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64:三十二、運河賞景(上)

來源: 龍劍 2020-05-29 07:15: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912 bytes)

                                                                    運河賞景(上)                  

    京杭大運河人們都知道是從北京到杭州,那是元代定都北京以後的事情。隋唐到北宋,首都不在北京,運河是從洛陽開始的。那時黃河還未曾奪走淮河的入海口,黃淮互不相幹。從洛陽開鑿一條通濟渠到淮河邊上的泗州,沿淮河東到楚州,再由春秋戰國時期開鑿的邗溝到揚州,過長江後沿江南運河到達杭州。江南運河的開鑿,最早記載見於秦代。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後曾開挖“陵水道”,由現在的嘉興到杭州再通錢塘江。漢武帝時,又組織人力沿太湖開浚了一條長百餘裏的河道,開通了蘇州、嘉興之間的一段河道。隋代在秦漢以來所鑿運河的基礎上,加以拓寬、疏浚和順直。至此,江南運河基本成型,北起鎮江,經無錫、蘇州、嘉興,折向西南經石門(今桐鄉)、臨平,循著今天上塘河進城。隋唐以後,繼續利用城內水係,逐漸形成城中運河,最終經龍山河在杭州西南的大通橋匯入錢塘江。

    一千四百多年前隋煬帝命楊素開鑿江南運河,使杭州成為南北水陸交通要津,為日後發展奠定了基礎。元代統一了南北,定都現在的北京,周邊糧食供應不足,要從南方產糧區運糧食補給。南糧北運需要一條運輸線,在著名科學家郭守敬主持下,貫通了京杭大運河。以後的六百多年,運河一直是國家最重要的交通運輸線,南北漕運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流經杭州的運河,養育了這座城市、見證著這座城市的千年發展史。從這個角度看,杭州的命運是和千年運河緊緊聯係在一起的,運河是杭州文化曆史寶庫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杭州的母親河。江南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最南一段,杭州段又在江南運河的最南端。

    運河杭州段北起餘杭區塘棲鎮鎮北地帶,南到江幹區三堡船閘,全長約三十九公裏。京杭大運河最南端位於杭州拱宸橋(又名北三裏橋),拱宸橋繼續向南到三堡船閘是它的延伸段。這一段雖然不長,卻是流經杭州城區,溝通錢塘江,對於杭城千餘年來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通常稱為城中運河。

    杭州的城中運河是唐代開始得到發展的,後世最重要的鹽橋運河(今中河)就是唐中宗景龍四年(710)的杭州司馬李珣所開。很多資料說唐末到吳越國時期為了求得運河繼續與錢塘江相通,挖開上塘河南口與茆山河相連,使其直通錢塘江。筆者不認同這個說法,從前麵講的杭州故事可知,吳越國建羅城,茆山河在城外,當時的城中運河是鹽橋河。北宋時,蘇軾曾對鹽橋河與茆山河都進行過疏浚、整治。《鹹淳臨安誌》明確說南宋時茆山河已經基本湮塞,隻剩下艮山門附近一小段,所附“京城圖”上的大河(城中運河)乃是鹽橋河。可見即使在茆山河未曾湮塞時,也隻是起到輔助作用,這在蘇軾浚河一節有詳細說明。

    南宋建都杭州後,江南的漕運非常繁忙,運河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因為上塘河航道經常淤塞,南宋政府就著力整治東苕溪航道。此後,開浚奉口河,疏浚奉口經今勾莊至新橋河段。元末,起義軍張士誠的軍船往來蘇杭,由於河道狹窄妨礙航行,發動了20萬軍民,疏通武林碼頭至江漲橋段運河。此後,江南運河即走新開河道,經塘棲至杭州,代替了原經長安、臨平至杭州的故道。到了明代,南段的城中運河隨著城垣向東擴張,鹽橋河重新和龍山河相通,到閘口入錢塘江;另一路在艮山門附近向東接連當時已成為護城河的貼沙河,在候潮門附近的浙江閘入錢塘江。當時的城中運河是溝通江南運河、浙東運河、錢塘江和外海的水運樞紐。

    城中運河後來繼續東移到現在的江幹區三堡船閘,在公路、鐵路交通出現之前,錢塘江以北的外地遊客通常是從水路入城,船停在大關、娑婆橋、江漲橋一帶,上岸觀賞運河景色進入杭州。昭慶懷舊一節中提到,來杭州朝山進香香客的船每年有上千條,大部分就停泊在這一河段。

    千年運河,使杭州擁有“運河水鄉處處河,東西南北步步橋”的獨特水鄉風韻。運河不僅留下了廣濟橋、裏萬物橋、拱宸橋等千年古橋,不少沿河地段也因橋而名,丁橋、斜橋、拱宸橋、祥符橋、賣魚橋、德勝橋、江漲橋等,成為了杭州重要的地域文化。

