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看,鄧小平鎮壓六四是正確的

來源: fffafff 2021-06-04 19:13:4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224 bytes)

回頭看,鄧小平鎮壓六四是正確的

 

鄧小平及時出手,保證了接下來中國經濟高速三十年發展,後來才有了高鐵,還有新冠控製的比較好。

 

現在國內的人看美國都帶了幾分俯視了,評論美國也帶了幾分優越感了。

 

如果沒有鄧小平,國內能夠有這樣的優越感?????????

 

以前國內的人相信民主自由,是因為當時中美經濟差距六十倍,現在已經縮小到了六倍,國內民眾自信心巨增,甚至是膨脹。

 

國內現在很多言論反映了自信心的膨脹,“現在美國很多華僑很窮,來到美國就是精準扶貧”,還有什麽:“美國的華人天天被種族歧視”。

 

還有什麽 ”為啥出國的華人在疫情以後,一夜之間成了笑話“

 

國內現在叫川普,川建國,拜登,白振華。

 

不管誰當美國總統,中國都已經崛起了。

 

國內的人現在真心看不上美國的民主自由,嘲笑美國的所謂的低人權優勢,新冠死了六十萬人。

 

雖然國內的人看不到美國的優美的自然生活環境還有海外華人的大房子,還有其他的一些軟件的優勢,所以有的國內的人井底之蛙盲目的自信心膨脹,但是總比六四以前的國人盲目崇洋媚外強吧。

 

國內的人說“農村現在做道場已經很高大上了,道士收入比好多海華收入還要高,是個好職業,還讀什麽博出什麽國,學風水大師和道士即可,我認識一個人,老公道士,月收入就是十萬人民幣加以上,說話牛哄哄的,一個農村婦女”

 

最近發現年輕一代留學生對tg更有好感

 

 

小粉紅的觀點是:別談什麽自由 民主 普世價值。 人均收入帶來的實際購買力才是壓倒一切的東西。如果中國國運在未來20年繼續往上走,經濟進一步發展,伴隨人民幣的更加國際化,那中國的人均購買力還會進一步提高!老共當年提出的在2050年達到發達國家標準指日可待。別酸,現在看來就是很有希望。

 

30年前中美普通人的平均收入差了接近100倍,美國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就是天堂,物質條件方麵的壓倒性優勢造成很多人對美國迷之崇拜,一點都不奇怪。

 

至於現在,中美平均收入大概差5倍。 人均收入不是人均GDP,人均GDP高,不代表平均收入高。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台灣,人均GDP那麽高,但是,大學畢業生起薪才32K台幣,跟大陸比屁優勢都沒有。現在非常多的台灣年輕人寧可去大陸就業。

 

中美按照人均收入購買力平價(包括 食品 交通 服務 醫療)來算大概差2.5-3倍。中國有14億人,這裏麵活得比美國一般的中產階級還好的人何止一億。

 

我自己的經驗主要是來自於那些我接觸到的小劉。我的發現是那些中產階級家庭的小劉才是真正的非常的粉紅,而那些體製內比較高階層一點的官員家出來的孩子或者在國內資產比較豐富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心態都比較平和,看事物都比較理智客觀

 

90後完全沒吃過tg的虧;他們父母那一代大約是60年代生人,也基本上沒吃過tg的虧,還趕上了經濟發展的車,早早把坑都占了。 我父母是50年代生人,常說他們這一輩子壞事都趕上了,三年饑荒,文革,下崗。。說了一輩子,負能量爆棚。我叔叔那一代就沒怎麽耽誤,該上大學的時候文革結束了,該出國的時候改革開放了。我是80後,我表妹是90後,明顯感覺她比我開朗活潑的多,沒有背負父母一輩的包袱。

 

中國這些年發展太快,小留學生出國的時候,早已經沒有過去留學生麵臨的那種龐大的發展差距上的衝擊。。 也就是說和很多老留學生比,看海外的心態更平,沒有那麽仰視

 

