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白求恩的另一麵:曾寫多篇中國抗戰報告文學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0-12-31 08:28:0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707 bytes)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獻身中國抗日戰爭82周年。1938年的1月8日,白求恩在北美的嚴寒中登上了援華抗日的征程。其時,他剛從引發世界大戰的馬德裏戰場返回美-加募捐支持西班牙人的抗爭。可是在北美,他得知了中國人民抗戰爆發的消息。中國人在抵死求存,這個不死的民族生命岌岌可危!白求恩發現那時中國比西班牙更需要國際社會的關注,中國戰場醫療救護條件更差。於是,他義無反顧地奔向了遙遠的中國。

▲奔赴中國戰場時的白求恩

▲白求恩赴華登船前給友人的信,說明他為什麽會來中國,以及以後與自己聯係的方式。

抵達血與火的戰地中國後,他拒絕在條件稍好些的國統區做專家,而堅持到晉察冀火線救助流血搏命守土的戰士。一年零九個月以後,他將生命永遠地留在了陌生的中國土地。以後的歲月裏,他被中國人民永遠懷念著。八十多年過去了,今天的世界仍然不安寧。疾風知勁草,回顧白求恩當年的義舉,在嚴冬裏可以讓我們看到人間的一抹溫暖亮色。

白求恩除了是一位名醫,一生還有很多愛好。世人熟知他作為醫生和戰士的一麵,卻較少得讀他的文學作品。筆者近年有幸在紐約重新發現了他的一批文學手稿和他當年寄自晉察冀前線的書信,並曾經在《北京晚報》上發表過他的戰地書信和詩歌作品。今天,我願以此文共享我此後發掘出來的他的報告文學作品。這些都寫於戰地,可視為中國抗日戰爭史的珍貴史料。

第一部

《在漢口》

記錄初來中國所見

白求恩在晉察冀短短一年多時間裏參加了大大小小戰鬥幾十次。其間他搶救傷病員數千人、親自開刀動手術逾千例。同時,他還建立了數十個流動醫院。除了繁忙的工作和奔波,白求恩在這一年多時間裏還撰寫了大量的信函、日記、工作報告和散文;並在美國和加拿大發表了中國抗戰的報道、通訊作品,其寫作量之巨簡直令人不可思議。除去戰鬥和日以繼夜的救死扶傷,僅隻是作為一個寫作者,白求恩的工作量和成績就幾乎不亞於任何一位多產作家(別忘了,他此間還寫了四本醫學教科書)。並且,還拍攝了大量圖片、電影資料等。

本文將重點介紹他在中國時撰寫的部分報告文學,並希望以此為線索來探討一下白求恩的內心世界和他的寫作主題及藝術技巧。

我擬按照時間線索來介紹和分析他這一時期的創作。這樣做的好處是脈絡比較清晰,也使大家有個明顯的時間主軸,以便我們理解白求恩在中國的行蹤及他的思想變化和升華。

白求恩到中國後最早的紀實作品是《在漢口》。白求恩乘船到香港後在二月初就奔赴漢口。當時的漢口是中國戰時中心。抵漢口後,他發現此地是中國國民黨的臨時政府,而中央政府正遷往重慶。白求恩當時見到的漢口一派混亂、魚龍混雜。他看到滿街傷兵和難民在哀嚎等死;天上日本飛機狂轟濫炸、牆上樹上是彈片和崩裂懸掛著的人的肢體和內髒,這地獄般的慘狀他過去聞所未聞。白求恩無比憤怒,決心要把這些寫出來向全世界公布。

赴華前,援華醫療隊說好了是去支援中國政府,可是到達後他發現“政府”沒有了。但在漢口,白求恩接觸了周恩來等人及紅十字會林醫生,他申請去支援八路軍。同行的美國醫生帕森斯聞此斷然拒絕,帕森斯並扣住了援華委員會交付的經費和醫藥物資。此舉造成了美-加援華醫療隊的實際分裂(當時帕森斯除因意識形態不同而不合作外,他還有酗酒等問題。他實際上一天也沒有參加過中國的抗戰服務,而是被診斷出酗酒中毒等精神問題,旋即返美。後在紐約醉死)。

