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金融三:國軍薪餉隻夠買肥皂,其實是衣衫襤褸的短褲草鞋部隊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1-02-18 04:09:3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169 bytes)

 

 

 

在全麵抗戰開始以前,國軍各派係的待遇是極度不公平的。以普通士兵為例,最好的稅警總團士兵一個月可以拿到12.5元,而且從不拖欠。而地盤差的窮軍閥不過一個月發四塊錢,還經常會被拖欠甚至不發。

而就這一點錢,要想領到手的話,還得扣除夥食費。因此為了省下錢來,國軍士兵普通都自願少吃飯,這就造成當時的國軍士兵,哪怕是善戰老兵,普遍都是麵黃肌瘦的排骨隊長。而這種情況,隨著全麵抗戰的暴發和財政的惡化,愈演愈烈了。

一、貶值幾百倍的法幣

“七七事變”爆發後,當時的國府實行外匯統製政策,法幣成為完全的紙幣本位製貨幣。那時候規定一切公私款項,全部必須以法幣收付,市麵上所有銀圓收歸國有,強製以一法幣換銀圓一元,其實就是強行掠奪老百姓的財富。而就在與此同時,國府卻在大量超發貨幣,這個時候的法幣,已經開始快速貶值了。

截止到1937年抗戰前夕,法幣發行總額不過14億餘元。隨著對日全麵開戰,軍費和各種財政支出大幅度增加,國民政府采用的辦法,就是瘋狂開動印鈔機,大量增發法幣。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發行總額已經到了5569億元,比戰前增加約四百倍。

這貨幣超發了400倍,那通貨膨脹就是必然的了,法幣隨著貨幣超發急劇貶值。100法幣在1937年能買兩頭牛,到了1939年隻能買一頭豬了。在這個時候,日本為破壞中國後方經濟,在日占區強行以日本發行之貨幣收兌法幣,再加上以走私物資套得法幣以後,全部送往上海兌取國府的外匯。這就等於是日本人自己打白條換取法幣,然後再拿法幣到國統區買東西,實質上是等於讓國統區不斷給日軍輸血!

這樣的情況下,國府不想辦法改革幣製,反而分別從英國及美國得到超過一千萬英鎊及五千萬美元貸款,也就是以貸款來養活自己的敵人。當然了,日本人欲壑難填,哪怕是貸款也仍不足支持法幣匯價。到1940年起,國府隻能完全取消無限製外匯買賣。法幣的價值開始進一步的大幅度下跌。到了1941年,100法幣就隻能買一袋麵粉了。而到了1943年,同樣的100法幣就隻能買到一隻雞。到了1945年,隻能買到兩隻雞蛋了。

到日本投降以後,法幣發行額更是突破了人類想象力的極限。截止到1947年4月,法幣發行額又增至16萬億元以上,這時候的100法幣,就隻能買到一塊煤。1948年,法幣發行額竟達到660萬億元以上,等於抗日戰爭前的47萬倍,物價上漲3492萬倍。

這時候的100法幣還買不到一張紙,也就是說法幣的麵額,還不夠印刷它的那張紙的成本價。當時有個奇觀,就是曾經有造紙廠直接用低麵額的法幣作為造紙的原料,居然還能賺得不少呢。這時候的法幣,已經徹底崩潰了。

二、低級軍官工資隻夠買肥皂,完全無法養家

法幣的瘋狂貶值,造成了民間的惡性通貨膨脹,也讓本就收入不高的國軍,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1937年全麵抗戰啟動後,軍費消耗龐大,物價迅速上升,官兵薪餉標準雖然也屢次變更。但是始終入不敷出,不僅無法養家,甚至到了自己也無法糊口的程度。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

1.部隊裏貪汙橫行。

1944年5月,國民政府軍政部有一份電報,電報裏有這樣的內容:

