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法憲抗日
我讀過吳法憲的回憶錄 《歲月艱難》,是吳法憲口述,他女兒金秋編著的。
吳法憲的回憶錄 《歲月艱難》,第五章第六章是關於抗戰的回憶。
一
吳法憲所在部隊(吳部),抗戰初期是八路軍115師685團。38年初,兵力近4000人。1938年底改名為八路軍蘇魯支隊,從山西出發,東進到山東、江蘇交界處的微山湖西。到達後幾個月,兵力發展到12000多人。1939年5月,改名為蘇魯豫支隊,南下皖北。1940年8月左右,蘇魯豫支隊改編為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一支隊。第五縱隊20000人,向東進入蘇北淮海區。1941年1月,八路軍第五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原第一、二、三支隊依次改編為第七、八、九(十旅?)旅。吳法憲先後任第一支隊,第三師政治部主任及其他職務。
從首戰平型關(1937年9月25日),到兩淮戰役(1945年8月下旬—9月初),8年抗戰,吳法憲記錄了吳部22場戰鬥,其中反掃蕩包括多次小戰鬥。
22場戰鬥,對偽軍作戰5場,對頑軍(照老吳的說法)6場,對地主武裝1場。與日軍作戰10場。其中兩場發生在第二次反掃蕩中,與第二次反掃蕩一起,算三場戰鬥。
對偽軍(沒有和日軍混在一起的偽軍)的5場戰鬥,都是主動進攻。4次是進攻偽軍所占領的縣城或據點。其中兩淮(淮陰淮安)戰役發生在抗戰末期,消滅偽軍14,000人。共消滅偽軍 18,700多人。
與頑軍作戰6場,3場主動進攻頑軍占領的縣城或據點,1場進攻頑軍占領的地區,2場反擊頑軍進攻。最多一次消滅頑軍2個師,15,000—20,000人(?)。
與日軍作戰10場,3場主動進攻:平型關之戰(37年9月),山西隰縣午城鎮之戰(38年2月),第二次反掃蕩中的陳集戰鬥(43年3月)。日軍襲擊3場,兩次吳部突圍,一次死戰,全連82人戰死。5次日軍掃蕩。一次性戰鬥,日軍死亡最多的是“平型關大捷”, 1000多人。2次大反掃蕩 (第一次第二次反“掃蕩”),每次日偽軍傷亡1,800—1,900人。
8年抗戰,吳部共打死打傷日軍1,470多人,日偽軍(日偽軍共同作戰時)3,700多人。如果加上反掃蕩中沒有記載的零星作戰,日軍、日偽軍傷亡人數可能增加1000多人。日軍總傷亡人數,不會超過3000人。吳部在抗戰爆發後一年內,兩場戰鬥消滅的日軍,接近或超過8年抗戰日軍傷亡人數的一半。如果隻算敵後7年,日軍傷亡總人數,隻有1,700左右。吳部在敵後的兵力,都在萬人以上。
吳部沒有一次進攻日軍占據的城鎮。午城鎮之戰是遭遇戰。日軍掃蕩時占領的據點包括陳集,掃蕩後期或結束後部分被吳部奪回。1941年7月日軍掃蕩,占領江蘇鹽城(新四軍軍部所在地)、阜寧。直到1945年4月底日軍撤退後,才把阜寧從偽軍手中奪回。
二
吳部經曆了5次日軍掃蕩:1939年4月底微山湖西掃蕩,1939年6月淮北日軍掃蕩,1941年7—8月蘇北第一次掃蕩,1942年11—12月淮海區掃蕩,1943年1月 至4月蘇北第二次掃蕩。蘇北兩次掃蕩是大掃蕩,每次日偽軍兵力2萬左右。每次掃蕩,吳部兵力超過日偽軍。
吳部反掃蕩的戰術是:避開日軍鋒芒。保存主力,提前轉移隱蔽。保存幹部,第二次蘇北大掃蕩,把幾個師旅團級軍官送到延安,以保護他們的安全。化整為零,騷擾敵軍和敵據點,破壞交通。掃蕩晚期或結束後,攻占日偽軍薄弱的據點,爭取恢複掃蕩前的地區。
反掃蕩方法之一是 “孤立日軍,重點打擊偽軍,殲滅偽軍。隻要偽軍一出來,就這裏幾十人、那裏幾十個地殲滅他,使偽軍不敢囂張。”
半夜吃柿子,按倒軟的捏。共軍頑軍偽軍,彼此彼此。
第二次蘇北大掃蕩前,為了防止日偽軍設據點,拆毀了幾個大城鎮,居民都搬到農村。如東坎,原有六裏路長的一條街道,統統拆掉。一些小鎮子裏的高樓、炮樓、堅固的廟宇祠堂,也統統拆掉。
反掃蕩中的戰鬥,吳法憲的記載籠統: “小戰鬥5-6次”,“大小戰鬥一百三十餘次”。具體的戰鬥記錄了兩次,都發生在蘇北第二次大掃蕩期間。一是掃蕩晚期收複陳集的戰鬥。二是劉老莊戰鬥,一個連隊的戰士,為了附近村莊的領導機關撤退而死戰。
1941年8月底,第一次大掃蕩結束後,蘇北根據地相對穩定。新四軍三師召開幹部會議,總結 “對頑軍的作戰和反“掃蕩”對日作戰的經驗與教訓”。加強和開展軍隊地方組織政權建設,發展經濟。軍隊開展大生產運動。吳法憲寫道:
