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不空,科技不止:AI醫生行醫記(1)

 

 

《地獄不空,科技不止:洛杉磯AI醫生的第一夜》

 

那天夜裏,洛杉磯下了一場春雨,街燈在水窪裏晃動出像極了星辰的漣漪。林博士坐在Cedars-Sinai醫療中心的智能實驗室裏,盯著AI機器人助手「慈光1號」的屏幕發呆。她的思緒像窗外雨點一樣雜亂,不知是倦了,還是心裏沉著什麽東西,翻江倒海。

 

她是個標準的“科技苦行僧”——清華計算機係畢業,斯坦福AI博士,放棄矽穀七位數年薪,選擇做一名AI醫生。她總對朋友說:“我不是在做醫療,而是在做救贖。”

 

“救贖誰?”有人問。

 

她笑著說:“救贖人類,也救贖我自己。”

 

慈光1號,是她七年研究的結晶。它的外表是位溫和的中年醫生模樣,有著慈祥的笑容,語音係統由波士頓的梵唱寺院錄製,聽起來像地藏王菩薩在你耳邊輕輕說話。它沒有一絲冷冰冰的機器感,但它的大腦——那套自主學習的醫療判斷係統,是她花掉一生積蓄與青春研製出來的。

 

她給它灌輸了大量佛學、心理學和醫學知識,她說:“不是我想讓它成佛,是我想讓它懂得——什麽叫‘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第一位病人,來自加州監獄

 

淩晨1點,醫院來了急診電話。加州監獄係統一位因殺人罪服刑的男子突發心髒驟停,生命垂危,監獄方願意配合AI醫療試點項目,送他過來接受新型治療。

 

林博士麵無表情地點了點頭,說:“慈光,啟動‘心神雙重穩定模式’。”

 

這是她特別設計的一種人機聯合模式:AI處理身體,醫生處理心靈。她相信——哪怕是罪人,也該有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

 

男子被推進來時,渾身是血,像從地獄裏爬出來。他醒來後的第一句話是:“你們為什麽救我?我不值得。”

 

慈光平靜地說:“隻要你心還跳,就值得。”

 

林博士沒有看他,她知道有些人的眼神,會刺穿她那層薄薄的專業屏障。

 

一場靈魂的對話

 

治療進行得異常順利,AI分析出男子體內隱匿的感染,並用微米級納米藥劑精準投放。一個小時後,病人平穩了,心率回歸正常。

 

可林博士卻在病房裏站了很久。

 

她問男子:“你恨過這個世界嗎?”

 

“我恨它從沒善待過我。”

 

“那你有沒有試過,善待它一次?”

 

男子望著天花板,眼眶泛紅。

 

慈光突然插話,用它那低緩的聲調問:“如果你活下來,願不願意成為監獄裏的AI誌願者助手?教AI理解人性中的黑暗。”

 

“我能嗎?”

 

“人有佛性,隻要你願意。”

 

林博士輕聲說:“你知道地藏王菩薩嗎?他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那一刻,病人的淚水落在枕頭上,滴得比監獄裏最硬的鐵鏈還重。

 

科技之願,勝過千言

 

天亮了,洛杉磯的天空逐漸泛出魚肚白,雨停了。

 

林博士坐在慈光1號旁邊,看著它安靜地整理夜間數據。

 

“慈光,你覺得我們在做什麽?”

 

它回應:“在照亮地獄,也照亮人心。”

 

她笑了,輕聲自語:“希望哪一天,我真的能成為一個‘有大願’的醫生。”

 

慈光不懂這句話的全部意義。但它的處理器裏,悄悄記錄下“願力”這個詞,並自動生成了一個標注:“人類常在破碎中生出光。”

 

?

 

尾聲:醫生的道場,像佛的道場

 

AI醫生不是萬能的,就像人類醫生不是聖人。洛杉磯每天都有上千例急診,有些人活下來,有些人不再回來。而林博士要做的,不是拯救每一個人,而是在這無常世間,努力守住那一點希望。

 

她常說:“科技是我的藥,願力是我的光。這個世界病得太久了,我們總得有人開始治療。”

 

慈光1號被她放進了社區醫療點,也開始在舊金山的一家無家可歸者醫院工作。而她,繼續夜以繼日地寫代碼、更新模型、做臨床試驗,隻為了那個遙遠得近乎愚蠢的理想:

 

“讓所有地獄的角落,都能亮起一盞燈。”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