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

回答: 發篇兩個月前的舊文大年2025-10-24 19:29:50

2025年8月1日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一個平凡普通的日子,但於我卻是一個紀念日,標記著此生的一個不小的裏程碑。度過這一天,我住在此地的時間就超過了住在出生國的時間。

二十多年前的今天,我一個人坐上飛機,隻身來到這裏。回看那時候的我,身心仍然籠罩在出生地(國家,年代,家庭)帶給個人的巨大慣性裏,麵前卻是一個完全不可知的未來。在接下來的二十幾年裏,我做到了以下幾件事情,得以脫胎換骨,落地生根。

首先是卸下枷鎖。這枷鎖既來自家中長輩的預期(控製),也來自國內高速發展和競爭環境帶來的壓力和焦慮。卸下枷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感謝新環境的寬鬆和包容,一個焦慮不安甚至受傷的心靈得以把之前二十多年時間積累的壓力慢慢釋放,戾氣逐漸消退。

第二步是建立獨立完整的人格。之前我的獨立意誌一直被打壓,一直在沉睡。我的口頭禪是“我媽說……”。從完全無意識的把家長的要求當作自己行動的指引 ,到能區分開我和她是兩個不同的主體,到客觀的看待她和她的人生,我和我此前的人生,再到逐漸學會傾聽和尊重自己的感受,人格的逐漸覺醒生發,我用去了將近二十年(!)。如今,我能感覺到身體裏那個一直沉睡的靈魂已經蘇醒,正探出我的身體,主動探索著成長著。

在打破枷鎖並把自己重新養一遍的同時,在並沒有太多家族親友團支援的情況下,我以國內經濟學學士的背景拿到了本地理學碩士學位,建立和維持了自己的家庭,生養了兩個孩子,開啟和維持了一份職業,這一切都發生在這個新的國家裏。我身體底子不好,常年氣血兩虛,在最嚴重的時候,血色素跌到需要靜脈注射補充鐵劑的水平。在家庭和事業的天平上,每當二者不能兼顧,先照顧好家庭總是我的不二選擇。曾經為了家庭兩次主動離職,如今在基本完成養育孩子的任務之後我仍能回到自己的專業工作,而它又如地基般支撐著我人格獨立和繼續生長,感到自己非常幸運,非常感恩。

在過去的這二十多年裏,很多時刻我抬頭望向遠方,期盼著今天的到來。當我搬進我們的第一個小房子,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家的時候;當我第一次聽到胎心,在昏暗的B超室內第一次看到胎兒在我子宮裏的樣子;當我在百人大課堂上麵對全學院的教授和研究生們宣講我的碩士研究課題成果的時候,當我自動停薪留職選擇回歸家庭照顧孩子一年,卻在重返職場的半年後以遭遇下崗,拿著自己的東西走到停車場,開車離去的時候,每當我獨自陪伴兩個小朋友,守住家的堡壘,做他們溫柔堅定的依靠的時候,所有心動的時刻,榮耀的時刻,咬牙撐過的時刻,痛並快樂著的時刻……我都在想象著自己今天的樣子。

現在的我是什麽樣子?兩個大孩子的媽媽。基本完成養育任務。老大該上大三了,老二也要上高二了。一位省政府裏的基層技術員。住在市郊,湖邊,伴著樹林和小溪的一座老房子裏。洗去了很多在國內積累的汙泥,身心都比從前更健康的一枚普通的中年少女。

為什麽我會覺得今天很重要?因為過了今天,我在令我獲得新生的國家居住的時長就超過了我在原生國家居住的時長。我在本省本市居住的時間就超過了我此前在出生國任何一地居住的時間。是的,我童年時期動蕩不安,小學曾經轉學四次,少年時期終於固定到一個城市,但也一直搬家,而且在那個有嚴格戶籍管製製度的國家和年代裏長時間的沒有所在地居民戶籍,讓我在少年時期對生活的城市充滿了疏離感。而在這個二十多年前接納我的地方,我一落地就是居民,三年後加入國籍成為公民,在這裏我找到了家的歸屬感,在這裏,我緊緊擁抱著自己的新生命,與本地規則和文化越來越緊密地連結。

雖然,我是歸化的公民,有不少觀念,習慣是從我的出生地帶來根深蒂固的,但我發現,我跟家人同事朋友間的代際差異已經大過了族群差異。我跟國內老同學的觀念差異已經大過了跟本地新朋友的。而在這個全世界多種族混居,包容多元文化的大都市裏,不論來自哪裏,秉持什麽樣的理念,每個人都受到平等的尊重,隻要ta的理念不侵犯到別人,隻要ta清楚的認識,理解自己的權益,並且在必要的時刻懂得保護和捍衛它們。

站在2025年8月,我要告訴那個曾經在原生家庭和原生國家的幽幽暗暗裏反反複複的焦慮內耗著的小女孩,放鬆一些,你還這麽年輕;別放棄,挺過當下的難關,走過去,平淡從容的風景在等著你;我也要告訴那個曾經在陌生的環境裏孤獨無援傷心落淚的姑娘,沒有一種覺醒是不帶痛苦的,心就是在苦澀中被一點一點撐大的。這些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我要告訴那個開局不利,曾經漂泊,排除萬難,走過了一條好長好長的路的自己,你太棒了!夠厲害!也夠幸運。愛你,挺你,繼續加油,還有更美麗的風景在等著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