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些字畫,是不是風頭過去了?上幾件宋代或仿宋代瓷器。回家路兄,張歌兄,各位 xdjw,要沒有出去玩也找點放上來湊熱鬧吧。。。。
影青瓷也叫映青瓷,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稱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鎮所獨創,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麵明澈麗潔,胎質堅致膩白,色澤溫潤如玉,加之瓷胎極薄,所刻劃的花紋迎光照之內外皆可映見,因此被稱為“影青”(引自百度百科)。
宋影青鑲銀邊六根筋印花雙魚碗,寬17厘米。這件大概沒有疑問。
本件影青釉碗,製作精細,胎釉極薄,有微弱的光線既可視對麵。其釉具玉質感,晶瑩滋潤,溫滑平凝。雙魚圖案在影青釉器物的裝飾中,十分普遍。本碗中央所印雙魚造型精微,嘴眼清晰,鱗甲畢現,搖頭擺尾,形態逼真,有在湖綠色平靜的水麵遊戈時的恬靜,舒適和怡然的感覺。碗口鑲銀邊以掩蓋複燒痕跡·,銀邊保存狀態較好。
定窯盛行於北宋中後期,因窯址在宋代屬定州境內,故名“定窯”。定窯以出產白瓷著稱,胎薄而輕,質地堅硬,色澤潔白,不太透明。定窯白釉瓷器的裝飾技法主要有劃花、刻花、印花三種。
定窯雖然是民間瓷窯,但北宋中期之後由於品質精良、紋飾秀美為宮廷選中,也為宮廷燒造了大量瓷器,使其身價大增。到了明清時代,評論宋代陶瓷,品評汝窯、官窯、哥窯、定窯和鈞窯為宋代五大名窯,可見得定窯瓷器之盛名。
定窯胎體輕薄,胎質潔白。釉麵多為乳白色,白中閃淺米黃色。積釉處常有淚痕狀流釉,呈黃綠色。器物外壁釉薄處可見胎上旋坯痕(引自百度百科)。
定窯葵瓣杯托,11.7 X 2.2厘米。早期拍賣行買來,不知道是不是吃的藥。
定窯劃花葫蘆瓶,22 X13 厘米。大概是後仿,什麽年代仿的不知道。
汝窯又稱“汝官窯”,是北宋後期的禦用貢瓷。汝窯一向被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魁。汝窯在曆史上的燒造時間很短.從哲宗到微宗隻二十年左右,傳世品極其罕見。 汝窯瓷器淡青高雅,造型講究,不以紋飾為重,祟尚自然含蓄、淡泊質樸。
汝窯是宋徽宗在位期間燒造的瓷器,汝窯的天青色就是宋微宗的美學追求。宋微宗駕信道教,自稱是“教主道君皇帝”。而道教主張“清極遁世“靜為依歸”,要的是一種很清靜的感覺。於是道教的青色追求,就成了宋徽宗的審美,也為汝瓷的色調在時空中以淡如煙雨的青色定了格。
仿汝窯天藍蓮花溫碗, 9 X 5.5厘米。原件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本件器形較小,仿製年代不詳。
本器作十瓣蓮花形。以蓮花或蓮瓣作為器物之紋飾及造型,隨佛教之傳入而盛行,爾後更取其出泥不染之習性,寓意廉潔,廣為各類器所采用。本器狀似未盛開蓮花,線條溫柔婉約,高雅清麗。原器應與一執壺配套,為一溫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見。本器以其典雅造型,溫柔不透明釉色,在傳世不多之汝窯器中,更顯珍貴(引用台北故宮博物院描述)
請回家路兄,張歌兄(兩位最近不見,是不是出去玩了?)和各位大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