益彰,沒有高下之分。”

“說得好,能博文而不滯礙,建文此議,可以雄視古今啊,安國兄你生的好兒子!”賓賢由衷地讚歎。

建文意猶未盡,繼續侃侃而談:“青海通天河水,原本清澈如藍色海水,到了黃浦江,成了黃水,無知世人聽了聖人出黃河清的民諺,以訛傳訛,都以為黃水不好清水好,可是如果把黃浦江水都濾清變成藍水,那就沒有浦西十裏洋場這樣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好場所來經商發財了,老太爺們棄學經商的努力也白費了,那時枯坐河岸守著藍水讀聖賢書,人生豈不無聊至極?”

安國哈哈笑道:“小子,還真能說,在家倒沒看出來。”

賓賢舉起酒杯:“來,大家為建文幹一杯。”

建文的兩個哥哥平日早已知道這位弟弟的博學多才,此時更是欽佩又加,一起舉起了酒盞。

 

本書由南方出版社2022年出版

免費查閱:Columbia University Libraries, Library of Congress

網購:Amazon, Barns & Nobel 

 

IMG_1031.jpg

qrcode_www.amazon.com.png

qrcode_www.barnesandnoble.com.png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