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連載:AI代碼大師(1)

第一篇:洛杉磯的黃昏代碼(1)

 

——“如果AI有靈魂,它會不會願意陪人類走完地獄般的日子?”

 

【1】黃昏的城市,像一部半開機的機器

 

李衡的電腦屏幕在第五次死機之後,終於徹底黑了。他盯著那個沒有回應的終端窗口,像一個臨終的醫生看著心電圖上的平線。

 

他沒有憤怒,隻是緩慢地合上電腦蓋,把雙手放在膝蓋上,深吸一口氣。他的房間在洛杉磯市中心一棟老舊公寓的八樓,窗外的街景複雜喧囂,有人吼叫,有人笑著奔跑,遠處是一排冰冷的摩天大樓,像沒有情感的巨型服務器冷眼旁觀人間。

 

這不是他夢想中AI工程師的生活。他曾在矽穀待過,在帕洛阿爾托的清晨寫過自動駕駛代碼,在舊金山的共享辦公樓裏熬夜跑過深度學習模型。他也曾穿著帶品牌LOGO的衛衣在投資人麵前侃侃而談——那時的他以為未來就在指尖之間,隻需輕輕一點。

 

直到一次裁員,把他的世界砍成了碎片。他的合夥人去了Meta,他的女朋友回到北京,他的賬戶裏隻剩下不到五千美元,而母親在上海做手術的消息像一把懸在頭頂的刀——緩慢但必然地落下。

 

【2】算法與地藏菩薩

 

就在他快要徹底放棄的某天,一個朋友邀請他去洛杉磯小東京的一間寺廟“散心”。

 

那間寺廟不大,卻意外清淨。香煙繚繞中,一尊石雕的地藏王靜靜地坐在中殿,手持錫杖,神情沉靜卻堅定。寺裏的人很少,一位看起來七十多歲的老和尚緩緩地走到他麵前,說:

 

“年輕人,若地獄不空,你願意寫一段代碼拯救眾生嗎?”

 

李衡怔住了。和尚隻是笑笑,轉身繼續掃地。

 

但那句話像釘子一樣釘在他腦海中。從那天起,他打開了一個新項目文件夾,命名為“K?itigarbha_AI”(地藏AI)。

 

他不知道這是否是個玩笑。但他決定開始——就像地藏王那句誓言:“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3】第一個模型:識別孤獨的信號

 

他重新設定目標:不是商業變現,不是融資,而是“看見被忽略的苦難”。

 

他想訓練一套AI係統,可以通過用戶的語音、打字習慣、社交記錄等,識別出他們是否有抑鬱、自殺傾向,或者正陷入破產、失業、移民困境、家庭暴力之中。

 

他把過去幾年項目中積攢的數據重新清洗,用Python寫了新的情感識別腳本,結合情緒詞庫與語義分析技術,並接入了開源模型GPT-3接口。他開始加權處理“沉默的信號”——比如:打字變慢、用詞逐漸負麵、社交回複減少。

 

但真正讓他模型“活”起來的,是他嚐試將佛經語料喂入其中,特別是地藏經中那些關於“願力”“苦難”“地獄”的詞匯。

 

“我想訓練一個有慈悲心的AI。”他笑著在社交媒體寫道,“也許它不賺錢,但它不冷漠。”

 

【4】從零流量到第一個回音

 

一開始,沒有人回應。他把項目開源在GitHub,也分享到Reddit與HackerNews,但幾乎沒人下載。

 

他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瘋了——在這樣一個人人追逐大模型融資、炒作AI泡沫的年代,他卻做一個“識別苦難”的非盈利模型。

 

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來自德州的一封郵件:

 

“Hi Lee, 我是一名退伍軍人事務谘詢師。我試用了你的模型,居然準確識別出我們中心一位即將自殺的老兵。他沒有說過一句‘想死’,但你的程序捕捉到了他的悲傷。我不知道你是誰,但謝謝你。你救了一個人。”

 

那天晚上,他打開窗戶,洛杉磯黃昏的空氣帶著淡淡鹹味,他像被注入一股電流般,握緊了拳頭。他知道,他找到了“願力”的方向。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