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中國人口遠多於日本,為何國軍還總是兵源緊缺?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2-04-20 05:12: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989 bytes)

關於國軍兵力總是捉襟見肘的問題,台灣省的電視台,早年曾做過一期節目,對此做了比較細致的闡述。

大體可以歸納為三點原因。

一,裝備水平落後,人力資源不足。

抗戰期間,敵我的裝備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而裝備落後,那就需要用優勢兵力來彌補。

通常情況下,國軍要有五倍兵力優勢才能保證與日軍打個平手。

雖然理論上而言,當時的中國有4.5億人。

日本本土隻有7000萬,就算加上屬於殖民地性質的朝鮮和台灣,也才1億。

我們的人力資源,能滿足兵力需求。

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因為我國的人口分布不均勻,大體上是東稠西疏。

而抗戰開始後,淪陷的區域,恰恰又都是人口稠密地區。

如當時的山東有近3700萬人,河北約2970萬,江蘇3200萬。

抗戰期間,雖然敵後淪陷區的具體人口數字缺乏詳細的統計。但粗略估算下來,怎麽算也不會低於1.5億。

比較直觀的體現,就是抗戰期間,敵後根據地的老百姓,養活了近百萬抗日武裝。而淪陷區的老百姓,又養活了100多萬偽軍。

這加起來就是200多萬兵力了。

國民政府丟失了這麽多的兵源,國軍的兵力肯定就不充裕了。

二,民國時期,戶籍製度形同虛設。國民政府也很難征到優質兵源。

整個國民政府時期,政府根本就不知道中國有多少人口。

而不知道有多少人口,那政府就不可能存在有效的兵役製度。

而不存在有效的兵役製度,那就隻能募兵。

但是,以國軍的軍紀,又有多少人願意為了混口飯吃而參軍呢?

因此,國軍當年補充兵源的手段,實際主要是通過拉壯丁得到的。

關於拉壯丁,蔣緯國晚年接受采訪時,曾講過一個他親眼目睹的事情。

大概是1944年,戴季陶的兒子戴安國在路過重慶的一個院子時,聽到院內有斥打聲和哭泣的聲音。他覺得奇怪,就進去查看。

結果,院內的場景差點沒把他氣死。

一個軍官,趾高氣揚,打罵壯丁,而壯丁則普遍餓得皮包骨頭,半死不活地跪在地上挨軍官的揍。其中還有年約半百的老年人。

最讓戴安國氣憤的是,院內居然還有已經死去的壯丁。人死了,根本沒人管,隻是用瓦片蓋在了死者的臉上。

後來,戴安國把情況告訴給了蔣緯國。

蔣緯國親自去看,發現情況屬實,又報告給了老蔣。

老蔣聽說後,也很生氣。

因為壯丁的開銷,政府是撥了款的。不管怎麽算,都不可能餓死人。除非中間環境出了問題。

於是,老蔣就派人調查。

等到調查後,老蔣才知道這種事情在當時的國統區,很常見,不是個例。

通常來說,征兵署抓100個壯丁,還沒有送到部隊,至少會因餓死或病死而減員10人。

有些路程遠的壯丁隊,如從福建、江西抓壯丁到重慶,減員最多可以達到99%。

在貴陽一個壯丁收容所裏,我(蔣夢麟)曾經和廣州來的壯丁談話。我問:“你們從哪裏來的?”他們說:“廣東曲江來的。”“你們一共有多少人?”他們說:“我們從曲江動身的時候有七百人,可是現在隻剩下十七個人了!”……在這種殘酷的待遇下,好多壯丁還沒有到達前線就死亡了。那僥幸未死的一些壯丁在兵營裏受訓練,大多數東倒西歪地站也站不穩。這是因為長途跋涉,累乏過度,飲食又粗劣而不潔,體力已感不支,又因西南地方惡性瘧疾流行,因此一般壯丁的健康情形都差極了!——《新潮》

據《史迪威日記》描述,國軍在1942~1944年補充的新兵,平均隻有53%能補充到一線部隊。剩下的近一半人,不是逃亡,就是死在了路上。

實際上,國民政府當年拉的壯丁並不少。抗戰八年,總計獲得了約1405萬壯丁。

如果這些“兵”,全投入到戰場,兵力肯定不至於捉襟見肘。

但是,由於實際逃跑、病死的壯丁,就占了近一半比例。

而另一半補充到部隊的,素質又不高。

因而,當年很多國軍一線部隊的實際戰鬥力是很低的。如一個團的實際戰力,可能隻有理論戰力的一半。

為什麽當年的駐印軍遠征軍能打?

因為遠征軍的兵員素質高。

史迪威當年為了保證士兵的素質。曾經把新補充的1800人,直接退回了1200人。理由是這些新兵有結膜炎和皮膚病,可能會影響全軍的戰鬥力。

另外,駐印遠征軍是美國人出裝備,負責軍事訓練,英國人負責生活供應,士兵裝備相比於國內的國軍,可以用奢侈來形容。戰鬥服,作訓服,夾克,內衣,毛褲雨衣,背包鋼盔,防毒麵具,甚至襪子,一應俱全。

夥食方麵,麵包,大米罐頭,肉食,直接由美軍後勤部門轉發,直接供應到每個人,沒有苛扣一說。

軍餉、津貼也是由美軍掌握花名冊,直接發到士兵手裏,沒有吃空餉,克扣的問題。

這樣條件下訓練出來的軍隊,自然能打。

三,軍隊腐敗,嚴重影響戰鬥力。

這個問題在第二點已經說了,這裏隻簡單提一下。

國軍部隊,按照當時人的說法,一個師,僅師長的吃空餉名額就有兩三百人。算上其它各級軍官的吃空餉,編製的15%,估計都是不存在的。隻停留在賬麵。

一線部隊吃空餉的問題如此嚴重,戰鬥力能有保障就是見鬼了。

當年正麵戰場的大會戰,國軍參戰部隊的番號往往很多,但參戰兵力按照吃空餉的數字打完折扣後,縮水嚴重,實際往往並不能對日軍形成5:1的優勢。

而這就導致了很多次會戰,前期往往還能按照計劃執行。但打到後期時,卻因為兵力不足等原因而無法繼續打下去。最後隻能是以失敗告終。

不要小看了軍隊的腐敗問題。

看看八路軍、新四軍就知道了。

雖然武裝裝備也很落後,但紀律嚴明,戰鬥力遠超國軍的非精銳部隊。

所有跟帖: 

八路好 ! 八路好! 八路軍打仗為老鄉! -tomcat801- 給 tomcat801 發送悄悄話 (177 bytes) () 04/20/2022 postreply 14:36:39

平原利用人山肉盾打遊擊, 又是鐵壁合圍又是三光,八路可以跑回山裏吃土,出糧出人的老鄉們可沒少遭罪 -八哥- 給 八哥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28/2022 postreply 10:38:3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