“ 一九四三年秋,我們曾開過一次三師直屬隊的生產展覽會,著名作家詩人白樺參加展覽會後,寫了一篇《記師直生產展覽會》。現將這篇文章照錄如下:
……
特務一連的一棵黃芽芽十五斤,它和四個五十斤以上的大冬瓜擺在一起,活像一窩淨的肥豬。
……
東麵是家畜場,豬、羊、雞、鴨,鬧鬧嚷嚷一大片。政治部的小馬駒,看見人就亂蹦亂跳。老母豬的大肚皮著地,爬下哼哼的懶得動。供給部的那些“九斤黃”的雄雞,長到七斤半,今天在人麵前,不敢喔喔高喊了。”
日軍不來進攻,吳部絕對不去招惹他們,隻是料理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種出的冬瓜像肥豬,養出的肥豬像哼哼哼的冬瓜。
三
吳法憲說:“我軍挺進敵後,廣泛開展遊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也牽製了大量的日軍。”
我看不出他們對日軍有什麽威脅, 牽製了多少日軍。日軍對吳部的5次掃蕩,最大的蘇北第二次掃蕩(1943年1月 —4月),日偽軍兵力24,000 多人。第一次蘇北掃蕩(1941年7月—8月),17,000人。其餘3次,1,000 到5,000 人。
第六章末,吳法憲寫道:
“新四軍第三師自一九四一年初成立至抗戰勝利的五年中,共作戰五千餘次,殲敵六萬餘人,自己傷亡一萬餘人,部隊由二萬餘人發展到七萬餘人(包括主力和地方部隊),開辟了擁有四萬平方公裏土地和八百多萬人口的解放區。”
“殲敵六萬餘人”,其中有多少是日軍?
吳部在抗日戰爭中,為什麽能夠在敵後發展壯大?
1. 國民黨及地方軍閥的統治機器日本人被打爛,打散了框架,沒有能力阻止共產黨的發展。日本人大部分時候,聽任共產黨發展。抗戰以前,這些地方共產黨根本插不進腳。
2. 國民黨敗軍在這一帶丟下大量槍支彈藥。
3. 以抗日為旗號,吸引民眾參加八路軍、新四軍。這些地方,抗戰前無法煽動民眾打土豪、分田地,參加紅軍。
4. 不惹日軍,美其名日:“孤立”日軍。既不敢進攻日軍據點,也不敢破壞鐵路。日軍掃蕩,以躲為主,搔擾為輔。
附錄:抗戰中吳部作戰簡介
數據以吳法憲回憶錄為準。若吳沒有列出數據,則在數據後標問號。
1. 日軍
• 時間:1937年9月25日。
• 地點:平型關。
• 戰鬥起因:伏擊日軍。
• 吳部及兵力:八路軍一一五師。
• 敵軍及兵力:日軍板垣師團二十一旅團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消滅1000 多。
2. 日軍
• 時間:1938年2月底。
• 地點:山西隰縣午城鎮。
• 戰鬥起因:進攻占領午城鎮的日軍。
• 吳部及兵力: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近4000 人。
• 敵軍及兵力:日軍二十師團一個中隊。300 人?
• 吳部傷亡:100 多人。
• 敵軍傷亡:全殲300 人。
3. 偽軍
• 時間:1938年12月28日(到達湖西的第二天)。
• 地點:微山湖以西地區。
• 戰鬥起因:主動進攻。
• 吳部及兵力:蘇魯支隊, 2,000 多人進攻。(蘇魯支隊3個大隊4,000人,2個大隊進攻,1大隊阻擊可能由豐縣出來增援的日軍。)
• 敵軍及兵力:偽軍王獻臣部,4,000 多人。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基本被消滅。
湖西地區有日軍1000多 (豐縣300-400 人,沛縣 600-700 人),吳部從來沒有去進攻。
4. 偽軍
• 時間:1939年4月初。
• 地點:安徽靈壁時村鎮。
• 戰鬥起因:主動進攻。
• 吳部及兵力:蘇魯支隊三大隊,2000 多人。
• 敵軍及兵力:偽軍的收稅大卡,300 多人。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全殲。
5. 日軍
• 時間:1939年4月底。
• 地點:微山湖西。
• 戰鬥起因:日軍掃蕩。
• 吳部及兵力:蘇魯支隊12000 多人。
• 敵軍及兵力:湖西地區日軍,1000 多人。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每進行一次伏擊,都能殺傷一些日軍。我們打了五六次這樣的小仗。”
吳部戰術:在公路旁邊的各個村子裏,分散伏擊坐汽車出來掃蕩的日軍。
是伏擊還是遠遠對著汽車放幾槍?