“接兵部隊浮報接兵數目,提前呈報入營;侵吞草鞋、行軍各費;侵吞(限製、摻雜、克扣)軍食,任令士兵饑餓,不顧士兵致病;扣發薪餉,挪用經商;盜賣(欠發、調換)士兵被服,不顧士兵寒冷,任令由冷致病;侵吞醫藥費,不醫不藥,不顧士兵疾病衛生,任令由病致死;或是營舍簡易,沒有健康設備,不顧士兵睡眠;藉故沒收、出售入營新兵的財物,不顧士兵利益;侵吞士兵教育經費……”

2.軍餉漲幅沒有物價漲幅快。

當時官兵的薪餉隨通脹不斷上調,但始終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1937年,上將薪餉240元,1945年上升至5萬元,增漲208倍;

1937年二等兵薪餉7元,1945年上升至900元,增長128倍。

但同期物價已增漲了2100餘倍。1943年重慶豬肉限價,定為每斤14元。而同時期,一位上校的月薪不過290元。而至於低級軍官和底層士兵,狀況自然要慘得多。軍官軍校17期畢業生譚繼禹回憶,1940-1942年間,其每月薪餉,僅夠買肥皂與草鞋。當這樣的兵,那別說是養活家庭,自己謀生都很困難了。

撤到台灣後以陸軍中將退役的盧光義老先生,是1943年考入戰幹團大理分團的,在回憶當年時,他有這樣的記述:

“受訓期間,生活極為艱苦。

(一)主食方麵難求飽,每桌有同學6人,飯桌用城牆磚砌成,采分飯方式,隻能有多少吃多少。

(六)缺少被服。缺少內衣褲,無法換洗,因而長滿虱子,同學們於太陽天多脫衣捉虱,以求解脫。冬日無棉被取暖,每位同學僅能分配一條軍毯……”

三、衣衫襤褸的短褲草鞋軍

那個時候的國軍,真的是太苦了,他們是吃不飽穿不暖,大多數其實是衣衫襤褸的草鞋部隊。

1、被克扣的軍糧

抗戰以後實行了糧、餉分離,夥食費由公家統一安排,不再包含於薪餉之中,這就給了經辦人大量貪汙的機會。如果說現役士兵都有槍,因此經辦人隻能摻點沙子,還不能做的太過分的話,那麽克扣壯丁的口糧,甚至將他們活活餓死,就是司空見慣的事了。蔣夢麟先生曾任北大教授、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抗戰時任中國紅十字會長,據他回憶:

我看到好多壯丁被繩子拴在營裏,為的是伯他們逃跑。簡直沒有絲毫行動的自由,動一動就得挨打了,至於吃的東西,更是少而粗劣,僅是維持活命,不令他們餓死而已。在這種殘酷的待遇下,好多壯丁還沒有到達前線就死亡了。那僥幸未死的一些壯丁在兵營裏受訓練,大多數東倒西歪地站也站不穩。這是因為長途跋涉,累乏過度,飲食又粗劣而不潔,體力已感不支,又因西南地方惡性虐疾流行,因此一般壯丁的健康情形都差極了.

2.被大量餓死甚至活埋的1400萬壯丁

因為糧食被克扣,和大量非人的待遇,當時很多壯丁在路上被折磨而死。

據鎮遠紅十字分會長雲:“分會有掩埋隊,見有死而暴露者,有半死而活埋者,有將死而擊斃者。”

當時的壯丁大量的死亡或者逃走,據蔣夢麟先生回憶:

韶關解來壯丁三百,至築隻幸餘二十七人。江西來一千八百人,至築隻剩一百三十餘人。而此百餘人中,合格者僅及百分之二十。龍澤區來一千人,至築僅餘一百餘人。以上所述,言之者有高級文武官吏醫生教員,所言大致相同。

以我當時估計,在八年抗戰期內,未入軍隊而死亡的壯丁,其數不下一千四百萬人。當然,曲江壯丁從七百人死剩十七個人,隻是一個特殊的例子,不可作為常例。當時我曾將估計的數字向軍事高級長官們詢問意見,他們異口同聲的說:“隻會多不會少。”......