現在年輕的留學生中,她們中的大部分都是既得利益者。並且到目前為止,她們並沒有親身經曆過tg的邪惡,也很少聽說過(猜測),也有很多愛黨愛國的教育。所以她們現在對tg有所期待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總是有明白人的,不是嗎

 

和經曆有關。95年出生的,從出生以後基本沒有經曆什麽大的風波,薩斯那會兒才8歲,大一些了趕上08鬧運會和興邦的大地震,上大學的時候趕上千古一帝反腐倡廉、掀開曆史新篇章,出國那會兒正逢““人類命運共同體”寫進聯合國決議”這些好事層出不窮,他們在政治方麵幼稚,那簡直就是必須的。

 

他們的父母趕上好時代,錯過了文革接受了正統教育,因為有文化躲過下崗潮很有可能在體製內爬了上去。又趕上經濟高速發展賺了錢

 

因為他們的父母都是在國內的體製裏賺了錢才送他們出來瀟灑,靠黨媽才過上的好日子,很難理解嗎?

 

國內這十年發展很快,能來自費留學的在國內生活得都很舒服,所以和老留對美國的感情不一樣了,小留甚至會覺得出國後生活質量下降了,不過一代人看不上一代人,老留看不上小留很正常,但其實每一代人都差不多,人性不會有本質改變

 

哈哈,小留一來最差也得是 lease M 和 AMG,大把的瑪莎拉蒂拉溫特保時捷馬肯,用洛杉磯某 CBRE 公寓管理方的話說,地下車庫一排一排的瑪莎拉蒂。 老留學生還在網上車版討論寶馬 X5 還是沃爾沃 XC60 哪個安全,一茬又一茬,20年如一日。

 

主要看父母的教育 80後 我家都是教育我共產黨不好的 所以我也認為共產黨不好 我大學同學是既得利益者 c9畢業 美國留過學 還自信中國體製好

 

很簡單,80或85前的人是在仰視歐美的氛圍中長大的。90後的中國人開始有了平視歐美的視角。這一次疫情以後,國內的人看歐美已經有了俯視的眼光了。

 

這次方方日記在國內網絡上的爭吵,包括對電影戰狼,流浪地球的爭吵都體現了這一點。

不得不說,70年代以前的人的確是老了。

 

當然特例總是有,感覺就是個比例大小的問題。

 

 

其實原因很簡單。

 

新一代生活條件好,見過世麵。眼光比較客觀。那種用意識形態否定一切的招數對他們已經毫無用處。

 

你要是說你比土共好,必須要拿出同樣標準的事實。基本上按照這種思維方式,獨輪運那套還沒開口就已經被鄙視了。

 

比如這次疫情,你要說美國比中國做得好,隻會被打臉。因為你確實做的好差好差,和土共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想用一民主遮百醜的那招,對他們已經失效。

 

其實真正的60,70後,生活中物質很匱乏的年代。很多人以為中國窮是因為沒有民主導致的,所以很吃西方那一套。出國之後走向兩個低端。一個極端淪為獨輪運,認為土共邪惡,一切都錯。一個極端是對西方這套失望,發現也沒以前想的那麽好啊!從而反思土共其實很不錯。

 

但是,新一代超過老一代是自然規律。大概率不會偏差太多。

 

 

為什麽海外華人一夜之間從一些人羨慕的對象淪為他們眼中的笑話?

 

因為大家發現他們其實跑出去混成了一群肥羊。

 

誰會羨慕羊?再肥的羊也沒人羨慕。

 

美華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美華,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裏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的店鋪一定又被砸了!”

 

美華睜大眼睛說,“你怎麽這樣憑空汙人清白……”

 

“什麽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被一群非裔圍著打得跟孫子一樣。”

 

美華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圍毆不算挨打……燈塔國人民反對歧視黑人的事,能算挨打麽?”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麽“我讀書成績好”、“我在公司打工工資比白人、非裔高”,什麽“我出門有錢坐飛機頭等艙”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作者:範二真人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3412516/answer/131572020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