6. 日軍
• 時間:1939年6月初。
• 地點:安徽銅山縣張山集和褚蘭集。
• 戰鬥起因:日軍掃蕩,包圍吳部。
• 吳部及兵力:蘇魯豫支隊,10,000多人?
• 敵軍及兵力::徐州、夾溝、宿縣、靈壁、睢寧、時村日軍,近6000 人。
• 吳部傷亡:600多。
• 敵軍傷亡:
吳部夜間突圍。
戰後,“一九三九年六月底,一一五師代師長陳光來訪:
陳光指示:“強調主要是發展根據地,壓縮敵占區,消滅偽軍、孤立日軍、建立和擴大自己的隊伍。在戰術上,要盡快打小仗、打勝仗,以牽製敵人兵力。他還告訴我們,對津浦路、平漢路、隴海路,暫時都不要去破壞它,破也破不了。因為我們現在還沒有力量去控製敵人的交通線,所以任何的破壞都隻能是暫時的。相反,如果我們那樣做了,就會引起敵人的注意,從而促使敵人發動大“掃蕩”,增加我們活動的困難。”
一句話,躲開日軍,不要吸引日軍注意力。
7. 日軍
• 時間:1939年7月初。一九三九年七月初,出發的第三個晚上。
• 地點:安徽宿縣以南楊屯集。
• 戰鬥起因:日軍掃蕩,宿縣、固鎮、靈壁日軍三路來襲擊。
• 吳部及兵力:蘇魯豫支隊一大隊及七大隊一部,3500 人左右。
• 敵軍及兵力:2100-2400 人。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
吳部夜晚突圍。
8. 地主武裝
• 時間:1939年8月。
• 地點:安徽靈壁北高家地主武裝。
• 戰鬥起因:吳部要糧,對方不給,派人出土圍子進攻。
• 吳部及兵力:蘇魯豫支隊,出戰兵力?。
• 敵軍及兵力:1000 多人。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俘虜400-500 人。
9. 頑軍
• 時間:1940 年9月30日以後幾天。
• 地點:蘇北阜寧地區。阜寧縣城、鹽城縣城及下屬的大部分地區。
• 戰鬥起因:支援新四軍黃橋作戰。
• 吳部及兵力:第五縱隊一支隊,6000-7000 人。
• 敵軍及兵力:國民黨韓德勤部保二旅第八旅各一部分。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消滅2000 左右。
吳部占領阜寧縣城、鹽城縣城及下屬的大部分地區。
10. 頑軍
• 時間:1940年11月下旬。
• 地點:鹽城到淮安之間的曹甸鎮。
• 戰鬥起因:韓德勤還沒有完全消滅。
• 吳部及兵力:五縱隊一支隊、五縱隊二支隊的四團、新四軍在蘇北的主力部隊,20,000 多人。
• 敵軍及兵力:韓德勤部3000 左右。
• 吳部傷亡:傷亡不小,具體數字?
• 敵軍傷亡:
沒有攻下曹甸。
11. 日軍
• 時間:1941年7月20日-8月底
• 地點:蘇北鹽城、阜寧一帶。
• 戰鬥起因:日軍掃蕩。
• 吳部及兵力:新四軍第三師,第一師部分部隊,20,000 —25,000人?
• 敵軍及兵力:日偽軍一萬七千多人。到七月上旬,日軍獨立混成第十二旅團第十二軍一部及偽軍李長江殘部,17,000多人。
• 吳部傷亡:1000多。
• 敵軍傷亡:傷亡1,900人,俘虜1,000多人。
過程:日軍掃蕩,占領新四軍軍部所在地鹽城,以後又占領阜寧,並在四周清剿。新四軍分散轉移和隱蔽集結,尾隨襲擊,正麵迎戰,破壞交通,圍困攻襲蘇中日偽各個據點。大小戰鬥一百三十餘次。日軍最後停止掃蕩,撤退。鹽城、阜寧一直被日軍占領,直到45年4月。
12. 頑軍
• 時間:1941年10月中下旬
• 地點:江蘇泗陽西北陳道口。
• 戰鬥起因:頑軍於1941年7月侵占了新四軍淮海根據地的泗陽至陳道口一帶,構築了據點。
• 吳部及兵力:新四軍二師四旅、五旅,三師七旅、十旅,四師九旅,五個旅協同進攻包括打援,六個團主攻 (6000-12000人?)