    近年來,杭州市的運河綜合保護工程,也主要在這一段展開,尤其是將傳承運河文脈放在重要位置,不遺餘力地保護運河的文化遺存,使古運河的老景舊物重新煥發異彩。整治中妥善地保護古建古景,修舊如舊地修建破毀的舊居老宅,科學地進行景觀整複。整治截流運河兩旁工礦企業排放的汙水,堅決關閉周邊的重汙染企業。充分利用杭州海、江、河、湖、溪五水齊聚的優勢,引源源不斷的錢江清水稀釋渾濁的運河水。如今,終於又使杭州的運河清波蕩漾,水光瀲灩、魚兒歡躍,現在初步形成了運河之旅的旅遊新線路。2004年10月28日,杭州第一艘水上巴士開通。現在,城中運河的水上巴士,從拱宸橋經信義坊、武林門、艮山門到濮家碼頭,白天間隔約一小時有一班船。

    經過多年的培育,運河兩旁綠化帶已矗立起鬱鬱蔥蔥、錯落有致的綠色長廊,既像植物園:香樟、楊柳、柏樹、水杉、楓樹、梅樹、柚樹、冬青、海棠、竹子;又似百花圃:蘭花、杜鵑、茶花、櫻花、月季、百合、桂花、美人蕉,舉不勝舉。走到哪裏,哪裏都是嘉木葳蕤、芳草萋萋、鮮花馨香。

    曆史上的繁華,讓運河留下了很多人文曆史景觀,京杭運河可以稱得上是杭州的風韻之河。下麵從北到南加以介紹。

    北段塘棲鎮上有塊乾隆禦碑,立在水北街耶穌堂西側,是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時,為表彰浙江而刻在石上的。近期在禦碑北側,發現一處古代遺址,證實為明代水利通判廳故址。因當時盜賊出沒,危害水上治安而設水利通判廳,負責捕盜、兼管水利。清代通判是六品官,比知縣大一點,是府一級官員裏最小的,知縣見他卻要自稱卑職,心裏老大不願意,背地裏稱之為搖頭大老爺。 

    拱墅區因拱宸橋和其南麵的湖墅而得名,這一段運河的曆史遺存最多,具有古運河傳統風貌。  

    拱宸橋,因在明清時代杭城的北關(今大關橋附近)以北三裏,所以又叫北三裏橋,位於杭州市的上塘路。它坐落在杭州市拱墅區橋弄街,橫跨於古運河之上,橋邊立碑,說明它是杭州古運河終點的標誌。該橋是一座三孔的拱橋,石砌橋墩逐層收分,橋麵兩側作石質霸王靠,樸實無華,氣勢雄偉,下麵各有兩個防撞墩,防止運輸船隻直接撞到橋墩。它初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現存橋為清康熙時重建,全長138米,寬6.6米。拱宸橋的“宸”,意為帝王宮殿,高大的拱形石橋,象征對帝王的迎候和敬意,橋由此得名,它是古石拱橋的傑出代表之一。

    作為省級文保單位拱宸橋的古,是一種整體性的味道。矯正的橋欄板、望柱,鋪橋麵的階石,重置石板坡道,防撞墩上新置的“守橋神”,都透露出拱宸橋的古樸韻味和曆史滄桑感。這次修繕嚴格遵循了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小幹預的原則。其石材采用的是凝灰石材質,這是一百多年前清光緒年間重建拱宸橋時所用的同質石材,鋪橋的石板則是從周邊地區購進的老石板。   

    拱宸橋東的運河博物館,濃縮了運河的“前世今生”,運河博物館占地一萬平方米,是一個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和展現運河自然特性、人文精華等各個方麵的大型博物館,又是運河文物、文獻資料等的征集、收藏中心和運河文化的研究和展示中心。展覽區分成五個展廳:序廳的主題是“地球上的運河與中國大運河”,向人們展示了世界上的各條運河和我國自先秦以來南北大運河的變遷曆史;第一展廳的主題是“運河的開鑿與變遷”;第二展廳的主題是“水係的形成”,向前來參觀的人們講述著一個個水係形成的故事;第三展廳的主題是“河畔的城市”,通過各種實物、圖片等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幅古代人民“依河而居、靠水為生”的生活畫卷;第四展廳的主題是“運河文化”。

所有跟帖: 

寫得好 -Redcheetah- 給 Redcheeta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9/2020 postreply 08:43:09

原文每篇都有圖片,在文學城貼不上去。 -龍劍- 給 龍劍 發送悄悄話 龍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9/2020 postreply 16:21:50

拱宸橋附近1920年代有許多日本或者經營日貨的店鋪,第一次抵製日貨就在那裏 -清邁- 給 清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30/2020 postreply 07:30:3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