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的步槍之王:三八大蓋,到底有多厲害
*****
對於日本從1907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三八式步槍,中國人民更喜歡稱之為三八大蓋,因為這種步槍在槍機處有一個跟隨槍機移動的防塵蓋而得名,作為抗日神劇的常客,三八大蓋肩負著關鍵時刻打不死主角和讓主角對敵人一槍斃命的艱巨任務 *****
*****
三八式步槍的原型是三十年式步槍研發過來的,而明治三十式步槍則是借鑒與德國毛瑟步槍基礎上研製出來的,在中國被成為“金鉤步槍”。在日本發起戰爭初期,常年在東北地區作戰,該地區風沙嚴重,使用三十年式步槍的日軍在沒有作戰時都使用麻布裹住槍身防止風沙進入槍管,但是在作戰時,需要將麻布解開難免就會有風沙進入,出現卡殼現象 *****
*****
果然,配備6.5毫米彈藥的三八大蓋效果很好,甚至有著完美的彈道,子彈飛行非常穩定。三八式步槍的標尺射程高達2400米,有效射程600米。在實戰中,有過嚴格訓練的士兵經常在800米距離上殺傷對手,這樣的威力一般的步槍是做不到的。因而在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常用用三八式步槍當做狙擊槍使用。 *****
*****
與衝鋒槍相比,三八式步槍結構簡單,需要材料不多,並且消耗彈藥數量少,很適合資源匱乏的島國日本,日本本土缺乏很多重要的礦產資源。但即使在1941年日本海上運輸線被英美等國封鎖以後,仍然能夠製造數百萬隻三八式步槍,可見其用材儉省。 *****
*****
作為抗日戰爭中使用廣泛的一支步槍,中國人民賦予“三八大蓋”的感情可謂極為鮮明、極為厚重,也極為複雜。“三八大蓋”曾沾染了無數中國軍民的鮮血,深深地印刻著中華民族飽受侵略與屈辱的曆史;同時,三八大蓋也曾打得侵略者靈魂出竅,是中華民族反抗侵略、血洗屈辱、贏得最終勝利的象征。