在周恩來等人的調解下,帕森斯勉強同意留下美洲運來的醫藥物資給醫療隊(當時曾被滯留在香港),而他本人則控製資金。自此,白求恩和護士伊文跟帕森斯分道揚鑣。白求恩和伊文開始誌願到武漢各醫院去搶救傷員和難民,隨後去了延安。同時,白求恩也抓緊時間利用這個機會了解當時中國戰區的實況、收集材料並寫出戰時漢口的情形。在搶救傷員和繁忙工作之餘,白求恩完成了這部作品。

這是白求恩來中國後創作的第一篇報告文學。在此文中,他詳細地報道了戰時混亂中漢口的醫療資源和戰地救護、軍隊的衛生等情況。這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第一手真實史料。除此以外,白求恩寫作此文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除了揭露日寇暴行以外,他還要向國際社會呼籲募捐救助物資。他希望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向水深火熱的中國軍民伸出援手,特別是從人道主義立場對戰亂中的中國軍人和難民提供醫藥物資。

後續作品

《過黃河》等

再現真實的戰地場景

白求恩第二篇報告文學作品是《過黃河》。這部作品白求恩後來寄到美國,曾經在美國《戰鬥》雜誌全文刊載。除了文字,此期雜誌還刊載了白求恩拍攝的中國戰地照片、繪製的地圖等。

▲發表白求恩《過黃河》一文的美國《戰鬥》雜誌1938年8月號

▲白求恩《過黃河》一文內頁

1938年2月下旬,白求恩跟美-加醫療隊一行在周恩來安排下去延安,在陝西、河南、山西等地輾轉迂回,路途中一再受阻。並且多次遇到軍隊堵截、交通工具受損、被炸、被日軍空襲等遭際,有幾次甚至險些被日軍俘虜。美國和加拿大報紙此間曾經幾次報道過他的死訊。白求恩最後終於排除萬難到達了延安。他的《過黃河》一文生動地描述了他們這場九死一生的經曆。

▲隨《過黃河》一文刊登的白求恩拍攝的戰時情景

在發表此文時,《戰鬥》雜誌專門加了編者按,稱它是一部戰爭史詩,是來自中國抗日戰場上最真實的報道。白求恩此文幾乎是逐日記載了他40天裏地獄般的生死曆程。但他的信念是明確的:他要去延安、去為晉察冀軍民服務!

讀這篇高度紀實的作品,我們跟隨白求恩的腳步,幾乎伴他經曆了他所遇到的一切:鐵路被炸毀的夜襲,黎明寒夜中的擺渡過黃河,緊急逃離被敵機掃射成蜂窩的車廂,疲憊的軍人、嚎哭的戰爭孤兒、戰地荒鎮路邊的小吃棚、空襲中被炸死的牲畜和痛哭的騾夫、逃難途中遇到的荷蘭教士、被敵人子彈洞穿化膿、內髒外露的堅忍的傷兵……此外,他還寫了和日寇近距離的遭遇戰:日軍兩萬,他們隻是孤零零的一支運輸隊,被堵到了河灘,在蝗蜂般的彈雨中死裏逃生,這些遭際絕對是傳奇。

▲《過黃河》一文刊發時所配發的路線圖,顯示了他們九死一生的奔波曆程。

白求恩寫這篇報告文學的目的不在渲染地獄景象,而在於真實描寫戰地的慘境和苦難中不屈的中國人的意誌。

白求恩的第三篇報告文學是他發表在加拿大著名的《號角日報》上的《窯洞大學:中國解放者的基地》。這篇文章是白求恩到達延安以後所寫的對延安的觀感,也是他對革命聖地延安的最真實的寫照。從一路恐怖、被追殺到終於抵達延安,他的喜悅和興奮是難掩的。

這篇長文中白求恩激動地介紹作為一個外國人眼裏延安的新鮮事,還有延安抗大的一切。包括這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窯洞大學的學生來源,從百萬富翁、大亨、官員巨室子女到農家子弟;從電影明星、海外華僑到天南海北貧苦眾生、童子軍學員。這裏生機勃勃,是一片希望的土地。