• 敵軍及兵力:韓德勤部下王光夏所部三個團,3000多人。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消滅了3000多人。
13. 日軍
• 時間:1942年11月15日至12月15日左右。
• 地點:淮海區黨委、行政公署、軍分區和十旅旅部的所在地小糊莊、陳圩、張圩等地。
• 戰鬥起因:日軍偽軍掃蕩。
• 吳部及兵力:新四軍三師十旅,6,000—7,000多人?
• 敵軍及兵力:日軍第十七師團一部及偽軍第三十六師,共5,000 多人。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
十旅主力及黨政機關跳出合圍圈。日偽軍建立據點,分割根據地,分區清剿。吳法憲部打遊擊戰騷擾。孤立日軍,重點打擊偽軍,殲滅偽軍。一個月後,日軍停止掃蕩,據點仍然存在,根據地仍然被割成幾塊。
14 . 日軍
• 時間:1943年1月 至4月14日。
• 地點:鹽阜根據地。
• 戰鬥起因:日軍掃蕩
• 吳部及兵力:新四軍三師,一師四師配合,30,000人?
• 敵軍及兵力:2萬4000多人,日偽軍。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1800多人。
新四軍避敵鋒芒,和日軍兜圈子。後期在日軍要撤退時,集中兵力,適時反擊。日軍撤退後,新四軍基本上恢複了原有的根據地。
15 . 日軍
• 時間:1943年3月下旬。
• 地點:鹽阜根據地陳集。
• 戰鬥起因:上述反掃蕩晚期的一場戰鬥。
• 吳部及兵力:新四軍三師八旅,6,000?
• 敵軍及兵力:日軍一個中隊加偽軍,500多人。
• 吳部傷亡:200-300 人。
• 敵軍傷亡:全部消滅500 多人。
16. 日軍
• 時間:1943年3月中旬。
• 地點:淮海根據地六塘河劉老莊。
• 戰鬥起因:日軍掃蕩晚期,發現劉老莊有淮海區領導機關。
• 吳部及兵力: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一營四連,82人。
• 敵軍及兵力:1,000多人。
• 吳部死亡:82人。
• 敵軍傷亡:170多。
17. 頑軍
• 時間:1943年3月17日。
• 地點:淮北青陽鎮山子頭地區。
• 戰鬥起因:韓德勤率部占領山子頭地區,準備接應東進的國民黨軍王仲廉部。
• 吳部及兵力:新四軍四師、二師和三師各一部,以四師為主,20,000人?
• 敵軍及兵力:6,000多人?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消滅6000 多人。
18. 偽軍
• 時間:1943年農曆8月15.
• 地點:隴海路沿線的邳縣之東馬圩。
• 戰鬥起因:奔襲漢奸馬坤的據點。
• 吳部及兵力:新四軍三師七旅二十團。
• 敵軍及兵力:?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
攻下馬圩。
19. 頑軍
• 時間:1944年10月。
• 地點:?保安山
• 戰鬥起因:頑軍襲擊新四軍四師。
• 吳部及兵力:新四軍三師七旅,四師九旅和山東部隊王秉璋旅的五十二團,15,000人?
• 敵軍及兵力:國民黨頑軍王毓文,陳夢洲部近40,000人。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消滅兩個師。
20. 頑軍
• 時間:1945年4月。
• 地點:安徽省的懷遠、蚌埠、鳳陽、定遠一帶。
• 戰鬥起因:頑軍進攻。
• 吳部及兵力:新四軍二師四旅、五旅和三師七旅,20,000多人?
• 敵軍及兵力:桂係一七二師、一七一師,人數?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
21. 偽軍
• 時間:1945年4月24日-26日。
• 地點:蘇北阜寧。
• 戰鬥起因:日軍調走,隻剩下偽軍。
• 吳部及兵力:新四軍三師八旅、十旅主力師特務團5個地方獨立團,共十一個團的兵力。
• 敵軍及兵力:偽軍王清翰軍的五個團,3400多人。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斃傷400人左右,俘2200多人。
• 攻克阜寧縣城。蘇北地區第一座打下的縣城。
(1941年7月日軍掃蕩占領鹽城阜寧,直到現在日軍撤退後,才把阜寧奪回。)
22. 偽軍
• 時間:1945年8月22日—23日(淮安),8月28日—9月2日(淮陰)。
• 地點:淮陰、淮安。
• 戰鬥起因:收複失地。
• 吳部及兵力:新四軍三師加另外兩個地方獨立團,20,000 多人?
• 敵軍及兵力:?
• 吳部傷亡:
• 敵軍傷亡:共殲滅偽軍近14,000人。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