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土算潔白細膩。釉色也有點青,釉水也算較肥潤。上麵的字細看現在的小青年未必寫得出來。
兩首詩:
第一首是明湯顯祖的《陽穀店》
獨來陽穀店,繞屋是青山。
似有江南色,蕭蕭簷樹間。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晚年號繭翁。明代傑出的劇作家、文學家和詩人。江西撫州府臨川縣(今臨川市)人。其南北往來之間多次路過並留宿陽穀,留下詩作七首,此是其中一首。
第二首是元高克恭的《種筆亭題畫》
積雨暗林屋,晚峰晴露巔。
扁舟入蘋渚,浮動一溪煙。
高克恭(1248年-1310年),字彥敬,號房山,中國元代畫家。色目人。祖籍西域(今新疆),占籍大同(今屬山西)。其父高亨,字嘉甫,移居燕京(今北京),“時皆知名士”。克恭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經史,早年任工部令史,至元二十四年,官至監察禦史;至元二十八年出任江浙省左右司郎中。大德元年 (1297年),遷山西、河北道廉訪副使,二年擔任江南行台治書侍禦史,任上“興學校,選真才”,大德三年為工部侍郎。六年任吏部侍郎。曆官刑部主事、刑部侍郎、大名路總管、太中大夫。累官至刑部尚書,深得百姓愛戴。至大三年(1310年),病逝於燕京之南。
筆筒上兩幅畫似想表達兩首詩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