▲白求恩拍攝的延安的開會場景

除了學生來源,白求恩還介紹了抗大人學習、工作和訓練情況,同時還將這所嶄新的學校和自己經曆過的歐美名校做了橫向的比較。白求恩以飽滿的激情描述了這裏的一切,並且指出,窯洞大學代表著中國的希望。白求恩的報告文學除介紹了抗大學員的衣食住行,還濃墨重彩描寫了勇敢無畏的一批少女學員。這裏的學生皆如部隊編製,官兵一致互敬互愛,他們必將成為無堅不摧、引領中國走向勝利的巨大力量!——據記錄,此文應該是最早向西方世界介紹延安抗大的一篇宏文,也是當時在國際上正麵宣傳延安抗日力量的一篇重要史料。同時,它也應該是我們今天研究中共黨史和軍史的一篇難得的文獻。刊發此文時,報紙還配合刊登了白求恩的大幅照片和延安窯洞大學圖片,其影響非常巨大。

▲白求恩在加拿大報紙上發表的延安抗大報告文學

最後一部

《一次縣委緊急會議》

還原民主政治在晉察冀

此前美國和加拿大媒體已經有過中國抗戰方麵的文章,但它們多是介紹國民黨方麵的情況。關於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抗戰的內容近乎沒有。白求恩接下來的第四篇報告文學,就是希望從正麵角度介紹一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戰情形。

白求恩的第四篇報告文學是《一次縣委緊急會議》。此文起因是當時晉察冀軍區缺醫少藥,使傷病員死亡率疾升,這讓白求恩非常焦急。白求恩執意要化裝去北平或天津購買醫藥。此舉非常危險,但白求恩個性執拗一定要去購藥。請示中央後,聶榮臻司令員決定用派他去參加縣委會議這項“緊急任務”轉移他的視線。白求恩是個軍人,他會無條件執行軍令。他非常珍惜參加晉察冀政府會議這項榮譽。會後,他撰寫了這篇報告文學並希望將其刊登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報紙上,向那裏的人民報告中國基層百姓抗戰具體真實的消息。這篇報告文學的內容比較獨特。在此文中,白求恩最早向西方讀者介紹了中共抗戰時期敵後民主政府和人民的關係以及民主政治在晉察冀如何運作。同時,此文也真實地報道了當時一個基層縣委會的會議內容和細節。

一如白求恩一以貫之的寫作風格,此文寫得生動、傳神、氛圍栩栩如生;它富有現實主義的真實性,同時也有革命浪漫主義情懷的展現。在寫作技巧上,這篇報告文學的特點是它善於寫景和描摹。它還表現了白求恩擅長運用對話來敘事的特點。

首先,作為報告文學這種體裁,此文的靈魂在於它的真實性。作者在這兒非常注重真實的細節描寫和介紹,其內容非常詳實具體。它不厭其煩地介紹了這個地區的地理、人口、出產、稅收、社會階級階層的構成、財產狀況等等。此外,它還描述了這裏人們的生活習慣、經濟條件、老百姓的體質體格、健康狀況等等。在政治和社會麵貌方麵,白求恩介紹了這兒的民主政府的生成、運作以及它跟當地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的關係等等——其精細程度簡直就像是一個訓練有素的文化人類學家采訪寫就的一篇文化誌報告。白求恩深知他的讀者是西方人,他們對戰時中國的狀況一無所知,如果沒有這些細節,這篇文章就失去了靈魂。

由於白求恩仔細了解事實的前後背景並對之有了紮實的研究和敘述,此文不僅對於那時西方人,即使對今天的中國讀者也是一種可貴的情景再現;對我們今天回顧和認識那段抗戰史和中國革命史而言,也是不可多得的寶貴史料。

除了自然境況的描寫,白求恩在文章裏也詳細地對這個地區堅壁清野政策和敵情做了詳盡的報告。本文的寫作難點在於它的細節處理方麵。我們知道,雖然真實性是報告文學的靈魂,但稍不小心就容易將這類文章寫成流水賬或格式表。好的報告文學作品仍然要有可讀性和趣味性才能吸引讀者。白求恩則調動了一切材料來完成這個目的。

他在此文中善用穿插、對話的形式來推進情節,夾敘夾議。同時,白求恩還巧妙地利用細節和花絮來烘托氣氛。在綜合運用各種技巧的同時,白求恩還夾雜人物素描、輔以情境描寫和氣氛烘托來突出主題。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文章結尾部分的景色描寫。白求恩深諳寫作的技巧和詩意原則。他這篇長文的構思布局十分講究。在文章結束時,他描寫會議結束大家返回戰場時黑色天幕上千萬顆閃閃發亮的星星,和在被燒毀的屋宇殘牆上輝光映射下的“除了戰鬥,我們沒有生存之路!”等幾個黑色大字。——在寒冷和無垠的夜空中,他的此番描寫畫麵感很強,使文章結尾有力、深沉而且斬釘截鐵。今天讀來,它仍然充滿著鼓舞人心的革命浪漫主義色彩。

