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喜良的“深圳三部曲”
——訪深圳畫家潘喜良
畫家潘喜良向來是以“大手筆”示人的:在十一屆全國美展中他一人獨中三元,他的大型壁畫遍布全市甚至走出廣東,他的“深圳三部曲”是深圳重大曆史題材的重點作品,他還憑著“海邊係列”成為深圳“都市水墨”的代表人物……
他有著東北漢子壯實的身軀,但他的心思卻是細膩的。他對曆史的感悟,對前輩的感恩,對周遭的感知都熔鑄筆下。
記者近日對他進行了專訪。
深圳特區報記者梁婷
畫連環畫比做導演還難
潘喜良,最初的起步,是一本本巴掌大的連環畫。他大學在吉林藝術學院學習國畫,18歲的時候,就出版了第一本連環畫《奪鹽記》,後來被選送中央美術學院從師賀友直先生專功連環畫藝術。從最初畫連環畫開始,近30年過去,潘喜良出版的連環畫已經突破50本。
“連環畫最重要的當然是造型功夫,還有創作思維。連環畫家就像電影導演,對劇情與分鏡運籌帷幄,但更難的是,所有角色的表情、生活習慣、服裝、道具都要由畫家一人承擔,而這在電影工業中卻是一個團體的工作。”所以,創作連環畫的人必須具備先決條件:他必須有很強的造型能力,還必須具有對文學作品進行再創作的能力。
來到深圳以後,他以國畫、壁畫為人們所熟知,人們漸漸忘記他連環畫家的身份。直到兩年前,他將一組連環畫《西林穀》送去參加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最後在尺寸超標的情況下被破格錄取,在不明底細的人群中激起一陣嘩然。在《西林穀》中,潘喜良用獨創的空心線畫在日本的金卡宣紙上,將北方人的皮膚肌理和羊皮襖的質感表現得絲絲入扣,獲得了評委們的高度評價。殊不知,這背後蘊含著潘喜良深厚的“童子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