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回複:多種證據支持日本薩摩燒。造型上看這種廣口不見於中國外銷;繪畫風格較雜,主次不分,不像中國

探討一個問題。早期薩摩燒或錦江山造都是800度以下低溫胎。什麽概念呢?在水裏吸水。這個瓶子燒溫在1200度之上,瓷化極高,日瓷胎上無法相比。口磕漏胎就看出來明顯是景德鎮特有瓷土。清末都仿不出這種胎了,何論日本。器型廣口源於青銅花觚,始見瓷器於宣德興於康熙,以後曆代傳承,俗稱膽瓶。普及到清朝嫁女兒都要這做陪嫁。這是150件,還有300件大的。民國有500件大地瓶。清中以後中國瓷器大量流入日本。薩摩燒基本以罐為主,間或有燈籠瓶仿型,也沒廣口瓶。酒瓶口更小。錦江山造太晚了。廣口不過腹,仿的形不象膽瓶,底腹間突然收窄,不倫不類的。畫法學的也不象膽瓶畫法,不夠鮮活靈動。這是清中較早的外銷瓷,即賣澳洲,可能還會出口日本。中國瓷不仿日本,日本仿中國外銷瓷也保留自己民族風格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