白求恩的英雄事跡像一團火,在他犧牲80多年後還在燃燒、點燃並啟迪著世界上熱愛和平的人們。白求恩精神又像一支人道主義的火炬,它輝映過暗夜,同時也指向著光明。中國已經度過了最黑暗的歲月,但在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上,我們不應該忘記白求恩這位曾經不遺餘力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服務並獻身於中國的國際主義英雄。

白求恩報告文學作品摘譯

《過黃河》

■海龍 譯

【其一】……

那天我們隻走了六十華裏。很顯然,日本人知道我們之間距離幾乎已經是近到觸手可及了。我們知道鬼子的騎兵一天就能行進我們兩倍的路程,他們會隨時逼近我們。我們在進行著一場競賽,看誰能最早抵達黃河。在沒能穿越這條大河前我們就不算逃離了險境。

如果穿越了大半個地球輾轉到達此地、我們還沒來及到戰地搶救傷員就被日本人俘虜了,那該是個多麽巨大的恥辱啊!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四十八歲了。去年今日,我在馬德裏包紮了六個傷兵,都是手和臂膀受傷;是些可以忽略不計的輕傷,而那些重傷員都在返途中死掉了。

星期五,我們離開河津,到達了陝西省黃河東岸的村子。聽說日本人焚燒了我們昨天剛剛經過的那個村子。晚上九點,在深沉的黑暗中,我們繼續沿著河岸前行。這是一個讓人難忘的場景。

河岸上點燃了一堆堆篝火,五千多人聚集在一起,還有卡車、大車、騾子、馬匹、大炮和堆積如山的貨物在等待著穿越黃河到對岸的陝西。篝火的閃光在巨牆般陡峭的山間互相映射著,黃河在高聳的懸崖間奔騰。它的急流裹挾著巨大的冰塊互相撞擊,以每小時四十多華裏的速度在黝黑的河麵上咆哮。整個場麵神奇且充滿著蠻荒之力。

【其二】……

星期天很冷。疾風卷著塵土充斥天地間。下午四點,日本人的騎兵橫穿過我們到達了東岸。我跟一夥從岸上幫我們運送器材的人一起跑到了河邊。日本人開始用機關槍向我們射擊,成束的子彈傾瀉在離我們一百碼外的河水裏。

我們趕緊爬上河岸遁入了戰壕。在那裏,我們能清楚地看到河對岸的敵人。我們沿著戰壕拐入了河岸,但最後,我們被命令離開那裏,而且要衝過一塊開闊地。突然,敵人又向我們開火了。我們趕緊趴下。子彈掀起的煙塵就在我們左近,非常可怖。我抬起頭,驚恐地發現,我們距離前麵對著我們的一支步槍差不多僅五十英尺左右!等到日本人的視線稍稍轉向別處,我們兔起鶻落般迅疾逃離了那個地方!

我們聽說日本人的軍隊有兩萬人,由四到五百騎兵,還有炮兵和步兵等組成。我們的大部分設備都運過河來了,但是沒有朱德的那匹紅馬的消息。

我們今晚搬進了窯洞,這兒比房子舒服多了。又包紮了很多傷員,我們隊裏留下了兩個人在這裏等著集聚我們的騾子和大車。

這是一個寒冷的夜,第二天早晨醒來,我們發現地上積了約兩寸的雪。我很同情那些就躺在地上沒有任何遮蓋的軍人們。我們的窯洞溫暖舒服。在村裏沒有什麽可以吃的,除了小米。

上午,日本人的炮兵部隊到達了河對岸。他們往西岸炮擊了一整天。爆炸聲在山嶺間久久地回蕩。轟炸延續了三天。我們的回答是,日本人的炮擊能將三百英尺外的房頂完全掀掉,但卻傷害不了我們的毫毛。因為我們的窯洞都是挖在山隙裏的,而且都掘到了地下四十英尺。

所有跟帖: 

感動 -ttw97- 給 ttw97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31/2020 postreply 22:43:1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