3.穿著大褲衩、不發鞋子的正規軍

抗戰時,國軍長江以南部隊被裝發放標準,是春、夏、秋三季每人單衣上裝兩件,單布短褲兩件,綁腿一雙,軍帽一頂。冬季棉衣褲一套,棉帽一頂,二尺五寬棉被一床,二尺寬草席一頂。需要注意的是,國軍正規軍春、夏、秋三季都不發沒有長褲,一年三季穿大褲衩。而且,國軍是不發鞋子的!

鄭洞國是黃埔一期名將,正牌的中央軍嫡係,他所描述時有如下文字:

“……身上穿的軍裝,經過風吹雨淋和一連串的行軍作戰,早已破爛不堪,軍褲自膝蓋以下都撕成布條,幾乎不能遮體,無奈我隻好向老百姓買了一條便褲穿上。其實類似這種情況的也並非隻我一人,行軍時人人都是衣衫襤褸。”

所以,當時國軍部隊大多數時候都是衣不遮體的,常年穿著大褲衩打著綁腿。皖南事變是在一年中最冷的一月份,可參加事變的國軍第62師的士兵,到這個時候還沒發下冬裝,都還穿著短褲呢。有些人黑誌願軍沒有及時供應上厚冬裝,可是他們卻選擇性遺忘了大冬天穿著短褲打仗的國軍。

4.部隊基本上都穿草鞋

而既然國軍不發鞋子,那麽除了衣衫襤褸穿短褲以外,當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國軍穿的都是草鞋。抗戰初期的時候,國軍嫡係部隊還有布鞋穿,一些特殊部隊如稅警總團和教導總隊,士兵甚至有2.5銀元一雙的皮鞋,少數部隊的軍官和電台女兵甚至有價值18銀元一雙的高筒皮靴!

而隨著抗戰的持續,物資逐漸匱乏,國軍嫡係逐漸從皮鞋到布鞋,然後一直到了草鞋。要知道這些部隊比如川軍,都是需要跋涉幾千裏,徒步一兩個月,跋山涉水出來抗日的。而到了地方以後,不給補充武器彈藥,不讓休整恢複體力,就這麽穿著破衣爛衫破草鞋,拿著破舊的步槍,然後上了戰場!

而這時候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後勤部門,對戰士的腳非常愛惜,為了保證每個士兵有充足的鞋襪,八路軍廣泛動員根據地群眾製作軍鞋。當時的八路軍士兵一年發7雙布鞋、1雙膠鞋,自己還經常打草鞋補充。可以說在抗戰當中,多數國軍士兵的吃穿,不僅遠遠落後於日軍,甚至不如停發軍餉、根據地被封鎖後的八路軍新四軍。

1946年4月3日,蔣介石在一篇《整軍的目的與高級將領的責任》的演講中,也不得不承認:

“我們的軍隊,除內容空虛,名實不副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待遇太低,生活太苦。現在一般下級官兵的生活,真是到了水準線以下,大多數的士兵吃不飽穿不暖,以致麵黃肌瘦。”

我真的很想和某些果粉說一句,你們心目中的正規國軍的形象,應該是上身穿襤褸破爛的上衣,下身穿衣不遮體的短褲、腳下一雙爛草鞋、麵黃肌瘦的扛著一支步槍或者挑著擔子,餓著肚子在烈日下風雨中半死不活的向前挪動。口口聲聲國軍如何如何的粉絲們,你們可真的願意穿越去當這種兵?

所有跟帖: 

八路軍士兵一年發7雙布鞋、1雙膠鞋----天方夜潭吧。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8/2021 postreply 06:10:03

還有說什麽新四軍七師士兵每月三條香煙... -quest- 給 ques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8/2021 postreply 08:39:31

那個年代“為誰而戰”是精神支柱。 讀讀台灣人寫得光複日跑到碼頭迎接國軍的景象,很有意思。打敗日本人的正規軍。。哈哈 -多城老農- 給 多城老農 發送悄悄話 多城老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8/2021 postreply 07:28:2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